《“三明治疗法” 或成乙肝功能性治愈新策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11-19
  •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主任闻玉梅实验室研究员袁正宏和应天雷等人在乙肝慢性感染的动物模型中证实了 “三明治疗法” 的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 EBioMedicine。

    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据估算,我国约有 9000 万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占全球总数(2.6 亿)的三分之一。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导致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高达 80% 以上。然而,目前批准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有效地清除乙肝表面抗原。鉴于此,如何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有效降低甚至清除乙肝表面抗原,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三年前,闻玉梅创新性地提出了有望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的 “三明治疗法”,即将抗病毒小分子药与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联用,使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短期内降低,从而打开一个免疫窗口,再使用预防或治疗性疫苗进行主动免疫,诱导病人自身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以实现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此次研究人员在高压尾静脉注射慢性乙肝小鼠模型中,给小鼠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强效抗乙肝全人源中和抗体 G12。研究发现,单剂量的 G12 抗体治疗即可非常有效地将小鼠循环中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显着降低近一个月,且每月一针共计三针的 G12 治疗不仅可有效清除乙肝小鼠血清中表面抗原,还可促进小鼠主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而使用无关抗体或商品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对照组则没有任何治疗效果。

    基于 G12 抗体能快速、有效清除乙肝表面抗原,该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 “三明治疗法” 在腺相关病毒(AAV/HBV1.2)感染建立的慢性乙肝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给予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TDF)用药并贯穿全程,5 天后将 G12 抗体注射入小鼠,形成血清表面抗原和病毒 DNA 水平均较低的“窗口期”,再通过腹腔注射乙肝治疗性疫苗(mYIC)以激活宿主的主动免疫应答。三次 G12 抗体和 mYIC 疫苗的治疗,不仅非常有效地降低了慢性乙肝小鼠模型血清和肝脏中的乙肝病毒抗原表达,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小鼠骨髓中主动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的体液免疫应答。

    同时,在对治疗后的小鼠免疫病理研究中还发现,“三明治疗法” 有效地激活慢性乙肝小鼠肝脏原位的抗病毒细胞免疫应答。

    袁正宏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高效的乙肝中和抗体,降低患者的病毒及抗原至低水平后,再应用主动特异的免疫治疗(“三明治疗法”),将可有效地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他希望这一简便可行的疗法有机会早日进入临床研究,惠及患者。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46855.html
相关报告
  • 《乙肝功能性治愈!反义寡核苷酸(ASO)ALG-020572进入1期临床研究:已对首例患者进行了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Aligos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新型疗法,解决病毒和肝病中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反义寡核苷酸(ASO)ALG-020572的临床研究ALG-020572-401(NCT05001022)的多次递增剂量(MAD)部分已对首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了给药治疗。 ALG-020572-401研究是一项1a/1b期伞式研究,旨在评估ASO ALG-020572用于健康志愿者(HV)作为单剂皮下注射或用于CHB患者在29天内给予7剂皮下注射时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1b期)。HV中的给药几乎完成,最高给药水平为480mg。 该研究的MAD部分计划了多个队列,以评估ALG-0202572的风险-益处特征,包括其对多个CHB亚群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标记物的剂量-反应效应。第一个MAD队列将评估210mg剂量用于治疗HBeAg阴性、病毒学抑制的CHB患者。这项研究和后续研究的结果将在未来的科学会议上公布。 Aligos公司的CHB资产组合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候选药物、1类和2类衣壳组装调节剂(CAM-1、CAM-2)以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这些候选药物的特性表明,它们的联合使用可能产生潜在的同类最佳治疗方案,其功能性治愈率可能高于当前的护理标准。 对于这些候选药物中的每一种,Aligos计划在1期伞式试验中初步建立单一疗法的概念证明,然后在随后的试验中对其进行联合评估。
  • 《乙肝功能性治愈!强生肝脏靶向siRNA药物JNJ-3989短期治疗持久抑制HBsAg(乙肝表面抗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31
    • 近日,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2020年线上国际肝病年会(Digital ILC 2020)隆重召开。EASL是世界权威的肝病研究学会,由该协会组织召开的国际肝病年会(ILC)是全球肝脏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ILC旨在展示肝病领域最佳临床实践和科学、介绍肝病学的最新趋势、呈现科学前沿进展。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年会于8月27日-29日(中欧夏季时间)以线上形式举行。 此次会议上,RNAi治疗公司Arrowhead与合作伙伴强生(JNJ)旗下杨森制药公布了JNJ-3989(原名ARO-HBV)与核苷(酸)类似物(NA)双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期AROHBV1001研究的2期临床数据。 JNJ-3989是一种肝脏靶向性、皮下注射、siRNA抗病毒药物,旨在通过RNA干扰(RNAi)机制治疗HBV感染。目前,JNJ-3989正被开发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治愈疗法,用于HBV感染者。JNJ-3989可沉默所有HBV基因产物,并在当前护理标准核苷酸和核苷类似物作用的逆转录过程上游进行干预,这将使机体的天然免疫防御系统清除病毒,并实现功能性治愈。 目前,杨森正在开展一项为期48周的2b期研究,评估JNJ-3989联合NA(联用或不联用JNJ-6379)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功能性治愈率。JNJ-6379则是一种口服给药的衣壳组装调节剂(CAM),能够阻断HBV复制过程中的正常衣壳组装。Arrowhead与杨森于2018年10月签订一份许可和合作协议而,开发和商业化JNJ-3989。 此次会上公布的报告标题为:利用RNAi疗法JNJ-3989进行短期治疗,可使接受NA治疗的CHB患者实现持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点击查看详细报告内容) 报告要点如下:AROHBV1001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开展,JNJ-3989在第0、28、56天给药,患者同时接受每日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药物。 此次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从研究第0天到研究结束(第392天,服用最后一剂JNJ-3989的48周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 RNA、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BcrAg)的持续应答。持久应答者定义为从第0天至第392天持续表现为HBsAg下降≥1log10 IU/mL的CHB患者。非持久应答者定义为从第0天至第392天持续表现为HBsAg下降<1log10 IU/mL的CHB患者。 分析结果包括:(1)数据首次显示,在CHB患者中,siRNA疗法显示出持久、停药后、≥1log10 IU/mL的HBsAg水平降低效应:在最后一剂JNJ-3989给药后48周内,39%的患者表现为持久应答(HBsAg下降≥1log IU/mL)。(2)HBV RNA、HBeAg、HBcrAg的降低在所有队列中都可见,并且在HBsAg持久应答者中比非持久应答者更明显。(3)每4周一次、3次注射JNJ-3989、最高剂量400mg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并且似乎具有良好的长期安全性。(4)这些结果支持对JNJ-3989+NA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更长时间的评估,目的是为CHB患者提供功能性治愈。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慢性病毒性肝脏感染,在长期慢性感染后可导致肝硬化(肝组织瘢痕化)和肝癌。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乙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世界2.92亿人。虽然有预防性疫苗,但感染者的治愈率仍然很低,大多数患者将接受终身治疗。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乙肝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而不能清除病毒。基于RNA干扰(RNAi)和反义RNA技术的药物,能以高度特异性方式寻找、结合并破坏HBV RNA转录本、沉默所有HBV基因产物、阻止病毒蛋白产生,并在当前护理标准核苷酸和核苷类似物作用的逆转录过程上游进行干预。病毒蛋白的敲除,有望恢复机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对HBV的免疫应答,清除病毒、实现功能性治愈。这类药物有望为乙肝治疗带来一场革命。 目前,有多家药企正在利用RNAi和反义RNA技术开发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除了强生/Arrowhead公司(JNJ-3989,前称ARO-HBV)之外,还包括Ionis/葛兰素史克(反义RNA药物:IONIS-HBVRx,IONIS-HBV-LRx)、Vir/Alnylam(VIR-2218)、Arbutus公司(GalNAc-RNAi药物AB-729)、罗氏/Dicerna公司(DCR-HBV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