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叶刀传染病学》杂志上,Raquel González及其同事们报告了在加蓬和莫桑比克进行的一项精心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评估了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非韦伦基或多特伐韦基治疗方案)的HIV感染孕妇中,每月服用二氢青蒿琥酯-喹硫平的剂量,这些孕妇由于常规使用联苯溴敏预防治疗已经受到中度疟疾保护。观察到在分娩时通过显微镜检测到的寄生虫血症的主要终点上,干预与安慰剂之间没有统计学上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疟疾感染的联苯溴敏预防治疗导致的结果较少(干预组中有1名[<1%]妇女在分娩时检测到外周寄生虫血症,而对照组中的308名妇女没有发现)。然而,加用二氢青蒿琥酯-喹硫平与安慰剂相比,明显减少了临床疾病(干预组出现1例临床疟疾,对照组出现6例;相对风险[RR] 0·12,95% CI 0·03–0·52,p=0·045)。这些结果突出了将研究转化为可操作政策建议的关键原则。
在历史上,针对疟疾化学预防的建议仅限于非常明确的目标人群和特定适应症。自2004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在其针对妊娠期间疟疾预防和控制的战略框架中引入了妊娠期间间歇性预防治疗(IPT),重点关注疟疾对胎盘疟疾感染相关的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在过去的十年中,季节性疟疾化学预防成为高疟疾传播地区的政策建议,在这些地区疟疾传播在短时间内非常强烈。
这些化学预防项目的成功以及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持续高疟疾感染和疾病负担促使疟疾社区重新审视其对疟疾预防药物的限制使用。在回顾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计划指南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疗效证据并可考虑纳入国家计划的化学预防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扩大季节性疟疾化学预防的适用范围,使用全年疟疾化学预防,对学龄儿童进行IPT以及出院后疟疾化学预防。
各国现在有能力在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制定自己的疟疾预防项目的优先事项。尽管政策制定者在此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但这项有关孕妇IPT的临床试验结果引起了两个关键挑战的注意:干预的间接益处和监测以指导行动。
尽管疟疾预防工作通常侧重于目标人群的有效性,但其他群体也可能受益。例如,临床和免疫学研究表明,孕期疟疾,特别是伴有胎盘感染的疟疾,改变了婴儿的疟疾感染和疾病风险。同样,对学龄儿童进行IPT可以预防目标人群的疟疾感染,这个人群是疟疾感染负担最重的人群,但也会导致疟疾储备的显著减少,并可能间接保护整个社区免受感染。这些例子展示了干预的潜在巨大益处,这些益处可能无法通过标准临床试验来衡量,但可以通过实施过程中加强的监测工作来评估。
文献信息:Miriam K Laufer, Randy G Mungwira, Titus H Divala,Malaria prevention: advancing clinical trials to polic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Volume 24, Issue 5,2024,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3)0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