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随访中的应用比较》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5-11-24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是当前用于LTBI诊断的两种主要技术。由于结核病流行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对于两种方法用于诊断LTBI存在不同意见,在具体应用中两种技术可能各有优势。另一方面,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发生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基于此,来自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李晋等人通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了IGRAs和TST想结核病密切接触人群中筛查LTBI的应用价值,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华防痨杂志》2015年第37卷第7期。

    研究者每6个月对138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别为家属60名和同事78名)各进行1次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平行检测,同时了解结核病的发生情况,共随访24个月。此外,还会统计分析ELISPOT和TST检测结果与疾病发生和结核分枝杆菌暴露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2年的随访中,累计发现11例新发活动性肺结核。与127名完成2年共5次随访的未发病密切接触者相比,新发活动性肺结核发病人群第一次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为72.7%(8/11),显著高于未发病人群的阳性率33.1%(42/127),x2=6.8905,P=0.0087;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63.6%(7/11)、66.9%(85/127),x2=0.0494,P=0.8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POT阳性率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有关,暴露程度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家属)的阳性率为45.0%(27/60),显著高于暴露程度较低的同事[28.2%(22/78),x2=4.1773,P=0.0410;而TS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0%(33/60)和75.6%(59/78),与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程度不一致。

    综上所述,ELISPOT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高危人群的特异度显著高于TST,能更准确地反映结核分枝杆菌暴露后的感染情况。

相关报告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11-24
    • 结核病诊断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是一种在体外检测T细胞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之后产生和释放干扰素-γ能力的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正在取代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来对潜伏结核感染(LTBI)进行检测。 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施焕中教授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上撰文探讨了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包括活动性结核及潜伏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从几个方面评述了这一免疫学新技术在诊断潜伏结核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免疫缺陷人群结核和评价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如下: 1. 诊断LTBI的价值:既往研究表明IGRA和传统的TST对于诊断LTBI的应用价值大致相当,在某些情况下前者的诊断效率较后者略胜一筹; 2.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价值:IGRA阳性结果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低; 3. 在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中的应用方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GRA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外周血IGRA和TST诊断,并且检测结果不受既往结核病史影响;通过对所有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IGRA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没有应用价值的; 4. 在免疫缺陷人群中的应用方面:有研究表明T-SPOT.TB(IGRA的一种)较少受到HIV感染患者LTBICD4+ T细胞减少的干扰,说明其对于评价伴有免疫缺陷的高风险人群中的LTBI具有一定价值; 5. 在评价抗结核治疗中的效用方面:活动性结核病通过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后,理论上IGRA结果应从阳性转变为阴性, 但临床实践发现IGRA结果转阴率非常低,说明IGRA在评价抗结核治疗方面的作用有限。 综上,该研究认为IGRA在结核的诊断效率和评价治疗效果方面与TST大致相当。 研究最后指出:目前关于IGRA 的研究大都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临床研究报告,这些国家结核负担低,其研究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同时我国在结核控制方面与低收入国家也差异巨大,加之国内对于IGRA 应用的报道还很有限, 因此当下迫切需要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价IGAR 在我国诊断结核病的确切价值。 目前在国内各地医院应用最为普遍的T-SPOT.TB收费一般为600-800元人民币,因而确切了解该技术是否能有效地对结核病进行诊断,对于减轻国家和病患负担、避免过度医疗均很有意义。WHO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为遏制该病流行,“2011-2015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和保障措施,投入巨大,开展针对我国国情的诊断技术研究不仅具有其学科价值,也将为更成功地实施防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王睿, 施焕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5, 45(3): 320-324.
  •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9-19
    • 由于结核病经呼吸道传染,因而在人口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处容易传播,尤其是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近距离的接触者,其感染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早期发现、诊断并预防性治疗结核杆菌潜伏感染(LTBI)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IGRAs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多个国家的FDA批准用于LTBI的诊断。基于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及北京朝阳区结核病防治所的研究人员采用IGRAs的T-SPOT.TB试剂盒(英国Oxford Immunotech公司)对曾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门诊及转诊的7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的248例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肺科杂志》2016年第21卷第1期。 研究将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与已知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断前2个月至治疗开始后1个月内有密切接触史且长期同处一相对密闭空间者,所选对象均经问卷调查、影像学、临床表现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变,且无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妊娠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病史。 研究显示,248例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2.02%,在剔除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后,243例密接者中T-SPOT.TB的阳性率高达46.9%。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者较治疗后1个月内接触者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5,P=0.006);与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夫妻关系者较其他关系者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7,P=0.038);进一步对不同关系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组分析提示夫妻关系接触时间>7h/d、未婚子女、退休/无业的其他亲属及同宿舍同学T-SPOT.TB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 综上所述,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较普通人群的结核感染发生率高,且不同接触人群的LTBI发生比率不同。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深入发展,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感染筛查及预防性治疗是控制结核发病率下降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