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 智食科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探究盐诱导鸡肉过冷稳定性及贮藏品质变化机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09-24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揭示了盐诱导鸡肉过冷稳定性及贮藏品质变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Food Control》(JCR一区,IF=5.6)。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杨一苹为论文第一作者,加工所李侠副研究员和陕西科技大学黄峻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项目(2022LQ01001)”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AzMjY1OQ==&mid=2247583380&idx=5&sn=963187effb95acc27a363b606850a503&scene=0
相关报告
  • 《【食品加 智食科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碱诱导铁皮石斛多糖–火麻仁蛋白凝胶:结构特性、分子互作机制及其在吞咽障碍食品中的应用潜力探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8-1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物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创新团队在国际食品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一区,IF:12.5)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lkali-induced Dendrobium officinale polysaccharide-hemp seed protein gels: Insight into structure, molecula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as dysphagia food》的研究性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023级硕士研究生丁婷婷、范蓓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孙晶副研究员和王凤忠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成果介绍 首次利用铁皮石斛多糖(DOP)与火麻仁蛋白(HSP)构建碱诱导复合凝胶体系。通过精准调控DOP浓度梯度(1.0%-3.0% w/v),系统评价了DOP-HSP复合凝胶的理化特性、功能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DOP具有独特的支链结构和乙酰化修饰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凝胶的持水性、机械强度和粘弹性,而火麻仁蛋白则提供了包括12%精氨酸在内的丰富必需氨基酸,二者的协同作用使所得凝胶符合IDDSI 5-6级标准,可满足吞咽障碍人群的食用安全要求。进一步借助扫描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变学分析等表征手段,阐明了DOP-HSP凝胶的形成机制:在碱性条件下,DOP发生脱乙酰化反应,暴露出更多羟基基团,与HSP通过氢键结合,诱导蛋白质构象转变为β-折叠,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其中二硫键是稳定凝胶网络的主导作用力。该研究不仅为吞咽障碍人群提供了定制化食品基料的解决方案,更为天然植物源多糖与植物蛋白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4861725009385
  • 《【食品加 智食科技】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业创新团队揭示丁酸盐缓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22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利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体内和体外模型,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学,揭示了丁酸盐改善实验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潜在的治疗NEC的新途径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