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内,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从3.8% 跃升至目前的23.3%,与商业化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当。其中反式平面钙钛矿电池器件因制备工艺简单、可低温成膜、无明显迟滞效应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报道碳基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等用作为反式钙钛矿电池的空穴传输层,组装而成的电池器件展现出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及持久稳定性。然而GO用作空穴传输层,其功函(-5.1 eV)与钙钛矿的价带(如MAPbI3为-5.4 eV)匹配不佳,进而限制电池效率。利用纳米颗粒改性制备功能化GO,是调整GO功函的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成果简介
近日,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刁维光教授(通讯作者)等人使用Au和MoOx纳米颗粒分别沉积在GO薄膜表面调整GO功函,以此制备ITO/GO or GO-AuNP or GO-MoOx/MAPbI3/PCBM/BCP/Ag结构的反式钙钛矿电池,进而显著提升器件开路电压。研究发现使用GO-AuNP作为空穴传输层时,载流子在Au纳米颗粒中复合,导致器件性能没有提高。相比之下,GO-MoOx作为空穴传输层,由于空穴离域抑制载流子复合,显著提高器件性能,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6.7%。相关成果以题为“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Oxide Films with Au and MoOx Nanoparticles as Efficient p-Contact Electrodes for Inverted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发表在Adv. Funct. Mater.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