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aily每日食品】4.9亿次刷屏!蒙牛凭什么打破“国产奶不如进口”认知?》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13
  • 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汽车......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但你是否知道,中国牛奶,也正在比肩世界第一? 近日,蒙牛制作的一支短片在全网刷屏,引起众多网友热议点赞。在微博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4.9亿次,讨论量超74万,并持续引发热议。 画面中,蒙牛自信宣告消费者,在看不见的角度,中国牛奶在悄悄努力,品质已经达到世界标准。多位院士、明星大V纷纷发声,为中国牛奶打call。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蒙牛用短片勾勒出中国乳业不断升级、赶超世界的奋进之路。 中国牛奶是否真的已经具备比肩世界一流的品质?蒙牛在硬核发声背后都做了哪些努力?从乳业大国迈向乳业强国,中国牛奶的底气何在? 1 中国牛奶 能否等于世界标准? 中国乳品真的达到了世界标准吗? 从行业端口来看,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乳制品市场,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等维度取得了显著进步,与世界差距越来越小。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乳企不断丰富产品线,涵盖液态奶、奶酪、黄油、奶粉等多个品类,并在细分赛道持续发力,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功能的需求,例如针对亚洲人乳糖不耐受推出零乳糖牛奶等。 技术创新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智能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正加速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例如,基因编辑与分子标记技术已被用于奶牛遗传育种;蒙牛自主研发的M8系列益生菌株,更填补了母乳源双歧杆菌在国内的空白。 然而,在消费者认知角度,对于中国乳业发展的感知程度远没有这么深刻。 他们更关心产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品质是否能真正比肩国际 —— 这些朴素的需求,恰恰是横在 “行业进步” 与 “消费认知” 之间的鸿沟 。 也因此成为蒙牛在中国品牌日发布这支短片的核心契机。 1、打破乳业认知壁垒,从“安全焦虑”到“品质自信”的行业跃迁 中国乳业已跨越“安全信任”阶段,但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认知仍停留在“基础营养品”上,对中国牛奶高端化、国际化的品质价值感知不足,对“进口牛奶更安全”认知尚未完全扭转。在小红书上,推荐进口牛奶的相关笔记就有14万+篇之多。 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头羊,蒙牛在“中国品牌日”发布的短片里,将6.5亿次检测,蒙牛液态乳产品率先通过欧盟认证,原奶平均菌落数高于欧盟标准等硬核指标融入画面,用数字击穿“国产不如进口”的刻板印象;借助沙漠牧场航拍,首座灯塔工厂等画面,将抽象品质转化为可视化的场景,直观展现品质优势。 此次发布的短片,不仅是一次品牌传播,更是一场系统性重构消费者认知的信任工程。 蒙牛以“中国牛奶=世界品质”为核心主张,通过数据化、场景化、权威化的三重叙事,用极具画面感的镜头语言和具象化的数据,展现中国牛奶在奶源、质检、标准等维度上的突破和进展,将中国牛奶的品质优势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给消费者,打破认知壁垒,重构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度。 短片跳出传统广告的情感煽动,以数据为矛、场景为盾,将品质从抽象概念变为可验证事实。蒙牛通过牧场端、工厂端和认证端的硬核证据,将品牌品质升维为行业标杆。 2、从源头到标准认证,中国乳业已经走在世界舞台! 短片从多个维度展示了蒙牛如何锻造中国牛奶的高品质。 首先是高标准生态牧场。 蒙牛的沙漠有机牧场位于北纬40°41′黄金维度带,周边80公里生态隔离带的设置,隔绝外界污染,为奶牛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从源头保证奶源的高品质。 其次是融汇众多高精尖技术的现代工厂。 蒙牛宁夏工厂是全球首座液态奶全数智化工厂,以及中国乳业首座 “灯塔工厂”,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是极具含金量的认证。 蒙牛九大品类全部获得欧盟标准认证,这是对蒙牛品质的高度认可,也证明了中国牛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此外,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标准,蒙牛不断推动中国乳业与世界标准接轨,进一步缩小差距。 图片来源:蒙牛 3、携手顶级IP,彰显世界品牌影响力 最后,短片通过国家工程和全球赛事加持品牌声量。 自2003年中国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以来,蒙牛已连续22年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伴随大国深空探索脚步越发铿锵有力,蒙牛“天生要强”的品牌精神与飞天梦同频共振,响彻寰宇。 体育赛场是蒙牛践行品牌长期主义的另一块高地。2018年以来,蒙牛成为世界杯全球赞助商和NBA合作伙伴,并在2019年获选唯一赞助奥运会的中国快消品牌。以“奥运精神”赋能品牌高度,呼应“世界品质”主张,这不仅是蒙牛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行动,也是向14亿国人表露心迹的短片诉求。 图片来源:蒙牛 此外,蒙牛还联合院士、明星发声,形成“权威背书+大众情感”的双重传播矩阵,开创了品质信任营销的新范式。 2 数年品质深耕 一杯牛奶的强国雄心 过去十余年,新消费浪潮向纵深奔涌,国货品牌加速崛起。作为高频消费的民生领域,乳品行业肩负着振兴国牌,促进全民健康的新使命,而中国乳业也在加速“从乳业大国迈向乳业强国”。 蒙牛此次借短片发声,正是其多年来品质打磨和全球化布局的浓缩呈现。 1、全产业链打磨,构筑品质硬实力 奶源是液态奶产业的基础,其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和市场供应,行业内常说“好牛奶是种出来的”。 为此,蒙牛在乌兰布和沙漠,用十余年时间进行了一场有机革命。通过种下9800万棵沙生植物,打造80公里生态隔离带,蒙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沙漠有机牧场,打造出具有全球示范效应的有机奶源。 牧场不仅为奶牛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图片来源:蒙牛乳业 品质的终极防线在于严苛的质检体系,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库润数据显示, 除口味和口感外,55.3%的乳制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保质期,此外,乳品消费者也很关注产品的成分、品质和原材料。 基于此,蒙牛建立起严格的质检体系,全链条实施“1643”天穹质量管理模式,以20余年4Q质量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为基础,融合国际先进标准,形成乳业全链条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对原奶、半成品、成品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检测,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高品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乳制品,用数据证明安全不是新闻,而是日常。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乳品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而智能工厂更是乳企现代化的核心战场。 多年来,蒙牛持续投入资金和技术,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023年5月,蒙牛在宁夏投产了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也是中国乳业首座 “灯塔工厂”。工厂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不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图片来源:蒙牛乳业 乳企强国的核心在于技术话语权。 为了防止被“卡脖子”,蒙牛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乳业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其中,自主研发的 母乳低聚糖(HMO)、PC-01菌株 等技术,已在儿童奶、鲜奶等领域应用,为整个乳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蒙牛在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乳业在全球乳业舞台上实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转变。 2、加速全球化布局,从“中国牛”走向“世界牛” 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能输出,而是标准与技术的环环相扣。蒙牛作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最早与国际乳企展开合作交流的企业之一,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全球,推动中国乳业走向世界。蒙牛先后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全球年产能超过1400万吨。 凭借其优秀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市场表现,蒙牛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据了解,蒙牛于2021年收购的 冰淇淋品牌艾雪 ,已在东南亚多国斩获领先市场份额,稳居印度尼西亚市场份额第一、菲律宾即食冰淇淋市场份额第二,2024年其销售额预计达30亿元。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蒙牛旗下 乳品原料加工企业Burra Foods 和 有机婴儿食品品牌“贝拉米” ,也正在推进“2B+2C”产品和品牌策略,服务亚太市场消费者。 Aice集团成为印尼第一大冰淇淋品牌 图片来源:Aice 3、沉浸式互动与品质教育,让中国牛奶融入百姓生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1.5公斤,约合每天114克,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全产业链品质打磨与全球化布局之外, 消费者信任的升级不仅需要硬实力支撑,更需通过深度互动与市场教育,提升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认知与信心。 不久前,蒙牛与腾讯视频联合摄制了纪录片《牛奶是部文明史》,从人类文明视角重塑牛奶价值认知,提升社会整体对乳制品的科学理解与消费热情。 图片来源:特仑苏 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需要眼见为实,蒙牛借助“工厂开放日”活动,为大众搭建信任桥梁。今年3月15日,蒙牛在全国范围内开放超过30家工厂,由厂长亲自接待消费者,面对面分享蒙牛的企业文化、质量文化、世界品质管理等,让消费者直观感受蒙牛的全链条质量管理和世界品质。 3 总结 时值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品牌强国”、“品质兴国”已成为社会共识。当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用行动镌刻出中国名片,也正是行业升级、国力蒸蒸之时。 蒙牛的品质战役,不仅是一场企业的自我证明,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集体跃迁。作为行业领军者,蒙牛正推动中国乳业从“跟随者”向“定义者”转型,引领中国乳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过去信任危机的低谷,到如今在品质上与世界比肩,蒙牛等中国乳企用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中国乳业的辉煌篇章。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蒙牛等企业的带领下,中国乳业将继续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乳业强国”将指日可待。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EzMDgwOQ==&mid=2652190564&idx=1&sn=bf4a39e496a5a500ed29368ef975f5d1&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Fooddaily每日食品】3天爆卖50万杯!瑞幸、蒙牛们“加菌” 上瘾,饮品新风口来了?》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8-19
    • 最近,瑞幸上新乳酸菌美式和乳酸菌冰茶,领券只需9.9元;奈雪的茶则推出活菌酸奶昔,上市3天销量突破50万杯;茶颜悦色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推出即食型益生菌,每条活菌数量高达600亿CFU,加0.99元即可升级益生菌冰饮特调。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茶颜悦色 亲民的价格加上新颖的概念,让不少消费者打着“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算盘,果断入手。 Foodaily发现:不止是新茶饮,最近 ,卡士的活菌奶、优益C的益生菌柠檬茶……不少乳品、饮料品牌都“悄悄”在产品中加入了活性益生菌。 巨头与新锐纷纷入局,不仅是对市场风向的敏锐捕捉,更是对一个全新品类机遇的坚定押注。益生菌正以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的形式,与日常饮品结合。 饮品为啥开始集体青睐益生菌?“活菌”会成为饮料创新的下一个机会点吗? 1 从概念混搭到专业进阶, 现制茶咖的益生菌升级 在新茶饮里加益生菌,或许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早在2012年,CoCo就推出主打乳酸菌的养乐多系列,将健康属性融入新茶饮;随后,以乳酸菌为主流的益生菌饮料成为很多茶饮门店的明星产品。食品供应商们看准这一趋势,开始研发用于新茶饮的益生菌浓缩液,进一步提高了门店现制效率和产品口感。 2019年,奈雪、喜茶携手凯爱瑞、杜邦等供应商,相继推出专利益生菌粉小料。其中,喜茶的超燃爆柠茶系列,加3元可以额外添加益生菌GanedenBC30®,首日售出近40万杯;酸奶界的“爱马仕”Blueglass也因专利益生菌+益生元成分,吸引消费者持续回购。 最近,茶颜悦色又推出即食型益生菌,并在门店同步推出活动,只需0.99元即可解锁益生菌冰饮特调。 图片来源:Coco、喜茶、Blueglass Yogurt 从 “养乐多搭子” 到益生菌浓缩液,再到直接加活菌,益生菌在新茶饮中的玩法不断向专业化进阶。对于运输、存储、制作茶饮等环节,粉末状益生菌比浓缩液更方便。从有效成分来看,粉末形态让 “活菌” 在常温环境中得以保存,活菌数远远高于即饮型的养乐多和浓缩液。 现制茶饮+益生菌,为何能屡试不爽,爆款频出? 一方面,即饮奶茶作为一种大众化程度高、味型丰富、随处可得的饮品,通过携手“益生菌”,既丰富了益生菌的产品形态,也成为年轻人的益生菌“初体验”。 另一方面,“加益生菌”作为新茶饮的创新方向之一,用更低的价格换来科学、健康的益生菌体验,强化了 “喝奶茶也能补菌” 的场景认知,有利于迅速打造健康的产品形象。 现制茶咖能够大规模添加益生菌,得益于益生菌原料工业化在剂型、活性、功效、成本等方面的技术累积。而Foodaily注意到,这几年,预包装的活菌型饮品创新也在小步快跑中,其技术探索深度直接影响着现制饮品与益生菌结合的长远发展。 2 伊利、蒙牛都在布局, “活菌型”饮品成为新爆点 近年来,益生菌逐渐渗透进饮料、乳品的各个细分品类中,带来更加便捷的“吃菌”体验。“活菌型”概念热度飙升,成为饮品赛道新爆点。 其中,酸奶和乳酸菌饮品率先进行了一轮“活菌”升级。 2023年,安慕希推出行业首款常温活菌酸奶,产品中添加高达10亿的活性明星益生菌LGG,通过技术赋能带来常温益生菌新解法,“改写”行业规则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意识到“活菌”的重要性。这款产品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突破,一举斩获当年的Foodbev世界乳品创新大奖。 自此,乳制品行业开启“活菌”时代。各品牌相继研发高活性益生菌,应用于常温酸奶、冰淇淋、常温乳酸菌饮料等品类中。这些产品也赢得了消费市场的认可。 淘系平台数据显示,益生菌乳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占据益生菌36.9%市场份额。仅2024年Q1,销售额即达到7.1亿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今年5月,活润推出一款液体沙拉轻食瓶,将热门品类液体沙拉与酸奶结合,添加经过科学配比的9种果蔬,每瓶富含25g优质膳食纤维。产品中加入3种活性益生菌,其中的“瘦子菌”B420有助于保护肠道微生态健康,助力肠道清洁。 图片来源:活润酸奶,优益C 今年,优益C也推出多款风味益生菌乳饮料,包括“益生菌+果茶”新概念。产品将传统乳酸菌饮品与当下热门的柠檬茶、杏皮茶结合,打造健康、低糖、清爽解腻的全新茶饮体验。该系列产品均添加更适合中国人肠道环境的本土专利益生菌PC-01,并能以88.6%的强活性直达肠道。 与过往低温益生菌酸奶、益生菌饮料相比,这些活菌型饮品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变化:品牌不再单纯地比拼活菌数量,而是将自研菌株、存活率等概念作为新卖点。 当曾经“专属于”乳制品的益生菌概念,逐渐走向形式更丰富的日常饮品中,能否为益生菌市场带来下一个增长点? 3 千亿益生菌市场, 如何抓住下一个增长点? 以新茶饮、乳制品为代表的益生菌饮品的爆发,本质是消费者健康需求的转变。 欧睿国际数据指出,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正在以每年11%~1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77亿元。在天猫健康平台上,益生菌连续3年以两位数复合增长,搜索“益生菌”的用户连续5年增长。其中,肠胃健康益生菌占据55.9%的市场份额。 《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指出,有87.6%的中国人存在肠道健康问题。其中,61%的消费者选择使用益生菌调节(数据来源:益普索)。 但春雨医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超六成消费者对益生菌菌株认知较为模糊,其中,35.9% 的消费者仅大致了解部分菌株及其功效。 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程度,图片来源:《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 面对正在爆发的益生菌市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元等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乳制品、饮料中,不少消费者发出疑问:“市场上这么多菌株,该怎么选?”“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哪个更好?有啥区别?”
  • 《【Foodaily每日食品】开出近3万家门店!新晋卤味王,“偷袭”三大巨头》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9-08
    • 卤味江湖,正在跑出一个新的“黑马”品类!  仅凭一只鸭头,就敢硬刚全国三大卤味巨头。它就是“衢州鸭头”!  过去几年,衢州鸭头已经悄然在全国开出近3万家门店,其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巷尾。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衢州鸭头一跃成为街头巷尾的“顶流美食”,甚至火遍全国? 1 近3万家店开出, 衢州鸭头在全国各地铺开 卤味江湖,从来都是“刀光剑影”的竞技场。 早年,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鸭脖靠跑马圈地成为三大巨头;而后,盛香亭、热卤食光、曹氏鸭脖等新势力高举高打,强势攻占各大商圈、购物中心,试图分走一杯羹。 如今,风向骤变,热卤降温关店,三大巨头半年少卖几个亿,市场一片低迷。 反观衢州鸭头,以衢州为起点,顺着血管般的销售网络,在短短数年间把门店扩张到苏州、亳州、南京等全国一二线城市,开出2.9万家店。 一强一弱、一起一落间,衢州鸭头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1、按个售卖:降低价格与购买门槛,直击痛点 价格,是后来者挑战头部的惯用武器! 最近几年,受原料成本不断攀升影响,头部卤味品牌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以某头部品牌为例,其2012年线下鸭脖售价为45元/斤左右,如今已涨至60元/斤左右。 这时候,衢州鸭头以“性价比”切入市场,俘获了不少顾客。 以长楹天街所在区域为例,同样是鸭脖,煌上煌和绝味鸭脖半斤卖到27元,周黑鸭29元,但衢州鸭头一根只要8块钱,整体价格更便宜。 此外,与其他卤味品牌“按斤售卖”的方式相比,衢州鸭头以串、个为单位的定价模式,整体操作更灵活,且降低了购买门槛,让顾客容易接受。 2、买30送鸭脖:玩转心理战术,让顾客直呼“占便宜” “顾客要的不只是便宜,而是感觉占便宜。” 深谙顾客心理的衢州鸭头,没有采用直接粗暴的降价策略,而是使用更吸引人的促销手段——“满30元送10元鸭脖”或“满30元送10个翅尖”。 通过这种方式,顾客能够产生“花同样的钱,得到更多东西”的心理满足感,心甘情愿下单更多产品。 这样一来,店铺既没有大幅压缩自身利润空间,同时又拉高客单价。 3、明档现卤:用 “看得见的新鲜”,打消顾客顾虑 在卤味行业里,有一个公认的操作模式:所有产品都需提前卤制完成,再放进保鲜柜里等待售卖。 但在新鲜现制成为趋势的当下,衢州鸭头却打破常识,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跟风常规操作,而是采用“明档现卤”。店内不仅张贴着“现卤现卖,绝不隔夜”的标识,透过档口,顾客还能看到店员切割菜品、卤煮的过程。 这种“看得见、闻得到”的制作方式,既贴合当下的消费喜好,也让顾客放心,乐意买单。 4、自选自挑:把主动权还给顾客,解锁互动新体验 “绝味鸭脖能不能自己夹啊”“想要少来点,结果店员一抓就超量”…… 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吐槽早已屡见不鲜。 看到这一痛点,衢州鸭头直接打破了 “客人点单、店员抓取” 的固定模式,所有产品均开放售卖,让顾客“自选自挑”,无论荤素种类、数量多少,都由顾客自己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顾客不仅掌握了消费的主动权,还多了与产品的直接互动,体验感大幅提升。 2 衢州鸭头凭什么火遍全国? 2024年,卤味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从社会舆论角度,“月薪上万吃不起鸭脖”“卤味刺客”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行业口碑出现逆转;实际经营上,三大卤味巨头集体陷入困境,不仅门店数量持续收缩,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衢州鸭头却能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卤味市场中当之无愧的黑马?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衢州鸭头能在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依旧爆火? 1、流量造势,从地方小吃进阶到全国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这两年越来越多地方美食借助网络流量破圈、走红。 衢州鸭头也不例外。2023 年,一位在淄博售卖衢州鸭头的小哥意外走红,让“衢州鸭头” 走进全国视野;紧接着,薛之谦化身 “推广大使”,撒贝宁、蔡国庆等明星纷纷打卡,为衢州鸭头作进一步背书,放大影响力;今年,衢州政府更是主动造势,在当地音乐节上免费赠送2 万个衢州鸭头,进一步引爆话题。 而卤味作为大品类,本身就被大众所熟知,且消费高频。 因此,持续高涨的流量热度,轻松为衢州鸭头吸引到庞大的受众客群,也为它在短期内实现从地方小吃向全国化扩张打下认知基础。 2、切中“性价比”需求,低价吸引顾客 近年来,受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大众的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花更少的钱,买更优质的产品” 成为主流消费诉求,“质价比” 更是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核心关键词。 尤其是卤味这类日常休闲食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购买决策与购买频率。 衢州鸭头精准踩中了这一需求痛点,当其他卤味品牌还因提价陷入风波时,它坚持走亲民路线,价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就能吃到满足的定价策略,完美契合了大众对高性价比卤味的需求。 于是,衢州鸭头在众多卤味品牌中成了消费者的优选,人气也随之不断攀升。 3、小店经营更灵活,能够迅速复制 与很多动辄几十、上百平的门店相比,衢州鸭头的经营模式更轻,门店面积大多为10-20平米,有的甚至是档口式摊位,且选址十分灵活。 无论在商场B1层美食区,还是社区附近,都能看到衢州鸭头的身影。 这种小店模型,不仅让衢州鸭头降低了房租、人工等成本,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更让其在经营上具备灵活性,能够更好地复制门店模型。 在卤味行业整体收缩、大企业承压的当下,衢州鸭头的小店模型就像 “轻骑兵”,既能快速抢占市场,又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这也成为它能逆势爆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总结 在卤味被嘲“吃不起”而被顾客抛弃的如今,在卤味巨头们深陷增长烦恼的当下。 衢州鸭头或许正为破局提供一条新的路径:以街边小店档口为基础,通过亲民的价格、自选的体验、现卤的新鲜,让这个平民美食回归大众,重新赢得市场,又搭载着城市美食的流量风口,快速扩张。 而它的崛起,也给了我们餐饮人新的启示:创新并非总要“另起炉灶”,在原本成熟的赛道和模式中,依然存在着被忽视的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