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菌新种“吃掉”石油“吐出”甲烷 枯竭油藏有望重获“生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6
  • 众所周知,漫长岁月里,动植物遗体等复杂有机物在地下特殊环境和各类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的馈赠”。而在生成天然气的过程中,一类具有产甲烷功能的古菌功不可没。

    古菌可能是地球上第一批生物居民。它们藏于深海、高温等极端环境,个头小到肉眼看不见,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大本领”,近年来相关国际研究不断升温。

    此前,学界认为,具有产甲烷功能的这类古菌在生长过程中并不能直接“吃掉”复杂有机物。在地下特殊环境里,它必须得到其他微生物的协同帮助,经历多步骤的代谢过程,才能获取有机物的养分,最终生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能源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深圳大学、中石化采油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合作,从我国胜利油田的一处地下油藏中发现了一种独特古菌。课题组通过同位素标记培养等技术发现,这种古菌在生长过程中,“绕过”了所有传统代谢步骤,可不与其他微生物合作,独立“吃掉”复杂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而石油的主要成分正是比较复杂的有机物,实验证明,这种古菌可以直接“吃掉”石油,生成甲烷。

    《自然》认为,这一发现令产甲烷古菌的基础研究迈出了一大步,更指向了未来的应用前景。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承磊介绍,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缺油、少气”,地质结构复杂。受技术条件制约,目前,国内许多油田可开采的石油量不足真正储量的一半,大量石油在“沉睡”。一些老油田开采难度日益加大,已出现诸多低品质油藏甚至枯竭油藏。

    “为此,我们提出了‘地下沼气工程’计划——经大量培养后,将这种古菌注入已枯竭或低品质油藏,使难以开采的石油部分转化为易于开采的甲烷气体,并最终处理为天然气,‘点油成气’,实现这些地区的油气共采。”承磊说。

    据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登山初步估算,若对我国现存所有地下枯竭油藏进行上述开采,所产油气总量有望达到4亿吨~8.5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十年稳产的大庆油田。王登山表示,这不仅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全球化石能源行业碳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2733.html
相关报告
  • 《降解石油产甲烷 古菌拯救“老”油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1
    • 近日,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团队的刘鹏飞教授与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承磊研究员团队、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团队、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甘特·韦格纳(Gunter Wegener)教授团队深度合作,首次证实了古菌Ca.Methanoliparia具有独立降解烷烃产甲烷的能力。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和工业生产原料,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出现了大量的“老旧”油井,常规的开采手段已经无法有效高效进行原油开采。 1999年,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证实在无氧的条件下,原油中的细菌和古菌合作,可以将复杂的石油化合物(主要是烷烃类化合物)转化为甲烷。基于这一发现及后续研究,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厌氧微生物的,廉价、清洁的微生物开采技术——“原油生物气化”技术,希望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深部油藏中难以开采的石油转化为天然气,实现残余原油的再次开采。然而既往的研究表明,降解石油产甲烷的过程由细菌和古菌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耗时久且体系不稳定,难以实现工程化运用。 伴随微生物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学家已经能够在不分离微生物的情况下,获得微生物的基因组,解析其可能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2019年,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古细菌Ca.Methanoliparia可能具有独立降解长链烷基烃产甲烷的能力,但相关研究仅停留在假设阶段。 此次中外研究团队的合作研究,通过生理培养实验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证实了该古菌可以独立降解长链烷基烃产甲烷,并提出第五种古菌甲烷产生代谢途径,即长链烷烃代谢产甲烷。 研究还揭示了产甲烷古菌在地球深部厌氧碳循环中的重要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与传统的基于细菌和古菌合作的石油烃降解产甲烷系统相比,以单一古菌为主的石油烃降解体系石油烃降解速率更快,转化周期远小于已有报道,该研究为实现原油生物产甲烷提供了科学基础。不仅如此,该研究也为其他极端厌氧环境的碳循环过程研究带来了新启示。
  • 《英国东米德兰兹地区枯竭油气藏储氢研究获资助》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10-09
    • 8月19日,东米德兰兹储能公司(EMstor)一项新的研究获得了资助,用于探索东米德兰兹地区的地下储氢潜力。该研究将描述潜在的地质储层,以确定其是否适合在当地开展大规模地下储氢。 东米德兰兹地区拥有许多枯竭的油藏,具有一定的地下储氢潜力。东米德兰兹储能公司(EMstor)是由Cadent牵头,并与英国地质调查局(BGS)、Star Energy Group、Net Zero Strategy和爱丁堡大学合作成立的财团。EMstor的研究在该地区尚属首次。公司将对东米德兰兹地区地质状况进行可行性评估,以评估其存储技术的潜力,从而扩大Cadent提出的100%氢气管道建设。 Cadent区域发展主管Sally Brewis指出,评估有可能为该地区的地下储氢示范项目奠定基础,考虑使用枯竭油藏进行储氢是该行业的新领域,如果证明可行将产生深远影响。英国地质调查局地下能源存储研究负责人Edward Hough指出,东米德兰兹的自然地质条件将在支持该地区使用氢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BGS将以其广泛的实验室和测绘计划为基础,帮助确定未来地下储氢勘探目标的可能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