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国家高新区发布“十条政策”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5-29
  • 在贵阳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阳国家高新区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十条政策”。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除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人工智能专项发展资金外,贵阳国家高新区还将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

    贵阳国家高新区发布的《人工智能十条政策》主要包括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资本保障;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及应用示范的支持;对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保障和对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支持等四方面内容。政策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决策控制、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支持深度学习的大规模计算平台及海量数据库等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以及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和硬件终端的产业化应用。

    此次设立的总规模1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将重点投向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智能传感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汽车等智能科技新兴产业。同时,贵阳国家高新区还将规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整体以大数据创客公园为轴心,规划智能语音区、芯片和创新孵化区、智能视觉及语音产业区、机器人产业区、智能计算园区、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区等六大功能区,用于鼓励技术先进性、行业领先性等高成长企业快速发展。

    发布会上,贵阳国家高新区举行2018年数博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1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21.6亿元。

  • 原文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27/c_1122894773.htm
相关报告
  • 《贵阳高新区设立总规模1亿元人工智能发展基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9
    • 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日前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十条政策”,在每年设立5000万元人工智能专项发展资金的同时,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向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体、智能感测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汽车等智能科技新兴产业。 《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试行)》是贵阳国家高新区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而制定的首个优惠政策。 贵阳市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签署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战略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打造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创立人工智能创新加速器等,在产业生态建立与完善、技术平台搭建和运营、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产业对接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资源特色,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据介绍,贵阳国家高新区将每年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团队和项目汇聚贵阳。同时,通过与英特尔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同步,培养本地高校和人工智能团队人才,解决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和用人单位本地招聘难等问题,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和产业聚集地。 未来,贵阳国家高新区还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研发平台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人工智能技术转移转化。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聚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产品领先、高端人才集聚的知名企业及研发机构,在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生长、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技术试验,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深入推进、政策法规先行先试、产业发展领先领跑的区域。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发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5-28
    • 5月24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报告》从全球形势、创新环境、科研突破、经济发展、社会应用、人才支撑、区域格局等视角,对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力图客观反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启动实施以来的落实推进情况,揭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报告》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大学参与了报告的编写,报告得到了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北京国知预警专利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集团、乌镇智库等机构的数据支持。 报告分析发现,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AI)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得到全球更加广泛认同,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正在从少数大国关注走向全球布局的新格局。2018年,有12个国家地区陆续发布或加强了其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另有11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报告》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其它国家也各有特点。美国人工智能论文引文影响力(FWCI)、PCT专利数量、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等指标都居全球第一,整体实力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居全球最高,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相对落后。英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总被引次数、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指标排名第三,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也具相当实力。以色列虽然论文和企业数量不多,但论文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以及产学研合作指标突出。日、韩两国在专利申请方面也体现了一定优势。 据报告分析,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美国发表5.2万篇。中美两国之间人工智能科研论文合作规模最大,是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的中心,中美两国合作深刻影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条件。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人工智能引文影响力等体现科研质量的指标方面还较落后,另外,但在共性技术平台、芯片处理器等企业数量较少,基础层领域发展相对薄弱。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由学术界驱动转向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然而,从数据上看,中国人工智能校企合作论文比例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仍以高校为主,与企业的结合程度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开展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仍有待加强。 中国正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步伐,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国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第一本高中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出版。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与研究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成长,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