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白令海东部崩塌的雪蟹》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23
  • 2023年10月19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collapse of eastern Bering Sea snow crab的文章。

    雪蟹是白令海的标志性物种,它支持着经济上重要的渔业,并受到广泛的监测和管理。自2018年以来,白令海东部已经有超过100亿只雪蟹消失,2021年的数量降至历史最低点。

    该研究将这种崩溃与2018年和2019年白令海东部的海洋热浪联系起来。计算出的热量需求、减少的空间分布和观察到的身体状况表明,饥饿在崩溃中起了作用。这一死亡事件似乎是全球海洋热浪造成的最大的活动海洋大型动物损失之一。该研究对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内容转载自“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fucZcmzgz3IjfuCCwSODA

相关报告
  • 《Science | 末次间冰期西南极冰盖崩塌的基因组证据》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5
    • 2023年12月21日,詹姆斯·库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Genomic evidence for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collapse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的文章。 基于海洋的西南极冰盖(WAIS)被认为容易受到未来气候轨迹下不可逆转的崩溃的影响,其临界点可能位于联合国《巴黎协定》1.5°C至2°C的缓解变暖情景中。了解过去类似温暖气候期间的冰损失可以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最后一次间冰期,当时全球海平面比今天高5至10米,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0.5°至1.5°C。 使用一组环南极章鱼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该研究展示了只有在WAIS完全崩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基因流动的持续历史信号。该研究结果提供了第一个经验证据,表明即使在严格的气候减缓情景下,也可以达到WAIS损失的临界点。
  • 《“智能巨石”揭秘大型海底崩塌的发生及演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10-18
    • 最近,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首次用伪装成“智能巨石”的机器人传感器测量大型海底崩塌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这将有助于确定海底电缆的最佳铺设地。 研究表明,海底沉积物发生崩移动时速可达近30公里(类似于人类短跑运动员),且足以挪动一吨的物体移动几公里。海底崩塌经常破坏全球的海底通信电缆网络,但难以直接测量,而该研究通过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峡谷内的海床及其上方安装的50多种仪器——包括设计用于在崩塌中行进并测量其速度和运动的新型“智能巨石”机器人,共成功追踪了15个海崩事件。 调查显示,其中一个位于峡谷的崩塌事件底部存在密集的沉积物层,受此层影响的海底区域仅限于海底峡谷的薄的中心地带。当水流进一步向峡谷更深处的水域移动时,水速减缓。这些新发现为确定跨越峡谷的新海底电缆和管道的安全过境点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科学家Mike Clare博士提到,海底流动的密集性令人惊讶。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对通信电缆造成的损害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这些大型海底崩塌并不一定需要大事件来触发。缺乏特定的触发因素会增加准确预测这些事件发生的困难度,但我们确实发现海崩更容易在暴风雨季节发生,这有助于预测它们可能发生的时期。 这项新研究由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牵头,受戴维和露西尔帕卡德基金会以及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LC)资助,并有美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杜伦大学、赫尔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和NOC提供支持,旨在帮助保护人类和财产免受海洋灾害的影响。 (李亚清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