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研究团队合作揭示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激活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4-06
  •  2023年3月3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夏朋延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硕研究团队合作在Immunity发表题为“The orphan receptor Nur77 binds cytoplasmic LPS to activate the non-canonical NLRP3 inflammas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途径的分子机制开展了研究,鉴定了胞内脂多糖胞内受体Nur77蛋白,并揭示了其参与caspase-11活化和NLRP3活化作用机制。

      Caspase-11可以识别胞内的脂多糖LPS,引起GSDMD的活化,进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caspase-1的切割和IL-1b的释放,这种免疫反应是宿主对病原体感染响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是,caspase-11具体是通过何种机制引起NLRP3的活化,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质谱分析手段鉴定出LPS的胞内结合蛋白,并构建候选蛋白的iBMDM敲除细胞株,在给予胞内LPS刺激后,发现Nr4a1敲除的细胞IL-1b的分泌减少但细胞焦亡不受影响。Nr4a1–/–BMDM细胞在LPS刺激后caspase-11和GSDMD活化正常,但caspase-1没有活化,说明Nur77在caspase-11的下游和NLRP3的上游发挥作用。在受到胞内LPS刺激的BMDM细胞中,可以检测到Nur77与NLRP3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细胞内Nur77与NLRP3的共定位。说明在炎症小体非经典激活过程中Nur77通过与NLRP3相互结合调控通路激活。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发现GSDMD在线粒体上打孔使线粒体DNA释放入胞浆,这对于Nur77活化至关重要。Gsdmd 缺失的细胞受到胞内LPS刺激后,Nur77不再能结合NLRP3。缺失LPS结合位点或DNA结合位点的Nur77不能促进NLRP3的活化。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Nur77在败血症模型中的作用,给经过poly(I:C)预处理的野生型和Nr4a1–/–小鼠注射LPS,发现Nr4a1–/–小鼠血清中的IL-1b减少。在注射致死剂量的LPS后Nr4a1–/–小鼠存活更久,说明Nur77调控了宿主对内毒素的免疫应答。综上,研究揭示了Nur77能够作为细胞内LPS感受器,结合线粒体DNA和LPS激活非经典的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夏朋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硕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朱芳蕊、马娟、李维涛和刘倩女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等基金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im.cas.cn/xwzx2018/kyjz/202304/t20230404_6726861.html
相关报告
  • 《夏朋延课题组揭示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激活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4-05
    • 2023年3月3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夏朋延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硕研究团队合作在Immunity发表题为“The orphan receptor Nur77 binds cytoplasmic LPS to activate the non-canonical NLRP3 inflammas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途径的分子机制开展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鉴定了全新的脂多糖胞内受体Nur77蛋白,并验证了其对于非经典通路的重要作用,对桥接caspase-11活化和NLRP3活化的中间过程进行了深度的阐释,对该领域的重要机制进行补充,有望为败血症治疗开发提供新的靶点。 Caspase-11可以识别胞内的脂多糖LPS,引起GSDMD的活化,进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引发caspase-1的切割和IL-1b的释放,这种免疫反应是宿主对病原体感染响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是caspase-11具体是通过何种机制引起NLRP3的活化,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利用质谱分析手段鉴定出LPS的胞内结合蛋白,并构建候选蛋白的iBMDM敲除细胞株,在给予胞内LPS刺激后,发现Nr4a1敲除的细胞IL-1b的分泌减少但细胞焦亡不受影响。且Nr4a1–/– BMDM细胞在转入LPS后caspase-11和GSDMD活化正常但caspase-1没有活化,说明Nur77在caspase-11的下游和NLRP3的上游发挥作用。在受到胞内LPS刺激的BMDM细胞中,可以检测到Nur77与NLRP3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细胞内Nur77与NLRP3的共定位。说明在炎症小体非经典激活过程中Nur77通过与NLRP3相互结合调控通路激活。研究者发现只有在LPS和包含NBRE的dsDNA同时存在时,Nur77可以结合NLRP3。而在NLRP3非经典激活模型中,GSDMD在线粒体上打孔使线粒体DNA释放入胞浆,对于活化Nur77是重要的。Gsdmd缺失的细胞受到胞内LPS刺激后,Nur77不再能结合NLRP3。缺失LPS结合位点或DNA结合位点的Nur77不能促进NLRP3的活化。研究者也检测了Nur77在败血症模型中的作用,给经过poly(I:C)预处理的野生型和Nr4a1–/–小鼠注射LPS,发现Nr4a1–/–小鼠血清中的IL-1b减少。分离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后发现Nr4a1–/–对细胞焦亡无影响。在注射致死剂量的LPS后Nr4a1–/–小鼠存活更久,说明Nur77促进了宿主对内毒素的反应。 该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夏朋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硕研究员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15级基础八年制朱芳蕊、马娟、2016级基础八年制李维涛、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倩女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3)00123-1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合作揭示新冠病毒激活自噬的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8-14
    •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孙蕾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珂团队联合在Autophagy期刊上发表题为“SARS-CoV-2 nonstructural protein 6 triggers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uced autophagy to degrade STING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非结构蛋白6(nonstructural protein 6, NSP6)通过激活自噬协助新冠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新机制,并且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NSP6的3个氨基酸缺失是Omicron等变异毒株致病力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提示新冠肺炎的防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NSP6(尤其是81-120位氨基酸)的变异和缺失进行监测。    新冠病毒的多种蛋白参与调节细胞自噬和免疫应答,但目前对病毒蛋白尤其是对于不同变异株的病毒蛋白如何激活自噬及其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团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NSP6通过关键功能区域TM3-4(81-120位氨基酸)定位于内质网,触发内质网应激。随后NSP6与内质网伴侣蛋白HSPA5/GRP78结合,激活EIF2AK3/PERK-EIF2A/EIf2α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进一步降解定位于内质网的STING1蛋白,抑制I型IFN产生,从而有利于病毒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新冠病毒Alpha、Lamma、Gamma、Beta、Eta、Lota和Omicron变异毒株的NSP6蛋白发生了第106-108或105-107位氨基酸缺失,该缺失导致NSP6蛋白与HSPA5/GRP78的结合能力及其诱导内质网应激、自噬、STING1降解的能力减弱,不利于病毒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这可能是Omicron等变异毒株致病力减弱以及Omicron毒株感染引起轻症或无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焦鹏涛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孙蕾项目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珂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研究员、毕玉海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明华高级工程师对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48627.2023.223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