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1-02
  •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历史悠久,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和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具有促进软/硬组织特异性细胞再生活性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骨骼、牙齿和皮肤的组织缺损修复。然而,实际临床上存在许多特殊的组织损伤,如骨肿瘤或皮肤癌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需要在修复组织缺损之前先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以免肿瘤复发。

    为实现肿瘤治疗和组织再生的双重功能,前期研究通过将生物活性陶瓷与具有肿瘤治疗功能的光热试剂复合,制备出光热功能化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尽管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光热纳米试剂在体内的长期安全性尚待考察。因此,如何在不引入外来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本身的组织再生和肿瘤等疾病治疗功能一体化尤为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与常江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通过对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硅酸盐和磷酸盐等)进行热还原处理,研制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将传统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从组织再生拓展到肿瘤等疾病治疗。该研究成果以“Black Bioceramics:Combining Regeneration with Therapy”为题发表在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Adv. Mater., 2020, 2005140),并申请专利一项。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硅酸盐所已毕业的博士王小成,指导教师为吴成铁研究员。

    该团队采用镁热还原法,将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粉进行热还原处理,制备出一系列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包括硅酸盐(即CaSiO3,MgSiO3)和磷酸盐(即Ca3(PO4)2、Ca5(PO4)3(OH))两种体系的生物活性陶瓷。与传统白色生物陶瓷相比,黑色生物陶瓷材料的晶体内部存在大量的氧空位和结构缺陷,其降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成骨细胞和皮肤细胞的粘附、铺展、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细胞生物活性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慢性皮肤创伤及大块骨缺损修复动物实验中,黑色生物陶瓷对于皮肤和骨组织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白色陶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软/硬组织多功能再生活性。此外,在低功率的近红外光照射下,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光热升温效果,可导致材料周围的肿瘤细胞死亡,在体内实验中成功抑制皮肤癌和骨肿瘤的增长,具有优异的光热抗肿瘤效果。综上所述,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兼具促进多种组织再生活性及肿瘤治疗等多功能特性,该研究成功将生物活性陶瓷的应用范围由组织再生拓展到肿瘤治疗,有力推动了生物陶瓷的学科发展和临床应用。

相关报告
  •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储能新型无铅介质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15
    •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和利用高性能、环保型储能材料成为当前科技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介质储能电容器因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稳定性优异和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尖端技术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显林研究员团队开展了储能电容器用新型无铅介质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该团队以钛酸钡(BaTiO3)为基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性能BaTiO3基弛豫铁电体(BaTiO3-Bi(Zn1/2Sn1/2)O3)储能介质材料。通过在BaTiO3基体中引入Bi(Zn1/2Sn1/2)O3,形成A位、B位离子无序,破坏了铁电长程有序,将铁电畴转化为极性纳米微区。利用极性纳米微区在外加电场下的快速响应,显著提高材料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该介质材料不仅兼具高储能密度(2.41 J/cm3)和高储能效率(91.6%),而且其储能特性还表现出优异的温度(20~160℃)、频率(1~1000Hz)和疲劳(105次循环)稳定性,可满足X8R电容器的要求。相关研究阐明了储能特性的高稳定性来源于极性纳米微区的“弱耦合弛豫行为”。该工作以Hot Paper的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J. Mater. Chem. C, 2018,6, 8528-8537)上。 小型化和轻量化一直是储能电容器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此,该团队聚焦尚无文献报道的铌酸钠(NaNbO3)体系。NaNbO3的体积密度仅为4.55g/cm3, 相比铁酸铋(8.37g/cm3)、钛酸钡(6.02g/cm3)、钛酸铋钠 (5.977g/cm3)等其它无铅介质材料体系,它在储能电容器的轻量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电场诱导的亚稳态铁电性和碱金属钠元素挥发导致的耐电强度低制约了NaNbO3在储能方面的应用。该团队先后采用顺电体调控和A位空位策略来增强NaNbO3的储能特性,构筑了两种新型的NaNbO3基储能介质陶瓷材料:NaNbO3-SrTiO3和Na1-3xBixNbO3。这两种NaNbO3基储能介质陶瓷材料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储能特性、充放电特性及稳定性,其中Na1-3xBixNbO3的综合储能特性(储能密度:4.03J/cm3、储能效率:85.4%、功率密度:62.5 MW/cm3)为目前文献报道的最优值。该工作为NaNbO3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方向,同时也为设计高储能无铅介质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 Mater. Chem. A, 2018,6, 17896-17904)和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18, 6, 10, 12755-12765)上。 以上系列研究工作的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周明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董显林研究员和梁瑞虹研究员。
  •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大尺寸高性能有序结构仿生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2-26
    • 天然生物材料虽是由碳酸钙和磷酸钙等常见的材料组成,但往往具有适应其环境及功能需要的复杂组装超结构和杰出的性能,为人们提供了材料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的灵感及指南,例如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复合材料组装形成的 “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 ” ,骨骼是由羟基磷灰石纳米晶 / 胶原纤维组装形成的有序结构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然而,通过纳米结构单元随机杂乱堆积形成的宏观块体材料往往难以实现性能的最优化。虽然模仿天然生物材料已被证实是构建高性能材料的理想策略,但如何实现纳米结构单元的精准有序自组装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单相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自组装快速制备高度有序柔性生物材料的研究工作基础上 (Feng Chen, Ying-Jie Zhu, ACS Nano, 2016, 10, 11483–11495) ,制备出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 / 聚丙烯酸钠准液晶态浆料,再通过简单的针管注射方法将浆料注入乙醇中,成功研制出兼具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阵列结构和 “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 ” 的高性能仿生柔性复合纤维。这种兼具 “ 砖块水泥层状有序结构 ” 及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高度有序阵列结构的仿生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打结、弯曲或扭曲而不会破坏其结构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结构设计使该仿生有序结构柔性复合纤维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及杨氏模量分别达到 203.58 MPa 和 24.56 GPa ,优于天然密质骨及文献报道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此外,科研团队通过引入磁性纳米颗粒或荧光染料,还研制出具有磁响应性或荧光功能的有序结构柔性复合纤维。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有序结构复合纤维有望作为原料构建各种高性能柔性仿生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 - 纳米》 (Ri-Long Yang, Ying-Jie Zhu, Fei-Fei Chen, Dong-Dong Qin, Zhi-Chao Xiong, ACS Nano, 2018, 12, 12284–12295; I. F. = 13.709) 。   此外,受天然牙釉质的启发,研究团队还发展了自下而上多尺度自组装策略,研制出一种新型树脂增强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仿牙釉质高度有序结构材料。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尺度(从纳米到微米到宏观尺度)自组装,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大尺寸 ( 厘米级 ) 和任意形状的高度有序结构仿生材料,在骨缺损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化学工程期刊》上 (Han-Ping Yu, Ying-Jie Zhu, Bing-Qiang Lu,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360, 1633 – 1645) 。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资助。 兼具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阵列结构和 “ 砖块水泥层状结构 ” 的高性能仿生柔性复合纤维。 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结构仿生柔性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功能化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有序结构仿生柔性复合纤维及其构建的织物、各种颜色、特定形状和文字。 自下而上多尺度自组装方法制备大尺寸(大于 6 厘米)树脂增强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仿牙釉质高度有序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