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布拉多海对流过多导致大西洋倾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27
  • 大西洋经向倾覆环流(AMOC)的变化是北半球气候变异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模型研究表明,拉布拉多海的冬季深度对流强度是年代际倾覆变化的主控因素。以前关于拉布拉多海对流强度的十年期变化潜在动力学影响分析,主要集中在异常的向南输出及其对西纽芬兰盆地中深度密度梯度的贡献。德国亥姆霍次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一项最新研究基于全套海洋强迫数据的后推实验(CTRL)和灵敏度实验(SENS),记录了过去十年北大西洋下降流的浓度变化和拉布拉多海对流年际变化的微弱影响,重新评估拉布拉多海浮力通量在年际至年代际北大西洋AMOC变化及其地理分布中的作用,突出了密度异常快速传播到伊明格海对十年际倾覆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拉布拉多海异常寒冷的冬季导致AMOC正异常超过20%,主要是通过增强北大西洋东北部的下流。拉布拉多海浮力强迫过度的远程效应与中深度密度异常迅速扩散到伊尔明格海及其被格陵兰岛外深边界流夹带有关。(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geomar.de/en/news/article/winterstuerme-ueber-der-labradorsee-beeinflussen-golfstromsystem
相关报告
  • 《Natur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环流控制拉布拉多洋流的逆反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17
    • 由于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海岸到新斯科舍省的拉布拉多洋流的变化,导致包括圣劳伦斯湾和河口在内水域氧气水平突发性下降。这种变化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麦吉尔大学通过拉格朗日虚拟粒子跟踪拉布拉多洋流反射,使用1993年2018年期间海洋再分析 GLORYS12V1的速度场来跟踪虚拟粒子,从欧拉角度研究了循环和体积传输以及反射。研究基于虚拟拉格朗日粒子的回射指数,评估了拉布拉多海流回射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在墨西哥湾流附近,拉布拉多洋流的强度和西风被发现在回射中发挥关键作用。强逆反射期与北大西洋副极地经向大气压力梯度增加同时发生,导致西部盆地出现更强且向极地移动的西风。更强的西风将拉布拉多洋流推向大浅滩离岸,直接促进逆反射。流域西部零风应力旋度向极地移动的线收缩了环流的西部部分,加速了拉布拉多洋流,并使墨西哥湾流向北移动,间接促进逆反射。因此,强烈的逆反射和湾流北移之间的关系可能与环流的大规模调整有关。 研究还发现,虽然来自墨西哥湾流的反气旋涡流偶尔会阻挡大浅滩尖端附近的拉布拉多洋流向西传播,但它们并不是发生逆反射的必要条件。有些情况下,反射的海水可能沿着拉布拉多洋流的气旋蜿蜒而行。尽管如此,从2008年开始,在墨西哥湾流靠近大浅滩的顶端,通过挤压拉布拉多洋流蜿蜒的逆反射水域而增强了逆反射。
  • 《Nature:热带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主要由外部强迫作用导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0-18
    • 热带大西洋的气候特点是大西洋海面温度(SST)、萨赫勒降雨量和飓风活动的多年代变率显著且相互关联。由于模式和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对这些系统之间物理关系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表明,热带大西洋海温的跨赤道梯度主要受1950年以来人为和火山气溶胶驱动,是大西洋飓风形成和萨赫勒降雨的关键决定因素。这种关系在CMIP6地球系统模式中被掩盖了,高估了1950年前后北半球相对于南半球的长期变暖趋势。当去除高估的长期变暖趋势后,海温与大西洋飓风形成和萨赫勒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得以显现,这是对1950年以来人为气溶胶的变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整个北大西洋的海温相比,热带大西洋的海温梯度对热带影响的决定作用更大,通过当地的大气环流,海温梯度与热带影响的物理联系更为紧密。这项研究结果突出表明,大西洋飓风活动和萨赫勒降雨量变化可通过人为和火山活动气溶胶排放等外部强迫驱使,但更可靠的预测受到信号-噪声悖论和未来气候不确定性的限制。(熊萍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