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GW!重庆2025年第3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公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7-15
  • 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于7月11日发布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公示。根据公告,重庆市2025年第三季度的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为8474.192MW。此次评估覆盖了重庆市内的222个变电站,所有评估等级均为绿色。 依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DL/T2041-2019),电网承载力评估等级从低到高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当评估区域因分布式电源导致向220kV及以上电网反送电时,该区域的评估等级应为红色,且在电网承载力未改善前,暂停新增分布式电源项目的接入。 公告还提醒,在查询可开放容量时,除了要关注分布式电源项目所接入电压等级的电网设备可开放容量外,还需关注所属上一级线路或变电站的可开放容量,防止因上级电网可开放容量不足导致接入受限。此外,供电公司新受理并网申请的分布式电源项目将影响剩余可开放容量。因此,建议在分布式电源项目开工建设前,通过网上国网APP或到属地供电公司营业厅办理并网申请业务,以避免接入受限的风险。 按照相关要求,配变可开放容量信息每季度更新一次。附件中提供了2025年第三季度配变可开放容量的具体数据表,包括主变、10千伏配变及10千伏配线的可开放容量信息。
  • 原文来源:https://guangfu.bjx.com.cn/news/20250714/1450951.shtml
相关报告
  • 《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还需要哪些支持?》

    • 来源专题:广州能源研究所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3-15
    •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续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太阳30分钟辐照地球的能量就够全世界1年的能源消耗。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技术迎头赶上,截至2015年累计装机容量达43.18吉瓦(GW),但也仅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87%,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记者了解到,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近年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球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20GW,欧美和日本等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德国最为突出,截至2014年底,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德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1.5%。   虽然我国光伏装机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是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电站分布得极不均衡。   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对记者表示,从2006年开始的金太阳工程,到2013年全国各地新一轮针对分布式的初装补贴、度电补贴等,均给予分布式光伏发展大力扶持。但具体到2014年,在年度新增装机10.6GW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仅占19%,剔除其中的20MW以下农光、渔光互补集中式地面电站后,真正意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仅582兆瓦(MW),占比5.59%,与德国分布式装机占比超过80%相去甚远。   一方面是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严重落后,另一方面是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弃光严重。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5年光伏发电相关统计数据中,其光伏发电利用小时为1133小时,较上年大降18%,西北部分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例如甘肃弃光率31%、新疆26%等。   自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0.42元/千瓦时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初装补贴、度电补贴等相关政策;2014年,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简化申报流程的相关文件;2015年光伏项目被列入国家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但由于行业新、政策出台时间短、项目规模小等,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实际操作中,仍然障碍重重,亟待多方支持与协调解决。   对此,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提交了两份议案,其中一份是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建议。陈康平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统一电网接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简化手续。虽然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就陆续发布了简化并网手续的通知,但具体到各地供电部门实施时,一般一个系统前后需要5次以上的当面沟通和申报,方可并网。涉及到部分村集体的几十千瓦(KW)级规模时,部分地区更是提出10千伏(KV)并网、按大电厂的标准加装远操装置等,各项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百万元,高额的额外费用导致项目根本无法实施。   陈康平建议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相关部门,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明确相关内容,根据分布式项目的实际技术特点及要求,明确6兆瓦(MW)以下的项目全部采用低压并网。另外,对于部分尚无法满足分布式光伏电站要求的区域电网,明确电网改造的责任和时间表,从而彻底打通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硬性障碍。   二是由电网公司或地方政府先期垫付补贴。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广时,用户最为担心的是补贴能否及时到位。而陈康平通过对全国多地进行调研了解到,补贴拖欠的确普遍存在,其中以集体或企业用户最为严重,补贴多数延迟6个月甚至更久,给用户及其他社会投资者带来较大疑虑。考虑到国家财政的相关政策,建议明确相关补贴由电网公司或地方政府先期按月垫付,若发生延迟,按照市场规则向用户支付滞纳金,按照季度或年度由电网公司或地方政府向相关财政部门统一结算,从而打消用户的疑虑,消除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是相关部门应建立行业标准,规范竞争。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起步较晚,目前行业规范缺失,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谋取短期利益,将产品以次充好,对市场的冲击极大。陈康平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相关协会,尽快制定标准,一方面从能够为用户提供20~25年的服务为出发点,从企业资质、经营实力、行业经验等方面进行规范,发布指导名录;另一方面,从系统技术指标、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技术要求等进行规范,使得电站的性能、寿命等有所保障,从而切实引导和规范市场的有序竞争与发展。
  • 《分布式光伏掀“巨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5
    • 在整县分布式试点、乡村振兴两大政策的催化下,分布式光伏再次进入高景气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至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分别为40.5%、32.2%和53.3%。2022年一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8.87GW,同比增长192%,占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67%,累计装机规模已超115GW,盛宴正酣! 狂欢之余,分布式光伏的跨越式发展让电网消纳越发吃力,个别地区出现了输变电容量不足、节假日调峰消纳困难等问题。不久前,某地发布通知,称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不应超过该区域全年最大用电负荷的60%,为避免向220KV及以上电网反送电,暂停光伏新装申请和并网申请。 文件一出,引发业内热烈讨论,而这只是当下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与电网安全矛盾的一个缩影。面对绕不开的电网消纳,山东、河南等地率先亮新招。 开端:分布式、户用光伏参与调峰 山东是我国分布式光伏大省,截至2021年底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23GW,户用光伏总装机达15.9GW,居全国第一。2022年第一季度山东分布式光伏新增了1.35GW。在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并网,让山东积极探索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和全网电力平衡的新措施。 早在2021年12月底,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山东省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保证电网安全约束或民生供热条件下,常规调整手段无法满足新能源消纳或电网调节需求时,电力调度机构要优化分布式光伏消纳调峰措施(扶贫光伏除外)。在安排不具备调度端远程功率控制功能部署的场站整站(户)停运的基础上,安排具备调度端功率控制功能的分布式光伏场站,自动接收并执行电力调度机构指令曲线。 在2022年春节期间,山东首次安排户用光伏电站参与调峰,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先例。尽管这只是春节期间的特殊情况,但种种迹象表明,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参与调峰已成大趋势。 随后,山东电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可调可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220V/380V分布式接入改造,抓实抓好10kV并网分布式接入改造,并要求4月1日以后新并网项目投运即具备可调可控功能。据了解,这一由山东牵头的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改造工作正在多个省份进行,当前山东部分地区已完成了相应改造工作。 同为分布式光伏大省的河南也在探索分布式参与调峰,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省内10(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项目)纳入市场主体范围,参与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管理,按现行交易规则中新能源电厂调峰费用分摊办法进行辅助服务费用分摊。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已有山东、浙江、河北、江苏、河南五地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0GW,随着分布式以及户用光伏装机量的持续上升,可以预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应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进阶:分摊市场偏差费用 今年6月初,山东再祭重磅文件,山东能源监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组织起草的《关于2022年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公平原则,逐步将分布式新能源纳入市场主体范围,与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同等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 征求意见稿要求,自今年7月份起,将省内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非户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纳入市场偏差费用分摊范围,明年1月起,省内全部非户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及新建户用光伏及也将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范围。这意味着,今年7月起,10KV及以上新增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将率先分摊市场偏差费用,明年起全部存量工商业及新建户用光伏都需要分摊市场偏差费用。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晓斌表示,上述文件出台的初衷是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太快而电网改造跟不上,无论是变压器容量还是电网消纳压力都很大,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新能源企业需要对电网的安全做出贡献。 一位熟悉电力交易业务的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山东新能源电站的市场偏差分摊费用约0.02-0.03元/度,且呈上升趋势。根据《补充通知》来看,分布式光伏同等参与市场偏差费用分摊,不参与市场注册,市场偏差分摊费用通常从用户每个月的电费中直接扣除。 据张晓斌介绍,由于每个月电网调峰情况不太一样,平均下来市场偏差费用在0.02元/度上下,当前山东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基准价为0.3949元/度,若减去这部分费用,项目的投资收益将会受到部分影响。在新的政策下,投资企业在做收益测算时,可在0.01-0.03元/度这个范围内以保守的收益去做投资模型。 当前,该文件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市场偏差费用是按发电量还是上网电量收取尚不明确。张晓斌表示,从分布式光伏发展及电网消纳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按上网电量收取市场偏差费用,这样可以鼓励分布式光伏项目自发自用,通过调整自用比例做到就近消纳,减轻电网负担。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展已经进入新节点,不论愿或不愿,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项目承担相应调峰、市场偏差费用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每一个电站的用户都要为电网安全承担相应义务,无法“独善其身”。而如何协调电网安全与分布式光伏发展,仍需电网、相关机构及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