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sEXTL基因的异位表达对提高抗倒伏特性的研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07-31
  • 植株的抗倒伏特性在谷物类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农艺性状指标。其中,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与细胞壁的构成与伸展蛋白息息相关。但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植物抗倒伏特性的相关作用的研究报告尚未发表。日前,由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范春芬教授主持的科研团队,在水稻基因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类似OsEXTL基因的基因片段,并且该基因通过两个不同的启动子在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完成了性状表达。

    这种由两种启动子起始基因复制的OsEXTL转基因植株个体与野外植株个体相比,主茎节细胞伸长性的表达明显降低,进而产生了相对较矮的个体。同时,在成熟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个体中,还显示出较高纤维素水平的显著增厚的次生细胞壁,这也使得转基因植株茎杆的机械强度大大增加。

    因此,由于植株个体高度的降低以及水稻茎杆机械强度的提高,OsEXTL转基因水稻与中辉11品种相比,有着更高的抗倒伏特性。而且,OsEXTL转基因水稻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正常的谷物产量和生物产量。

    此项研究可以表明,OsEXTL转基因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显著提高,并且为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延伸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见解。

    若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植物生物学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相关报告
  • 《中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12-11
    • 新华社南京4月1日电(记者陈席元、眭黎曦)记者1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杨东雷实验室利用高产基因IPA1提高了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培育出既高产又具高抗病性的水稻新品系。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上。 “植物抵抗病菌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有强抗病力的作物往往产量不高,而高产的品种又容易染病。”杨东雷教授说,抗病与高产通常是一对矛盾,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同时达到高产和高抗一直是作物育种的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团队尝试在高产基因中寻找抗病基因。 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作为水稻miRNA156的靶基因,IPA1能够参与调控水稻多个生长发育过程,适度上调IPA1的基因表达可以减少水稻的无效分蘖,增加穗的分支,增强秸秆强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杨东雷团队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白叶枯病菌侵染水稻时,miRNA156与IPA1等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发生改变。如果下调miRNA156或者增加IPA1的表达,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虽然会得到大幅增强,但这些水稻分蘖大量减少,穗子变小,育性降低,产量会大幅下降。 为了获得高抗与高产兼具的水稻品种,研究人员给水稻安装了一种“报警器”,一旦有白叶枯病菌入侵,IPA1就会增加表达,经过测试,研究团队将最终培育出的水稻命名为HIP。 后续研究显示,当没有病原菌侵染时,HIP水稻植株的IPA1表达量会微量上调,表现出少蘖、大穗、茎粗等性状,产量得到了提高;当白叶枯病菌侵染时,IPA1就会大量表达,为植株补充“抗体”,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在白叶枯病侵染时,HIP水稻仍然能够保持高产。”杨东雷说,该研究发现了miRNA156与IPA1这一对控制水稻生长与抗病的因子,阐明了IPA1抗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也据此培育出高抗高产的水稻新品系。
  • 《拟南芥NPR1基因在水稻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能抵抗纹枯病且不影响表型》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丁倩
    • 发布时间:2016-08-22
    •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第二大病害。NPR1基因是系统获得性抗性(SAR)的中央调节器,使植物获得广谱的病原体抗性。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NPR1(AtNPR1)基因在水稻中表达能提高抗病力,但是对其生长和农艺性状有不良影响。本文研究了AtNPR1基因的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其赋予水稻纹枯病抗性,并且不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在转基因作物中,NPR1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是通过内源基因的诱导表达,如PR1b、RC24和PR10A的表达,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该转基因作物提高了对纹枯病的抗性,并且经过三种不同生物测定系统进行评估。表型和产量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不存在任何表型失衡。本研究结果表明AtNPR1基因的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能有效控制纹枯病病原体。本水稻的研究工作同样可以应用到其它重大危害作物病原体的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