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时隔五年恢复开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26
  • 5月25日,T8701次列车从南宁站驶向河内,这标志着时隔五年,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恢复开行。

    恢复开行的南宁站至河内(嘉林)站间国际旅客列车北京时间每天18:05从南宁站始发,经凭祥铁路口岸出境,次日6:30抵达河内(嘉林)站;每天22:20从河内(嘉林)站始发,次日10:06抵达南宁站。北京西站至河内(嘉林)站间国际旅客列车每周四、周日16:05从北京西站始发,旅客到达南宁站接续T8701次前往河内(嘉林)站;每周二、周五从河内(嘉林)站始发,旅客到达南宁站接续前往北京西站。

    目前中越国际联运这趟列车车票仅支持线下方式购买,可在桂林北、南宁、崇左、凭祥站等车站售票窗口持护照购票。旅客需提前办理纸质签证或准备免签材料,在中国凭祥、越南同登口岸车站分别办理通关业务。

    2009年1月1日起,中国南宁至越南河内(嘉林)站间国际旅客列车开行,2020年2月初,中越国际旅客列车临时停运。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双方将发挥中越铁路合作联委会机制作用,有效落实跨境标轨铁路合作项目政府间协议,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gK4ePQR9.html
相关报告
  • 《旅客筛查预防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国际传播的效果评估(2019-nCoV)》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2-03
    • 最近出现了2019株新型冠状病毒(nCoV),旅客筛查正被用于限制其进一步全球传播。在这里,我们考虑到关键的nCoV生命史和流行病学参数值的不确定性,分析了不同的旅行筛查计划的预期影响。即使在最佳情况假设下,我们估计筛查也会漏掉一半左右的受感染旅客。分解导致筛查成功和失败的因素,我们发现大多数筛查漏掉的病例基本上是无法检测到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出现症状,也不知道暴露在外。这些研究结果强调,有必要采取措施,追踪那些在旅行筛选后生病的旅客。我们使模型可供交互使用,这样涉众可以使用最新的信息探索感兴趣的场景。我们希望这些发现有助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以打击nCoV的传播,并有助于未来的规划,以减轻未来出现的病原体。
  • 《深圳机场三跑道建设工程正稳步推进 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3-30
    • 重大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提升城市功能的有力支撑。3月26日,记者从市建筑工务署了解到,作为深圳今年一季度开工的重大项目之一,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项目陆域工程日前已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23.3亿元。项目建成后,深圳机场将拥有三条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保障目标。 三跑道建成后可起降大型客机 据了解,2019年深圳机场起降航班37.02万架次,同比增长4%,大型宽体机运力同比增长超30%,在国内大型机场中排名前列,这些对机场硬件设施和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圳机场增加一条跑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位于深圳机场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间,平行设置于现状二跑道西侧550米处;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建成后可起降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 按照初步规划,未来三跑道建成后,将与现有二跑道作为一组跑道使用,分别用于飞机降落和起飞;而现有的一跑道则作为独立跑道,既可用于起飞,也可用于降落。相较目前的运行模式,未来三条跑道联动运行,可增加深圳机场同时起飞和落地的航班架次,机场跑道容量和整体运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机场飞行区扩能增效,助推深圳航空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工程稳步推进 据介绍,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效率,市建筑工务署方面表示,此次三跑道建设将加大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将节能环保理念贯穿规划、设计和施工全流程,打造精品工程、绿色工程。目前,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工程正稳步推进。 在设计阶段,项目就采用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市建筑工务署发布的《BIM实施管理标准》为指导,结合三维地质模型开展精细化设计,通过共享平台集成数据,协同设计提高效率。据悉,项目设计BIM技术在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前期的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工程专业领域多个奖项,包括2019年“智建中国”国际BIM大赛设计组一等奖、2019年首届全国水利行业BIM应用大赛银奖等。 在建设阶段,项目也面临地质难题。据了解,该项目地质情况复杂,淤泥层厚度从2~15米不等,同时需进行机场不停航施工,这对项目后续要进行的工程带来一定难度。为了保证地基处理能满足各功能区要求,该项目设计采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水泥搅拌桩等多种地基处理组合的工艺。 与此同时,该项目离沿江高速最近距离仅72米,因此,施工过程中保证沿江高速的安全运营是项目管理重点。为此,项目设计采用了直立式斜撑板桩结构,建立BIM模型对各工况进行计算,施工现场验证计算参数结果的符合性,同时构建了完整的检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可有效降低施工期间对沿江高速的安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