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四川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75个,无劣V类断面》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6-05
  • 今年,全国全面打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四川,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展开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目前,四川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进情况如何?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又将如何推进?

    昨日上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第2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全省已经出台了包括劣Ⅴ类断面整治、重点小流域整治、琼江流域攻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14个专项行动方案,通过狠抓问题整改,保持执法高压态势,长江保护修复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初步测算,1—5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75个,占比86.2%,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高于国家考核要求(80.5%)5.7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质断面。

    四川启动14个专项行动

    “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在生态环境部印发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8个方案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四川实际,研究出台了14个专项行动方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岳东介绍,这14个专项行动方案包括涉水污染防治类10个、涉大气污染防治类2个、涉生态保护类1个、涉固废污染防治类1个。

    作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10个涉水污染防治将瞄准哪些问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按照部署,通过实施劣Ⅴ类断面整治、重点小流域整治、琼江流域攻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园区治理、“三磷”整治、饮用水水源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将对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来一次大排查、大体检、大整治,从根本上消除长江污染隐患,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其中,劣Ⅴ类断面整治行动以基本消除我省长江流域劣V类水质国省控断面为核心,计划到2020年底国省控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为把好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四川启动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计划通过2年时间全面摸清四川段长江干流和岷江、沱江、嘉陵江、赤水河4条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数,并将长江干流和岷江、沱江、嘉陵江、赤水河4条支流两侧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一侧延伸2公里纳入排查范围。重点小流域整治行动则以23条重点小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着力解决重点小流域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计划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重点小流域整治目标。

    沱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历时3个月,由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组织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披露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披露四川省20个生态环境问题,目前这些问题整改情况如何?在昨日的发布会现场通报,四川专门组织7个现场核查组,对照曝光问题现场核实,督促指导整改,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4个,其余正在抓紧整改中。

    同时,参照国家工作模式,组织对19个市(州)173个点位进行暗访拍摄,制作四川生态环保警示片,第一批排查出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类、生态破坏类、畜禽养殖类、工业污染类等方面的168个问题。针对国家移交的20个生态环境问题和这168个问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案》,目前正按程序报批。

    “通过不断明察暗访、对超排偷排漏排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严惩重罚等等措施,上下共同努力,今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李岳东表示,经初步测算,1—5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75个,占比86.2%,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高于国家考核要求(80.5%)5.7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质断面。其中,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明显,1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III类)断面14个,占比87.5%,同比上升31.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优良天数率为86.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8.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6%。区域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天。成都平原地区优良天数率为84.4%,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5.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1%。

    22个县(市、区)“一对一”结对攻坚

    四川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形势严峻。在发布会现场,四川省经信厅、四川省住建厅、四川省农村农业厅也分别就污染防治相关战役推进情况进行通报。

    其中,3轮“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督查,实现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完成整治30936户,成都平原8市完成整治26608户,完成率99.23%。在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上,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03个黑臭水体纳入全国监管平台。至4月底, 10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已竣工84个、完成81.6%,其余19个正稳步推进、计划年底竣工17个。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全省183个县全部完成禁养区划定完善调整,划定禁养区1.58万个。

    接下来,四川又将怎么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记者了解到,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污染防治重点县“一对一”结对攻坚,目前已经印发《四川省污染防治重点县(市、区)结对攻坚工作方案》。

    “根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情况,结合各地在水、大气、土壤、农村面源、固体废物、重金属等方面污染情况,明确自贡市贡井区、绵竹市、蓬溪县、威远县等22个县(市、区),作为全省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县,对其实施重点督促、指导和帮扶。”李岳东表示,确定结对单位后,充分发挥省直相关部门政策优势、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特长,明确8个省直部门牵头,组织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以及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5个科研院所参与结对攻坚。

    结对攻坚将解决哪些难题?据悉,结对攻坚后,原则上工作组将每月到重点县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其精准识别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协助提供技术指导、强化整合资源力量,“目的就是要帮助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助推全省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李岳东如此介绍。

相关报告
  • 《长江重庆段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1-01-22
    • 从重庆市政府获悉,重庆已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修复,长江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 据悉,针对长江干支流水环境突出问题,重庆市开展了专项整治“六大行动”,关闭沿江非法码头108个,累计治理非法采砂岸线425公里,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16家化工企业强化监管,累计建成94个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取缔餐饮船舶110艘。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 为解决长江重庆段两岸水土流失治理难、生态屏障功能脆弱等突出问题,重庆市日前正式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将用10年左右时间在长江干流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分阶段实施营造林任务315万亩,包括森林数量提升98万亩、质量提升217万亩,涉及全市28个区县。
  •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 江西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3-30
    • 江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初步构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与追责体系。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明显,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全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空气质量优良率83.9%,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江西省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狠抓生态环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共抓大保护”中突出问题、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化工污染整治、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中办专题回访反馈问题整改等6大专项行动,出台文件20余部,调度推进50余次,落实问题整改500余个,整治了一系列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基本完成造纸、制革、电镀、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船舶污染专项执法检查,推进船舶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划定禁养区5.1万平方公里,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2.5万个。 实施清河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劣V类水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25个重点工业园区和48个县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任务。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2017年新增造林142.1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退化林修复160万亩,森林抚育560万亩。实施耕地保护和修复工程,2017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90万亩。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快自然资源产权改革,完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划定生态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三条红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初步构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与追责体系。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明显,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全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空气质量优良率83.9%,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