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蚊子拟非洲释放对抗疟疾 获比尔-盖茨支持》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01-24
  • 根据今年11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疟疾报告》,2017年,约有2.19亿例病人,比前一年增加0.02亿例。大约70%的疟疾病例和死亡病例集中在11个非洲国家和印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会议11月29日否决了“暂时禁止释放携带基因驱动生物体”的提议,这一决定为部分生物的基因驱动实验开了绿灯,包括在非洲开展的非盈利项目“目标疟疾”。

    这个项目想要通过改造蚊子的基因来对抗疟疾,实验分为多个阶段,近期计划先在布基纳法索释放10000只转基因蚊子,观察转基因蚊子在现实中的生存状况。

    该项目得到了比尔·盖茨夫妇的资金支持,让人们对消灭疟疾重燃希望,但是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也备受争议。

    通过人工剪辑生物基因片段改变遗传偏向

    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其实这方面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介绍,基因驱动就是通过人工剪辑生物的基因片段,使特定基因在这一物种种群中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比如对蚊子的部分基因进行修改,使其只产生雄性后代,这种蚊子就会慢慢失去繁衍能力。目前研究主要面向传播疾病或损害农作物的昆虫。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教授黄佳表示,基因驱动就是让某个遗传元件在一种群中进行扩散。“形象一点说,虽然并不准确,这一过程就像病毒感染,它会在群体中持续传播。基因驱动研究这么多年,现在为什么突然达到实用化的程度,主要是因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和成熟化,使基因驱动变得更加简单可行。我认为这门技术的门槛并不高,很有希望被用来控制蚊子在内的媒介昆虫。”

    使按蚊只繁衍雄性以减少数量对抗疟疾

    疟疾大多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现在所知的共有400多种按蚊,其中约有30种是较严重的疟疾病媒。

    今年9月,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种新的“基因驱动”机制可以导致携带疟疾的笼养蚊子种群完全崩溃。负责该研究的生物学家奥斯汀·伯特和安德烈亚·克里桑蒂正在带领科学团队在几个非洲国家开展“目标疟疾”(Target Malaria)项目,他们希望通过基因驱动来控制传播疟疾的蚊子的数量,以此降低疟疾的发病率。

    “目标疟疾”在布基纳法索的团队首席研究员阿卜杜拉·迪亚巴特(Abdoulaye Diabate)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验将分为多个阶段,近期团队将先在布基纳法索的一个村庄释放约10000只转基因雄性蚊子,这些蚊子无法繁殖后代,它们并不利用“基因驱动”机制,不会对昆虫种群产生持久影响,也不会叮咬人类。研究人员将通过监控这些蚊子,获得转基因蚊子的更多信息,以观察转基因蚊子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如与普通蚊子相比,转基因蚊子在繁殖等方面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

    这项实验今年8月已经获得了布基纳法索政府的批准。而“目标疟疾”的最终目标是,对传播疟疾的按蚊进行“育性基因”修改,它们繁衍的后代将几乎为雄性。然后让这种特定基因高比例地遗传给后代,大幅减少按蚊数量。布基纳法索团队主要将针对非洲危害较大的传疟媒介冈比亚按蚊进行实验,计划在2029年实现。

    释疑1 某种蚊子灭绝对生态有什么影响?

    是否造成影响还没有定论

    对于利用基因驱动灭蚊的想法,一些科学家担忧消灭或者大规模地抑制整个物种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即使是消灭危害人类健康的按蚊。而“目标疟疾”的实验就有可能让冈比亚按蚊走向灭绝。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就“目标疟疾”的实验发出质疑,“哪个国家、机构或个人有权力去改变影响全世界的自然法则?”据今日美国网站,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蚊子生态学研究员史蒂文·尤利亚诺对于消灭冈比亚按蚊以消除疟疾的想法说:“失去一个物种可能是值得的,因为人类为此遭受的痛苦太过沉重。”

    对于冈比亚按蚊灭绝是否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黄佳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我个人觉得不会。世界上蚊子有几千种,冈比亚按蚊和另几种按蚊灭绝了,和它同一‘生态位’的蚊子还有很多,所以不会有太大影响。”

    “目标疟疾”的首席研究员迪亚巴特向新京报记者解释称,他们项目的目标不是消灭某种蚊子,而是控制它们的数量,最终消灭疟疾。

    释疑2 基因驱动生物实验有什么风险?

    可能被用作制造生物武器;蚊虫对基因驱动也可能产生抗性

    “目标疟疾”的基因驱动生物实验距离真正落实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个项目还是引发了很多争议。国际技术监管机构ETC集团联合执行董事吉姆·托马斯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担心有人在昆虫中使用基因驱动技术来传播有毒物质。

    黄佳对新京报记者说,基因驱动技术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和隐忧,特别在使用安全上,因为这个技术可以被用作制造生物武器,一旦被不怀好意的人或者恐怖分子掌握,危险性非常大。所以科研人员需要制造刹车元件能够阻断基因驱动的发生,甚至是逆转。因此得等到可以制约基因驱动的手段出现,才能大范围或者说更加安全地使用这项技术。另外一个担忧在于,蚊虫会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它们同样也会对基因驱动产生抗性,实际上也是一种进化,我们也必须想办法应对这种抗性。

    释疑3 有更好的办法对抗疟疾吗?

    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疟疾疫苗

    世卫组织说,疟疾仍是“重大公共健康安全威胁”。现在基因驱动技术的安全性还无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对抗疟疾的更好方式了吗?

    除药物治疗,世卫组织建议采取多种方法预防感染疟疾,包括在室内喷洒防虫剂、使用喷有防蚊虫剂的蚊帐。在许多情况下行之有效。病媒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拟除虫菊酯的使用,但是近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印度流行疟疾地区,普遍报告发生了杀虫剂耐药性现象。

    另外,疟疾疫苗也是全球科学家持续研究的目标。据《自然》杂志,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疟疾疫苗——RTS,S疫苗,将在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首次投入应用,5至17岁人群将接受接种,世卫组织将对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能指标做出评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

    来源:新京报

相关报告
  • 《比尔·盖茨:基因编辑改写生命密码 对抗疾病与饥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20
    • 比尔·盖茨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研究者们可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剪切”掉不需要的基因,替换上更优化基因;编辑技术能实现牲畜和农作物持续性发展;甚至消灭传播疟疾的蚊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天才的想法有多么与众不同。 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家们发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并不断优化,应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进行DNA编辑,敲除不必要的DNA,以新的片段替代原始片段,用来治疗疾病以及赋予生物全新的特性。 虽然很早之前科学家就可以进行DNA编辑,但是相比较而言,应用CRISPR技术更加精确,成本更低。 强大的力量——改写生命遗传密码 在最近发表在《外交事务》的一篇文章中,比尔·盖茨描述了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改变世界的一些方式。他写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降低儿童死亡率,疾病防治,饥饿问题以及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人们想要继续取得过去几十年的显着进步,那么在安全和道德准则指引下,科学家们应该继续利用CRISPR等有前景的工具,这一点至关重要,”盖茨写道。 长期以来,盖茨一直支持使用遗传编辑工具。他是Editas Medicine的早期投资者之一,该公司是最早开始尝试使用CRISPR技术治疗人类疾病的公司之一。近十年来,盖茨基金会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良作物和消灭携带疟疾的蚊子。 在这篇最新的文章中,盖茨详细列出了他认为现在基因编辑可能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 哺育世界 许多专家认为人们会遇到编辑DNA的生命形式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农业世界。 编辑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其实并不涉及添加来自其他生物的基因,如某些形式的基因修饰。(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体仍然是安全的,盖茨也支持这些观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基因编辑这种强大的方法改变生物体。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目前很多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修饰热带奶牛的基因,这种奶牛通常不会产生很多牛奶,但是通过基因修饰就可以使它们像奶牛一样生产牛奶。 同时,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科学家也在尝试能否使这种奶牛在炎热的气候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掌握了类似的基因修饰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编辑母牛的遗传密码可以消除其角的生长。 编辑农作物的基因也可以使其更容易在炎热或干旱的条件下生存,生长繁殖过程中只需要较少的水但是却能提供更多的营养。这些改变对于哺育这个世界来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盖茨写道的那样,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并且世界将会继续变暖。 消灭疾病 许多研究人员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基因,以治疗或消除一些遗传类疾病,如失明和亨廷顿病。 但盖茨指出,同样的基因编辑工具在抗击疟疾方面可能会取得巨大进展,这也是盖茨基金会多年以来一直试图消灭的一种疾病。据统计,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年可导致大约45万人死亡和亿万人感染。 在世界上3500种蚊子中,其中约40种蚊子的雌虫能够传播疟疾。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以应用CRISPR技术,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物种中某些成员的DNA,从而在群体中传播一种会使其不育或只能产生雄性后代的基因。 这种将基因变异向其他物种传播而达到基因改变的方法也被称为基因驱动,盖茨说,这一过程可能会消灭或大幅度减少按蚊的数量。 但是通过一个物种传播这种致命的基因并不容易。在2016年访问盖茨基金会的医学昆虫学家和高级项目官员Dan Strickman时,他说,这些基因可能以某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物种,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测试显示基因驱动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安全地进行。 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由盖茨基金会共同资助),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联合批准了对基因驱动的持续研究。 简单便捷的进行DNA编辑修饰是一个非常强大且仍需认真研究的工具,它可以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正如盖茨写道:“放弃这个机会将是一场悲剧。”
  • 《基因调整可以杀死实验室中携带疟疾的蚊子》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0-31
    •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改良基因杀死了整个实验室中携带疟疾的蚊子,这些基因使得杀虫昆虫不能生存。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驱动”技术传播阻止雌性繁殖的基因改造,同时让雄性蚊子继续传播这些改变的基因。根据帝国理工学院的一篇文章,周一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驱动首次完全抑制了人口。 该团队在11代内摧毁了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蚊子的种群,该蚊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疟疾。据报道,全世界约有3,500种蚊子,其中40种可携带疟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世界约有2.16亿疟疾病例,估计有445,0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五岁以下儿童。“这一突破表明,基因驱动可以起作用,为几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疾病提供了希望,”领导该团队的生命科学教授安德里亚·克里斯蒂安告诉学院。“在我们考虑在野外用基因驱动测试任何蚊子之前,它至少还需要5到10年,”他补充说,“但现在我们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证据证明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基因驱动解决方案有可能通过克服资源匮乏国家的物流障碍来加速疟疾的消灭。” 该研究小组报告称,该研究小组将蚊子的一个基因定位为“doublesex”,该基因决定了蚊子是以男性还是女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携带修饰基因的雄性没有变化,一些雌性也没有变化;然而,许多雌性都表现出雄性和雌性特征,没有咬,也没有产卵。大约八代之后,没有更多的雌性产生,并且由于缺乏后代,种群崩溃。 Crisanti说,下一步将是在模拟热带环境的实验室环境中测试技术。“我们考虑在野外用基因驱动测试任何蚊子至少需要五到十年,”他补充说。 据法新社报道,该研究的主要资助者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该基金会已投入近1亿美元用于基因驱动技术的开发 - 特别是通过研究联盟Target Malaria--旨在根除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