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皮下接种寨卡病毒后的胎儿脑损伤》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6-10-27
  • 研究人员描述了在怀孕猪尾猕猴中接种寨卡病毒(ZIKV)后胎儿脑损伤的发展。 脑室周围病变发展在10 天内,在枕叶瓣出现不对称进展。 胎儿尸检显示在大脑和发育不全的大脑白质有ZIKV,脑室周围白质胶质细胞增生,轴突和室管膜损伤。 该研究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观察与ZIKV相关的胎儿脑损伤提供了评价疗效的模型。

相关报告
  • 《狒狒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模型》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8-08
    •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新兴的由蚊子传播的病毒,由于母体ZIKV感染与胎儿小头畸形和之前与黄病毒感染无关的其他胎儿畸形的关联,最近在美洲出现了破坏性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开发了橄榄狒狒(Papio anubis)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NHP)传染模型,用于研究ZIKV发病机制和相关疾病结果,以与人类和其他主要NHP(如猕猴)进行对比和比较。在皮下接种成年雄性和非怀孕雌性狒狒后,在感染后第3天和第4天(dpi)检测到病毒血症,其中可见皮疹和结膜炎的一致呈现,类似于人类ZIKV感染。此外,在粘膜和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在所有动物中也观察到强大的ZIK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应答。这些数据显示人类与ZIKV感染后的橄榄狒狒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这表明我们的模型是研究ZIKV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的合适的转化NHP模型。
  • 《NEJM:里约热内卢孕妇的寨卡病毒感染》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3-07
    • 2015年首次在巴西通过逆转录 - 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患者血清标本检测到寨卡病毒(ZIKV)。2016年3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来自巴西研究人员Patrícia Brasil等人关于里约热内卢寨卡病毒感染孕妇的临床表现和胎儿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反映的初步研究结果,描述了孕妇寨卡病毒感染的表现。 研究人员调查了过去5天出现皮疹的寨卡病毒感染孕妇,使用RT-PCR检测的血液和尿液标本中的寨卡病毒,然后研究者对她们进行前瞻性临床检查和系列超声检查。 研究共调纳入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的88例有皮疹的孕妇,其中72 (82%)血液和/或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急性感染寨卡病毒的时间为5至38孕周之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瘙痒下降、斑疹或斑丘疹、关节痛、结膜充血、头痛; 28%有发热(短期和低烧)。寨卡病毒感染阳性孕妇比那些病毒阴性的孕妇更可能为具有斑丘疹(44%对12%,p = 0.02),结膜受累(58%对13%,p = 0.002),和淋巴结病(40%比7%,P = 0.02)。在42 例寨卡病毒感染孕妇(58%)和所有寨卡病毒感染阴性孕妇妇女进行胎儿超声。42 例寨卡病毒感染孕妇中有12位(29%)在多普勒超声中发现胎儿发育异常,16位寨卡病毒感染阴性孕妇妇女没有发 现异常。不良结果包括在36和38孕周胎儿死亡(2胎),出或不出现小头畸形的宫内生长受限(5胎),心室钙化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7胎),异常的羊水体积或脑或脐动脉血流(7胎)。迄今为止,42位进行胎儿超声检查的孕妇的分娩,超声检查结果已得??到证实。 以上证据显示,尽管临床症状较轻,在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似乎有严重后果,包括胎死宫内,胎盘功能不全,胎儿生长受限,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来源文献:Brasil P, Pereira J J P, Raja Gabaglia C, et al. Zika Virus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in Rio de Janeiro — Preliminary Report[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DOI: 10.1056/NEJMoa16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