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模型》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8-08
  •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新兴的由蚊子传播的病毒,由于母体ZIKV感染与胎儿小头畸形和之前与黄病毒感染无关的其他胎儿畸形的关联,最近在美洲出现了破坏性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开发了橄榄狒狒(Papio anubis)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NHP)传染模型,用于研究ZIKV发病机制和相关疾病结果,以与人类和其他主要NHP(如猕猴)进行对比和比较。在皮下接种成年雄性和非怀孕雌性狒狒后,在感染后第3天和第4天(dpi)检测到病毒血症,其中可见皮疹和结膜炎的一致呈现,类似于人类ZIKV感染。此外,在粘膜和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在所有动物中也观察到强大的ZIK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应答。这些数据显示人类与ZIKV感染后的橄榄狒狒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这表明我们的模型是研究ZIKV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的合适的转化NHP模型。

相关报告
  • 《SARS-CoV-2 感染牙买加果蝠肠道类器官模型中的抗病毒反应》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1-27
    • 蝙蝠是几种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天然贮存库,这可能是因为蝙蝠控制病毒感染的能力较强。然而,蝙蝠的抗病毒反应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牙买加果蝠(JFB,Artibeus jamaicensis)肠道类器官模型,用于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在感染 SARS-CoV-2 后,检测到病毒 RNA 和亚基因组 RNA 增加,但没有传染性病毒释放,这表明 JFB 器官只支持有限的病毒复制,而不支持病毒繁殖。SARS-CoV-2 的复制与 I 型干扰素和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显著增加有关。有趣的是,SARS-CoV-2 还能促进 JFB 有机体的形成和生长。蛋白质组学显示,炎症信号转导、细胞更替、细胞修复和 SARS-CoV-2 感染途径均有所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原代 JFB 肠上皮细胞成功地启动了抗病毒干扰素反应,JFB 细胞感染 SARS-CoV-2 可诱导保护性再生途径。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制成功寨卡病毒诊断试剂》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2-06
    • 为做好寨卡病毒病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出血热室在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和检测技术平台”课题的支持下,已研制成功寨卡病毒病的诊断试剂。该试剂采用检测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用合成的寨卡病毒核酸制备模拟样本,并和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其他相关病毒性疾病患者以及正常人血清标本组成的样本盘对试剂进行了评价。该试剂与国内常见的其他黄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可达100%,可检出10个病毒核酸拷贝,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检出限。该试剂的成功研制保证了我国能够及时开展寨卡病毒病病例的诊断与监测,为我国积极应对寨卡病毒病疫情提供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