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现蜂蜜或有助于对抗细菌的抗药性》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刘晶晶
  • 发布时间:2014-06-22
  • 在第247界美国化学学会年会(247thNationalMeeting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来自位于罗德岛州的纽波特的沙尔瓦·瑞金纳大学(SalveReginaUniversity)披露了其一项新研究成果,指出蜂蜜有助于解决细菌的抗药性问题。蜂蜜的特性在于具有在多个层面对抗感染的能力,使细菌更难产生抗性,蜂蜜还能破坏群体感应细菌的信息交流(quorumsensing),进而降低细菌的毒性,使其更易被传统抗生素处理。

    传统医学对蜂蜜的使用已有多个世纪的历史,在最近几十年,医学领域也发现了一些与食用蜂蜜相关的益处。该研究则进一步丰富了其益处,对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一些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英发现细菌利用类似语言的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云伟
    • 发布时间:2014-05-07
    •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利用类似人类语言的形式进行通讯,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利用的是化学信号,而不是词语。这种“语言”使细菌种群兴旺,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切断这种“语言”来设计新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从而避免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科学家指出,大量危险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当前可控的细菌感染会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而因缺乏特效药物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 截至目前,人们只知道仅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以这种组合通讯(combinatorialcommunication)的形式进行对话,即信号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含义。然而,该研究却发现细菌间的通讯信号是两个信号的组合,不同于细菌自己的信号。 研究人员指出,当前多数针对感染的治疗是简单地阻断细菌间所有的“对话”,但是这样会明显改变细菌“对话”的途径并有助于耐药性菌株的存活。因此,更加微小的干预,仅阻止特定的可以伤害人类的信号,或许在治疗感染方面具有同等效果,但不会带来细菌的耐药性。研究人员目前仅在细菌表面开展了与其社会性相关的研究,并分析与疾病的关系,最重要的一步是解码细菌之间通讯的“语言”。
  • 《美国科学家研发生物杀虫剂显著降低臭虫抗药性》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李楠
    • 发布时间:2017-11-28
    • 二战后,随着滴滴涕(DDT)和其他广谱杀虫剂的使用,几乎所有臭虫种类已经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中被完全清除了,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们死灰复燃,又成为了危害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害虫,这一病虫害的复苏亟需应对。 菊酯杀虫剂是控制臭虫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大量证据显示许多臭虫群体已经对其产生了抗药性,这种抗药性还可能导致对其他类别杀虫剂的交叉抗药性。有些野外的臭虫品种已经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了高度抗药性。另外,菊酯杀虫剂替代控制措施的复杂性、成本和效果各不相同。例如,使用高温杀死臭虫也有效果,并且在过去10年中十分流行,但其费用却高到令人望而却步,价格从每间房50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而其他可用方法的效果又不尽如人意。 有研究表明,某些真菌已经显示出了防治其他有公害生物(如疟疾媒介、蟑螂和家蝇)的效果,如真菌病原体可有效杀灭抗药性蚊子。基于此,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真菌杀虫剂——阿扑灭(Aprehend),对于防治臭虫效果显著,甚至对抗药性的臭虫群体也十分有效,很可能会成为遏制近年来臭虫侵害肆虐的重要新工具 。阿扑灭是一种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为基础的化合物,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可引起昆虫疾病的天然真菌。研究表明,该制剂可以应用于长期屏障防治办法。穿越屏障的臭虫会感染真菌孢子,并将这些孢子传播给留在巢穴中的害虫,可在一周内使害虫死亡率超过95%。目前阿扑灭正在申请专利。 为了评估阿扑灭(Aprehend)的灭虫效果,研究人员首先将实验室培育的对杀虫剂敏感的臭虫品种,与对已知杀虫剂有抗性的3种野外收集的臭虫品种的灭虫效果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比较了暴露于商业菊酯杀虫剂或阿扑灭之后,4种臭虫品种的死亡率。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基于真菌的阿扑灭喷洒在制作弹簧床垫用的被子织物上,同样也把基于溴氰菊酯的商业杀虫剂以高、低两种浓度用于相同的织物。处理过的织物稍加干燥后将臭虫暴露其上;对照组的臭虫暴露在用水喷洒的织物上。结果表明,阿扑灭对4种臭虫,包括具有杀虫剂抗性的臭虫具有相同的效果,14天内可杀死95.5%至99%的臭虫。暴露于用化学杀虫剂处理过的织物,不耐受臭虫其死亡率较高,田间采集的耐药臭虫暴露于相同织物14天后,其死亡率也只有16%~40%。 研究结果发现,对菊酯杀虫剂具有抗性的臭虫并不具备对球孢白僵菌的交叉抗药性。“球孢白僵菌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臭虫中没有已知的抗性或交叉抗性。它对菊酯杀虫剂有抗性的臭虫非常有效,使其成为防治臭虫的绝佳选择,”研究人员詹金斯已经建立起柯尼迪科技公司(Conidio Tec)将阿扑灭商业化。“此外,臭虫群居的习惯会帮助真菌在其巢穴内传播,提高对臭虫总数的控制。” 该项目的其他研究人员包括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昆虫学博士后学者乔瓦尼·贝里坎塔(Giovani Bellicanta),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昆虫学与植物病理学系及W.M.Keck生物行为学中心的亚历克西斯·巴尔巴林(Alexis Barbarin)与科比·沙尔(Coby Schal),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学系的杰森·奥斯本(Jason Osborne)。 这项研究获得了美国农业部国家食品农业研究所基金,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业科学院创新研究基金(Research Ap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及国家科学基金生物学博士后奖(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Biology)的资助。 (编译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