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迈入新阶段 人工智能带来发展新机遇》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11
  • 人民网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许维娜)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中国互联网已从初期的学习与模仿中蜕变,实现华丽转身,开辟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2024年(第二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三十年来,互联网改变中国,中国也改变了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30年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创新与变革的历史。邬贺铨表示,自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到社交网络的飞跃式发展,如今更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展现出深厚的大众基础性和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在邬贺铨看来,中国互联网不仅在全球基础网络建设中持续领先,更在短视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上实现全球领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奠定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全球地位。
    互联网如何激发社会经济向“新”力?
           对此,邬贺铨认为,互联网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它还促进了数字产业化的进程,加速了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并带动了众多生产型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应紧抓互联网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提质增效,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互联网正步入数字化发展的新时期,其中,人工智能的崛起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发展机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独角兽企业的成长速度,还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邬贺铨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应用场景,这些优势使得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本轮数字化浪潮并非仅限于互联网企业。他同时强调,在信息领域的新疆域、新类型终端、云服务、算力网以及垂直行业的数据应用等方面,均为无线网络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传统业务,这一战略构想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为未来数字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邬贺铨补充道。“随着5G、6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邬贺铨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互联网将在新时期再次扬帆起航,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对于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型互联网将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邬贺铨呼吁,广大互联网从业者应积极拥抱变革,共同推动新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责编:郝帅、高雷)
  • 原文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710/c1004-40275252.html
相关报告
  • 《半导体:2018年迈入多元发展阶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9
    •   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Gartner以及IC Insights三大分析机构陆续上调了半导体产业的最高增速。据WSTS的分析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业销售收入预计达39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创下了2011年以来半导体产业的最高增速。   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物联网、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市场的崛起,以及5G商用进程的加快。在2017年众多新势能纷纷崛起之时,2018年半导体业将会呈现什么发展趋势?《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主导企业、分析机构以及行业专家,对2018年的半导体市场进行了展望。   市场:多元化助力拉动发展   通过采访记者感受到,2018年半导体产业将依然欣欣向荣,拉动市场发展的因素重点围绕在汽车电子、人工智能(AI)、存储器以及5G网络等多个领域上。   走过2017年“昂贵”的半导体市场,业内人士迎来了2018年的新机遇。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预测2018年半导体市场可望增长4%,达到4274亿美元规模,继2017年后再创新高。   推动半导体市场持续增长的原因成为业内人士热切讨论的重点。格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格罗方德,以下简称格芯)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白农对《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2018年半导体市场发展将会受益于汽车电子、AR等领域的增长,另一方面,5G网络、IoT也将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步入黄金期。分析机构IDC预测,2018年,至少有40%的公司将配备数字化管理团队推进IoT等战略。台湾工研院IEK认为,2018年IoT将会同AI融合成为AIoT。随着AIoT时代来临,高效能运算AI芯片的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长。   谈到拉动半导体发展的新兴力量,就不得不提到人工智能。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杨展悌向记者介绍,人工智能将会成为2018年度关键词。“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密不可分,未来趋势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两者相结合,进化为AIoT,进而驱动汽车电子和智能设备的升级。上述的新兴市场和技术将促成新产品的出现或现有产品的升级,将为整体半导体产业营收注入一股动力。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新技术也将促成更多的跨界合作,生态系统的建立也将日益重要。”杨展悌说。   “2018年半导体市场前景良好。”华虹宏力执行副总裁范恒表示,智能手机、存储器、汽车电子和工业用半导体芯片是2018年半导体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据集邦咨询的数据,2018年DRAM产业的供给年成长率为19.6%。随着智能手机内存容量的升级,2018年存储器市场也将得以带动。根据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全球半导体(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器件、传感器与分立器件)出货量逐年稳定攀升,2018年将首次实现年出货量超过1万亿颗。“我个人认为半导体产业还有更加光辉的未来。”范恒说。   并购:扩张趋缓,中国赶超仍具难度   2017年投资环境的变化影响着资本并购的热情,专家预测,2018年并购局面或将回归正轨。   虽然2018年半导体多元带动力量将会爆发,但是企业扩展的趋势可能渐缓。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CEO Walden C Rhines (Wally)此前向媒体介绍,由于增长放缓、市场稳定和其他原因,半导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采取并购这种激进方法进行规模扩展,但是2018年除了存储器企业外,半导体领域的其他企业延续整体融合的可能性不大。Walden C Rhines认为造成这种市场现象的原因是半导体公司的总营收与营收利润率之间关联较弱。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技术研究部部长朱晶表示,2018年高通、博通、NXP三家企业的并购案依旧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任何一例并购案都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影响。国际并购垄断效应的加强,将为中国相关领域的赶超加大难度。对于2018年中国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并购来说,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个是中国PE收购海外半导体资产,另一个是中国整体并购规模和数量将合理化发展。   “2017年企业并购案并不多,原因之一是因为国际对中国半导体崛起警戒心提高,导致国际并购受阻。此外,半导体企业的并购屡屡出现天价的收购提案,并购对象是大型企业,因此要股东同意,政府审批通过的难度大增。预期2018年企业的并购数量不会有大幅增长。”杨展悌说。   5G:新兴领域带来新机遇   2018年5G网络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并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突破,各大企业已做好迎接新机遇的准备。   半导体领域众多企业领导人表示期盼5G网络的到来,期望新通讯网络能为半导体产业打开新的窗口。5G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性能优异的化合物半导体的大量使用上,5G智能手机需要大量采用GaAs射频器件,而5G通信基站也将产生大量GaN射频器件的需求,据赛迪智库数据,GaAs射频器件市场将达到130亿美元,而GaN射频器件市场或将超过6亿美元。除了化合物半导体之外,5G网络的多应用场景也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新机遇。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微电子)副总经理刘新阳表示,5G除了网速更快、移动宽带体验更优之外,更是将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物联网)等多应用场景进行融合,产生“万物互联”的效应。“相对于4G网络,5G网络的‘万物互联’将带来革命性的网络体验,并产生新的商业应用模式,也将为半导体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刘新阳说。   为抓住2018年新机遇,面对来势汹汹的5G,众多企业纷纷采取布局。高通产品市场和销售副总裁孙刚告诉记者,千兆级LTE将是5G移动体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支柱,特别是在5G网络发展初期,覆盖尚未全面之时,更需要千兆级网络提供充分的支持,才能确保用户统一的高速网络体验。因此,高通正在通过两代旗舰级骁龙移动平台——骁龙835/845实现对千兆级LTE的支持。格芯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白农对《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 2018年格芯将凭借FD-SOI工艺解决5G低功耗的要求,为业界提供首个多节点FD-SOI线路图,推出新的12纳米FD-SOI半导体技术,而这项技术或将广泛的应用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系统之中。华虹宏力执行副总裁范恒对记者表示,为了迎接5G时代的到来,华虹宏力将重点关注射频SOI技术,并加大对0.13微米射频SOI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中兴微电子副总经理刘新阳表示,中兴微电子将在2018年持续投入对5G关键技术的研究,在5G网络架构扁平化、先进的新型无线技术(Massive MIMO、毫米波)、新材料应用探索(GaN、硅基光电子、自旋电子存储)、关键IP创新、先进工艺应用、专利布局等方面多管齐下。   内存:2018年价格或将下滑   2017年超级存储器周期即将过去,随着2018年市场与制程转换的稳定,存储器价格将逐渐下滑。   根据WSTS的数据,2017年存储器增速高达50.5%,在整个半导体销售额板块上扮演着最大催化剂的角色。存储器分类中,价格暴涨的典型当属DRAM和NAND。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一明向记者介绍,存储器价格暴涨的背后,很大原因在于国际垄断背景下,全球半导体存储器的供需失衡。以DRAM为例,全球DRAM的产能主要控制在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三家厂商。据研究机构的数据,2017年三星电子DRAM每月平均投片量约390K,J.P.摩根研究报告指出,三星3D NAND的月产能16万片。美光、SK海力士同样困于产能不足。但是,根据集邦咨询的数据,DRAM产业市场需求持续呈现增长趋势,增幅可达20.6%。“垄断背景下,供需失衡是造成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朱一明说。   对于2018年是否会继续存储器价格上涨周期,朱一明表示2018年存储器价格或将下滑,步入疲软期。以NAND为例,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8年下游市场对NAND的需求量增速将达到43.8%,2019年其增速会降低至43.1%。下降的增速将减轻产能需求的压力,进一步对价格产生影响,专家预测2018年NAND市场的单价将面临回落。   此外,朱一明指出,2018年价格下滑也受到产品良率提升的影响。2017年国际大厂转化3D NAND立体结构工艺技术,新旧工艺的转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良率。随着经验的积累,新工艺走过新手期,技术发展逐渐娴熟,产品的良率也渐渐地提升上来。“2018年,良率的提升伴随着产能的积极释放,存储器的价格可能疲软下滑,这种松动趋势在2017年底已经可以看见苗头。”朱一明说。(顾鸿儒)
  • 《李国杰院士:发展人工智能是中国“换道超车”好时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7-23
    •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争取在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这是我国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发布式暨专题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目前正处在实现高科技产业“换道超车”的好时机。 从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李国杰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在研发人才、技术积累、资金投入和企业自身能力等方面基础实力雄厚,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市场。“我们完全有可能摆脱长期以来技术跟踪、受制于人的局面,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李国杰提出,首先要深入研究为什么人工智能成为了新时代的新动能。在他看来,经济衰退期正好是技术发明的繁荣期。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衰退,本质原因是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纤通信等基础技术发明的红利已快耗尽,摩尔定律接近尾声,通信速度接近香农极限。这时候人工智能、大数据异军突起,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动能。 李国杰认为,未来10-15年,对经济贡献最大的可能不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中新发明的技术,而是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各个产业的新产品、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业态、产业链跨界融合的新模式,这些创新主要是已知技术的新组合。“人工智能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安全,效益不仅反映在经济增长上。发展智能产业不能只关注高端消费人群,只是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要重视大众的健康、出行、安全等刚性需求,要考虑多做不可或缺的‘抗生素’,而不是只做‘维生素’。” 有人将传统行业比作“蛋糕”,而智能技术是蛋糕上的“奶酪”。“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只顾着奶酪,而忘记下面的蛋糕。”李国杰说,作为新动能,人工智能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决策合理、流程优化和效率提高,“智能”的威力在于覆盖面广、渗透性强,能促进各行各业向高端发展。 “工业社会不顾资源环境,一味追求高性能的技术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衡量人工智能的效果不能完全沿用工业时代的经济产出指标,不能只看产品性能和总量,还要用衡量舒适、安全、幸福程度的新指标来刻画。”李国杰特别强调,我们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是信息社会一个新阶段,不要轻率地认为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和智慧社会,“与其强调智能化与数字化、网络化的区别,倒不如多强调三者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