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寄生虫的相互作用是由更广泛的群体相互作用网络所形成的,是从种间竞争到捕食者-猎物的动态关系。异种食腐动物还可能影响寄生虫通过感染性动物尸体传播,这可能是一些野生动物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一个强大的食腐动物群落可以迅速清除尸体和组织,从而防止由坏死性吞噬或与传染性尸体接触而引起的继发性传播。另外,通过在环境中传播感染性颗粒和组织,食腐动物可能会增加与病原体的偶然接触率,从而增加总体传播。然而,对于食腐动物在传染病动态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很少有实证研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确定清除无脊椎动物对长趾蝾螈(Ambystoma macrodactylum)幼虫尸体传播的效率,以及它们在青蛙病毒3(属:Ranavirus,科:Iridoviridae)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然后,我们评估了一种有效的无脊椎食腐动物(Dytiscidae科)在野外条件下对增加胴体密度的功能响应,以确定清除无脊椎动物的能力,以消耗大量的胴体组织,这可能存在于高流行位点。我们发现,由食腐动物清除传染性尸体,可大大减少对初生幼虫的传播。食腐动物在减少来自动物尸体的传播方面,与防止与动物尸体接触的物理屏障一样有效。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清除过程将足够的感染组织释放到水柱中,与直接接触作为一种感染途径相匹敌。此外,尽管随着尸体密度的增加,清除率趋于饱和,这与II型功能响应相一致,但在调查的池塘中,有足够的dytiscid幼虫密度,更不用说其他清除性无脊椎动物,理论上可以防止尸体传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同源性坏死吞噬常见的系统中,食腐动物群落可以在减少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