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环境合作进一步加深》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9-09-11
  • 改善大气环境相关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暨VOC课题组研讨会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日本环境省、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等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会议。   项目启动后,将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符合中日双方需求、发挥双方互补优势的合作示范项目,充分借鉴和引进日本在改善大气环境领域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治理技术,服务好各地方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据悉,2015年以来,中日双方实施了为期4年的中日改善大气环境城市间协作项目,并在中国相应的示范城市开展了VOC控制政策与技术、臭氧污染成因研究、机动车尾气检测等合作,为推动中国地方大气污染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8年6月,为持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两国环境部长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继续实施为期3年的改善大气环境相关研究与示范项目,中国大连、天津、上海等10余个城市参与此示范项目。

相关报告
  • 《输气量超额25%!中俄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加强,澳订单却遭大量取消》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12-08
    • 与澳大利亚日渐僵化的贸易关系不同,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在近些年里愈发密切,尤其是今年以来,双方在煤炭、天然气方面的合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此前, 俄罗斯天然气 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曾在11月初表示,该公司在10月初对中国出口的天然气日均输气量环比增长了近17%,而在这之后,该公司对华出口天然气的输气量再次攀升。俄罗斯对华输气量超额25%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20日报道,俄气公司表示,由于中国需求上涨,今年10月至11月中上旬,该公司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对华出口的天然气日均输气量已经超过了合同规定义务。俄气公司强调,11月12日当天,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的输气量超额更是达到了25%。俄气公司表示,将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对华出口50亿、100亿和150亿立方米天然气。目前,该公司正在依照与中国签署的合同条款为2021年进一步增强对华出口天然气运输量做准备。此外,据中俄双方签署的合同规定,俄罗斯每年需要对华出口的天然气总量为380亿立方米,而近日来俄气公司总裁米勒正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就“是否要在这一规定的天然气总量上再增加60亿立方米”的问题展开讨论。由此可见,由中俄共同开发建设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已经为中俄加强天然气合作带来了显著效果。今后,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将进一步加深。澳洲订单遭中国买家取消在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前,中国还曾通过液态运输(LNG)来进口天然气,而当时主要的LNG进口来源就是澳大利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在2020年前8个月里累计进口了6507万吨天然气,同比上涨3.3%,由此可见,中国在天然气方面依然有着高度的需求,但对于澳大利亚LNG,中国买家的消费欲望则是愈来愈小。据了解,今年5月,澳大利亚LNG对华出口量降至了37批,与上个月相比,减少了3批。这使得不少中国买家开始犹豫是否要签署新的LNG购买合约。而根据近段时间的情况来看,中国买家已经取消了大量的澳大利亚天然气订单,并且根据现阶段中俄天然气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及中国正在寻找更多的替代供应来源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天然气的购买需求或将进一步减少。
  • 《世创电子材料进一步投资GaN-on-Si Epi反应器》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0-06-21
    • 德国硅晶片制造商Siltronic AG表示,由于其硅氮化镓(GaN-on-Si)晶片在其客户的试验生产线中表现出非常好的性能,因此决定进一步投资外延反应堆。 快速增长的新应用程序需要高开关频率和有效的能源管理,同时还要在高功率密度下工作,如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和下一代无线网络(5G)等,氮化硅技术满足了这三个要求。通过这样做,GaN不仅可以促进未来的增长市场,而且还可以同时为降低数字化,能源分配和迁移性做出贡献。因此,GaN-on-Si晶片有望越来越多地用作此类应用的首选材料。 Siltronic的GaN-on-Si活动最早于2011年开始,加入了各自的Imec行业联盟计划(IIAP)。开发了一个综合性,高性能的GaN-on-Si技术平台,包括用于高效电力电子器件的GaN晶片和基于6英寸和8英寸晶片直径的高频应用(如5G)的GaN-on-Si晶片。 世创电子材料还在欧洲联盟(EU)层面投资于这项未来技术的研究。该公司与其他25个合作伙伴一起表示,作为欧洲“最终GaN”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它正在将GaN技术开发到极致,增强欧洲在电力产品和可持续能源管理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