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秋水仙碱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COLOCT随机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9-29
  • 背景:

    秋水仙碱已被批准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这是基于其在COLCOT(秋水仙碱心血管结果试验)和LoDoCo2(低剂量秋水仙碱2)研究中证明的潜在益处。然而,关于秋水仙碱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具体影响的数据有限。

    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从2021年5月3日至2022年8月31日,共纳入1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年龄18 ~ 80岁,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为富脂斑块(脂池弧> 90°)。受试者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秋水仙碱(每天一次,每次0.5毫克)或安慰剂,持续12个月。主要终点是从基线到12个月随访期间最小纤维帽厚度的变化。

    结果:

    在128名患者中,秋水仙碱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52名和52名患者完成了研究。1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0±9.8岁,女性占25.0%。与安慰剂相比,秋水仙碱治疗显著增加了最小纤维帽厚度(51.9 [95%可信区间,32.8至71.0]微米对87.2 [95%可信区间,69.9至104.5]微米;差异,34.2 [95% CI,9.7至58.6]微米;P=0.006),并降低平均脂质弧(–25.2[95%可信区间为–30.6至–19.9]对–35.7[95%可信区间为–40.5至–30.8]);差异,–10.5[95%置信区间,–17.7至–3.4];P=0.004),巨噬细胞的平均角度范围(–8.9[95%可信区间为–13.3至–4.6]对–14.0[95%可信区间为–18.0至–10.0];差异,–6.0[95%置信区间,–11.8至–0.2];P=0.044)、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几何平均比,0.6 [95% CI,0.4至1.0]对0.3 [95% CI,0.2至0.5];差异,0.5 [95% CI,0.3至1.0];P=0.046),白细胞介素-6水平(几何平均比,0.8 [95%可信区间,0.6至1.1]对0.5 [95%可信区间,0.4至0.7];差异,0.6 [95%可信区间,0.4至0.9];P=0.025),以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几何平均比率,1.0 [95%可信区间,0.8至1.2]对0.8 [95%可信区间,0.7至0.9];差异,0.8 [95% CI,0.6到1.0];P=0.047)。

    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产生有利的影响。

  • 原文来源: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CIRCULATIONAHA.124.069808
相关报告
  • 《代谢相关脂肪肝与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5-09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MetS)的肝脏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自2020年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以来,没有研究评估MAFLD与CAS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AFLD与CAS之间的关系。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共有1330名患者接受了连续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CTA)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脂肪肝,CCTA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以斑块类型和狭窄程度为因变量,MAFLD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AFLD与CAS的相关性。在1164名患者中,680人(58.4%)通过超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被诊断为MAFLD。与非MAFLD组相比,MAFLD组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MAFLD更有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和多发性冠状动脉狭窄。在单变量logistic回归中,MAFLD与总斑块、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显著相关,冠状动脉明显狭窄。(p)?<?0.05)。调整心血管风险因素后,MAFLD与非钙化斑块相关(1.67;95%置信区间(CI)1.15–2.43;p?=?0.007)和混合斑块(1.54;95%置信区间1.10–2.16;p?=?0.011)。在这项研究中,MAFLD组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M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严重狭窄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AFLD与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这表明MAFLD与冠脉硬化之间存在临床相关的联系。
  • 《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及预后意义》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9-29
    • 背景:成人冠状动脉主动脉起源异常(AAOCA)的临床意义和预后预测因素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AAOCA在意大利三级转诊中心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的大队列患者中的临床和预后意义。方法:纳入2004年9月至2024年9月通过CCTA鉴定的连续成人AAOCA患者。收集关于CCTA临床指征、AAOCA亚型、可诱导心肌缺血的证据以及伴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数据。随访患者全因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非致命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手术和心力衰竭住院)的终点。将结果与冠状动脉解剖正常的匹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20年间进行的17454例CCTA中,173例患者(62±15岁,n=58名女性[34%])检测到AAOCA。胸痛(34%)是CCTA最常见的指征。36名患者(21%)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接受功能成像检测的患者(n=62)中60%检测到心肌缺血。10名患者(6%)进行了AAOCA修复,而大多数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中位随访37个月(17-69个月)后,AAOCA患者和对照组的死亡率(P=0.321)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P=0.392)相似。在随访期间,只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较高的事件发生率相关,而AAOCA亚型和缺血则不相关。结论:在患有AAOCA的成人中,伴随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不良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鉴于AAOCA的低患病率和事件发生率,需要多中心登记来完善这些患者的风险分层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