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生所谷氨酸棒杆菌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获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20
  • 谷氨酸棒杆菌是一个重要的氨基酸生产菌株,其氨基酸产量每年超过 400 万吨,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天然和非天然产物,预计到 2020 年其发酵产品市值可达 204 亿美元。传统的工业菌株主要依赖长期的理化诱变及筛选获得,基因组水平实现快速、高效的理性编辑依然是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工程改造的难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开发了谷氨酸棒杆菌的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工具。该研究通过重构 Cas9 和 gRNA 的表达盒,解决了 Cas9 毒性和 gRNA 自身转录终止子无法终止的问题,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实现了基于 CRISPR/Cas9 的高效反向筛选;采用共转化 Cas9 和 gRNA 表达质粒避免了 cas9 基因的高频突变,成功实现质粒提供模板的高效基因编辑,敲除和插入效率分别高达 60% 和 62.5%,可简化操作并节省时间。此外,该研究团队开发了 CRISPR/Cas9 和 RecT 介导的 ssDNA 重组技术,可以在基因组上精确地引入小范围突变及单碱基突变,单位点编辑效率超过 80%,双位点编辑效率高达 40%。该编辑工具在模式菌株谷氨酸棒杆 ATCC 13032 等多株谷氨酸棒杆菌中具有普适性,可以显著提升谷氨酸棒杆菌的代谢工程改造水平,促进其作为工业底盘生产各种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燃料。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Microb Cell Fact。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天津市特支计划项目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microbialcellfactori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4-017-0815-5
相关报告
  • 《多元自动化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03
    • CRISPR/Cas9系统极大丰富了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但由于CRISPR/Cas9系统高效的致死筛选能力和原核生物普遍的低同源重组效率,多靶点和自动化的基因组编辑仍难以实现,严重限制了菌株的遗传改造效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团队、研究员孙际宾带领的系统生物分析团队以及研究员王猛带领的高通量新分子生物合成团队合作,在重要工业平台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中开发了多元自动化基因组编辑方法MACBETH(Multiplex Automated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ase Editing Method)。该方法结合CRISPR/Cas9系统的定位功能与胞嘧啶脱氨酶(AID)的碱基编辑功能,可在染色体靶位点实现从C到T的编辑,编辑效率高达90%。MACBETH可同时在多个基因中生成提前的终止密码子,以失活靶基因。在天津工生所的自动化平台上,可实现从质粒构建、基因组编辑、获取正确突变株和表型验证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编辑能力可达到每月数千突变株。作为示例,MACBETH用于一次性构建94个调控因子单独失活的菌株库,成功率达到100%。由于不需要额外提供DNA模板,该方法可降低基因组编辑难度与成本,并可在不影响基因组结构的前提下,快速构建全基因组规模的单基因失活菌株库,有望加快谷氨酸棒杆菌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将谷氨酸棒杆菌改造为通用的微生物底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方法也为在其他原核生物中实现多靶点和自动化的基因组编辑提供了参考。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etabolic Engineering上,助理研究员王钰、研究实习员刘叶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相关人才计划”和天津市特支计划项目的资助。
  • 《天津工生所在工业丝状真菌基因组编辑技术构建方面获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25
    • 嗜热毁丝霉是一种能够快速降解纤维素和高产纤维素酶的工业丝状真菌,其分泌的木质纤维素水解酶的种类和数量相当丰富,而且高温稳定性好,因此该菌在纤维素酶生产和生物基燃料研发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针对嗜热毁丝霉本身的遗传改造技术研究较少,这极大限制了该工业真菌的应用。CRISPR/Cas9 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在一系列物种中成功应用,是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研究的新里程碑,但在嗜热真菌中发展和利用该技术尚未有报道。因此,发展嗜热毁丝霉 CRISPR/Cas9 编辑技术体系,不仅能够极大促进对嗜热真菌基因功能的研究,而且对嗜热真菌代谢工程改造、发酵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田朝光带领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以嗜热毁丝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 CRISPR/Cas9 的毁丝霉基因组编辑系统,采用自主挖掘的嗜热毁丝霉 RNA polymerase III U6 启动子,体内启动相应 gRNA 的转录表达,用原生质体共转化的方法将编辑系统和同源臂导入到嗜热毁丝霉中(图 1),不仅同源重组效率高,而且可以同时编辑多基因位点,其中双基因缺失的同源重组效率为 61-69%,三基因的同源重组效率为 30%,四基因的同源重组效率为 21%。利用该体系对嗜热毁丝霉纤维素酶分泌途径进行多基因编辑,可以获得纤维素酶蛋白分泌提高 5 倍的工程菌株(图 2)。该技术体系在其他嗜热真菌(比如异梭毁丝霉)中也具有通用性。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资助,研究成果已申请中国专利,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天津工生所副研究员刘倩为论文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