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制出新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治疗型疫苗》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3
  • 江苏先声药业集团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治疗型疫苗,该疫苗由HBsAg和HBcAg两种抗原组成,并连接有CpG岛寡核苷酸。研究人员在C57BL/6和HBV转基因小鼠体内发现,这种治疗型疫苗不但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被动体液免疫应答,同时针对HBsAg还可以产生Th1/Th2平衡性免疫应答,针对HBcAg产生以Th1型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在HBV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内分泌IFN-γ的HBs/HBc特异性CD4阳性和CD8阳性的T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并且,注射过疫苗的HBV转基因小鼠体内可观察到强烈的CTL细胞免疫应答,伴随着血清HBsAg的下降而无明显肝细胞损伤。该种新型乙型肝炎治疗型疫苗,可以有效激发HBV转基因小鼠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克服了转基因小鼠具有免疫耐受的缺点。

  • 原文来源:http://www.ncbi.nlm.nih.gov/m/pubmed/25858855/
相关报告
  •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治疗慢性HBV感染的疗效: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2-09
    • 需要改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治疗。 我们回顾了文献,以探讨单独或结合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CT)的HB疫苗在CHB患者中的疗效,并对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我们在十个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的搜索。 所有研究HBV疫苗对HBV感染患者疗效的研究均不受限制。
  • 《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个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动物模型》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4-08-28
    • 美国NIH的Harvey Alter在40年前首次描述了非甲非乙病毒性肝炎 (NANBH),美国Chiron公司的Michael Houghton团队27年前就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HCV)并推出HCV的检测技术,HCV诊断和治疗走了近半个世纪。尽管如此,由于HCV经血感染通常无症状,加上经济和医疗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的丙肝防控能力低,全球现有近2亿人、我国有逾4千万人携带HCV。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主要凶手,HCV的大流行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公共卫生的巨大负担,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胁。   尽管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但用药毒副作用大,停药病毒又反弹,而新药的投放速度远赶不上病毒耐药变异株的出现,人类彻底清除HCV还只是个梦想。更令人担忧的是,像艾滋病毒一样,研发针对这类高度变异并能逃逸免疫杀伤的RNA病毒的疫苗难度很大。在过去的10年里,科学家一直探索HCV感染的动物模型。然而,HCV只感染人类和黑猩猩,人们试图建立的各种实验小鼠模型,要么HCV病毒无法复制,要么小鼠的免疫系统有缺陷,要么没有慢性丙肝的病理出现。因此,研发出HCV持续感染动物模型,用于探明HCV如何持续感染和造成肝损伤,用于疫苗和药物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陈新文研究组经过多年合作,大胆利用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完整反映HCV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动物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7日以封面论文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 杂志上。   参与研究的博士生陈继征指出,“这样的小鼠肝脏细胞上通过转基因技术表达了HCV进入肝细胞的两个受体分子CD81和OCLN,从病人血清中分离的HCV病毒能进入小鼠肝细胞并高度复制。小鼠肝脏和外周血均出现了病毒血症,并已经持续近2年”。更为诱人的是,另一位参与研究的赵洋助理研究员指出,“80%的小鼠都能被HCV持续感染,并出现了典型的HCV急性感染和慢性病理进展,包括感染后1个月出现的脂肪肝,3个月开始出现的肝纤维化,和6个月出现的肝硬化。这在其他动物模型中,包括黑猩猩,都是无法想象的”。另一位团队成员张超博士生补充道,“我们已经能在小鼠中观察到HCV是如何逃逸免疫系统,抗病毒药物又是如何降低病毒滴度了”。   陈新文和唐宏指出,这项成果得益于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体现了武汉病毒所和生物物理所两个科研团队的精诚合作,体现了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团队合作的优势。这个模型的成功,不仅为揭示丙肝的致病机制提供了迄今最先进的材料,而且将从根本上推动丙肝防治的疫苗和药物研发,将是中国科学家对威胁人类社会的重大传染疾病研究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