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充之城建设助推充换电赛道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0
  •  重庆密集建设超充站点,相关企业争相布局

      超充之城建设助推充换电赛道提速

      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的关键一环,在国家政策及创新科技引领下,充换电行业吸引更多企业加入,竞争也愈发激烈。

      近日,位于重庆悦来温德姆酒店停车场的重庆首个液冷超充站正式投用,给车主带来“一秒一公里”的极速充电体验,最快15分钟即可将电充满,畅享“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而这仅是重庆“便捷超充行动计划”的一个场景,预计到2025年,该市将建成2000座以上的超充站,超充桩超过4000个。

      “当前,重庆正从产业生态的高度,从充电站、桩等硬件设施,到技术、网络等服务,打造全国一流便捷超充城市。”重庆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说,通过打造“超充+快充+便充”的充电生态,从供给、需求、服务三端强化引导,多层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

      日前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大关!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同比上升19.8%,总保有量将近1200万台,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比达到了1:2.6。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充电桩相关企业约66万余家。其中,2024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15.8万余家。成立1~5年的企业占48.9%,近一年成立的相关企业占比25.8%。

      畅享无忧充电体验

      12月1日,市民王凤栗驾车驶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能天街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然后将充电枪插入车身,再扫码、绝缘检测,短短一两分钟时间就给车充上了电。“之前充电至少要大半个小时,而现在用这台超充设备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充电90%。”他说。

      走进国网重庆渝北盘溪河八合一示范超级充电站,只见30多台充电桩整齐排列,充电棚顶铺设着蓝色分布式光伏板,整个充电站现代感十足,新能源车主刘丹霖正使用液冷超充终端为车辆快速充电。“体验太棒了,充电5分钟续航100多公里。”她向记者感叹道。

      随着超充站点日趋密集,重庆中心城区正加快形成“1公里超充圈”。新能源车主使用超充桩为汽车充电,逐渐变得像加油一样便捷。以两江新区为例,当地已建设超充站136座,广泛分布于居住区、办公区、工厂、商圈附近,可提供就近、便捷的充电服务。

      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3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6万个,个人充电桩28.6万个。目前,重庆市在建以及建成的超充站约500座,超充桩大约800个,数量规模居于全国前列,为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提供了新的台阶。

      在超充站点密集布局的同时,重庆便捷充电“一张网”也已织就。在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实时跳动着接入充电桩数量及充电电量等数据。负责平台建设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松表示,该平台正加快接入重庆全市公共充电桩,新能源车主通过智能搜索即可就近快速充电;此外,平台还实现全市充换电设施数字化管理,助力充放电负荷“可视、可测、可控”,确保超充设备平稳、高效运行。

      成为又一蓝海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和补贴的双重推动下,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从101亿元增长到431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5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本年度全国各地出台的充换电政策合计约300条。在此背景之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充电桩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超快一体、功率双极池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技术,华为做到让电网放心配、用户放心买,让城市治理更高效安全。”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业务总裁刘大伟称,截至今年三季度,华为已完成5万根超快充电桩的部署,匹配充电电压在200V至1000V范围内的所有车型,真正做到“来车即充,即充即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更好地生存发展,充换电行业头部企业正谋求走出“充”的同质化竞争,向“储”“网”等综合服务要效益。

      “电动汽车可以实现早上插电、晚上开走,虚拟电厂自动计算,在负电价时段快速充入,遇到电价高峰放出。如此不仅能实现充电免费,还能利用车网互动获利,解决企业盈利和效益问题。”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如是说。

      近年来,继车企先后入局成为换电市场主力后,宁德时代、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也纷纷布局换电市场,投建了大量的换电站和“电池银行”。

      蔚来换电站相关负责人称,其换电技术不断突破,已经进化到第三代,不仅支持多种车型,还能实现智能预约、自动泊车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换电站可以预测用户需求,优化电池调度,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仍有难题需要破解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消协对外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故障率居高不下,损害了用户体验,还大幅增加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负担。未来的充电模块,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效比,还需要具备智能感知、自我诊断、远程监控和自适应调节等能力。

      作为国内首推智能模块概念的星源博锐创始人兼总经理茹永刚表示,星源博锐已实现了模块产品的寿命预测、环境检测、异常预判、故障预警等智能化功能的接入。“未来,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系统商、运营商联合开发,共同推进模块产品在智能化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健康地发展”。

      “充电桩的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老旧小区以及热门旅游线路等充电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仍显不足。充电桩的技术标准和兼容性问题也亟待解决。”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中心莫远明研究员说,政府部门应加速充电桩技术的迭代升级与标准化进程,确保各品牌、型号间的充电桩能够无缝对接。此外,我国尚需建立充电桩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数字化人才向新能源产业偏移,为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李国)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4/12/10/detail_20241210190924.html
相关报告
  • 《深圳“超充之城2.0”兆瓦超充首站投运|重卡兆瓦超充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23
    • 月19日,以“华为兆瓦超充 全电物流”为主题的重卡兆瓦超充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鹏城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众多政府、车企、行业专家及客户伙伴参与,共同探讨加速构建物流枢纽兆瓦超充等应用场景。 基于华为兆瓦超充打造的深圳“超充之城2.0”兆瓦超充首站——深国际坪深重卡兆瓦超充站正式投运,将面向湾区高效组网,提升绿色低碳环保与物流效率双重效益,促进交能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深圳“超充之城2.0”。 科技创新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遵循“超充之城2.0”“深圳示范、湾区组网、全球推广”的发展思路,华为携手众多超充联盟伙伴,参与大湾区重卡兆瓦超充网络共建启动仪式,贯彻“一个规划、一个标准、一个平台”有序布局,达成深度合作。年内将在深圳落地建成20个兆瓦超充场站,明年计划在湾区拓展至500座,加速兆瓦超充补能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全球营销服体系总裁周建军在致辞中指出深圳“超充之城”在规划、建设和标准三个方面均成为了全国示范标杆,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电动车渗透率,还引领了全国乘用车高压化超快充发展趋势。华为兆瓦超充持续引领充电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突破,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发展重卡兆瓦超充为主要内容的深圳“超充之城2.0”建设过程中,华为将继续联手伙伴,以最快速度从 “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达成场站运营方、运力需求方、运输方等多方共赢,实现交通物流行业大规模降本减碳目标,开启绿色智能的全电物流新时代! 兆瓦超充加速公路运输绿色化转型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公路货运市场,并且市场化程度高,公路货运的高效、经济、绿色发展受到众多关注。交通运输部科学院交能融合领衔专家陆旭东在本次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提及,我国公路运输中重卡的活跃运力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策引导与市场选择,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充电车型,超充网络部署更具开放兼容性和推广性。国家相关部委正在进行十五五规划,也将进一步鼓励推动电动重卡零碳货运走廊建设,并将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持续打造“超充之城”标杆,推动重卡电动化高质量发展。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在演讲中表示华为将与客户伙伴高效协同,奋力参与深圳“超充之城2.0”建设。按照“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个标准”有序布局,加强AI+大数据精准识别路线和分区,助力兆瓦超充网络规划;通过超充联盟2.0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定义兆瓦超充车型,加速平台互联互通;建立大湾区兆瓦超充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向兆瓦级超充平滑快速升级。将华为兆瓦超充补能迅速、质量可靠、电力友好等特点充分发挥,解决重卡电动化场景关键挑战,并通过多种金融合作模式加速场站投建运营,将深圳超充之城建设先进经验向更广阔的市场规模推广。 打造深圳“超充之城2.0”,开启油电同速新时代。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资深研究员、新能源产业集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子立分享了兆瓦超充带来“千伏千安”产业升级,“超充之城2.0”建设将以深圳试点打造更多充电示范场景,推动充电线路湾区组网,强化重卡兆瓦超充设备服务全国力度,培育高效充电产业新生态。加快高品质充电产品服务牵引,带动大功率充电技术产业链发展,提高充电市场“含深度”。 携手共建促进兆瓦超充场站落地组网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运输的核心载体,天然具备落位基础设施、服务重卡兆瓦超充的空间特性。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范志勇分享了物流园区应在物理空间上叠加能源空间,新能源货运车辆因其场景匹配度高、资源基础好、需求可预测是物流园区绿色转型的“必答题”。基于深国际对重卡补能基础设施的规划思考,未来将从“建桩”与“建配套”到“建生态”高质量发展,让每一座物流园区都成为绿色能源“锚点”,让每一辆重卡都能畅行在低碳发展的“快车道”。 助力“超充湾区”建设,共同谋划绿色物流蓝图。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向阳藉由绿色金融、市场空间、协同生态、交能融合四个维度阐述了新能源充电业务的广阔前景。在更多的项目实践中,将携手华为及生态伙伴,通过多元创新的业务合作分工,让更多项目伙伴及运营伙伴各骋所长。在快速扩充场站规模的同时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达成超充站点快速成网,让清洁绿电转化为更多优质能源服务。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与完善的建设运营将为更多新能源车辆提供便捷的补能服务。深博创集团董事长牛巍分享了通过实时监控、经营分析、高效同频、万物互联实现先进的平台运营经验。在更多的兆瓦超充场站运营实践中,将深度协同车队运力、平台引流与场站资源,打造重卡领域司机之家,参与完善重卡兆瓦超充生态圈。 超充网络畅享绿色出行未来。AI超充董事长胡津分享了基于超充场站将电力生态与消费生态有机结合的构想。在全国多地展开规划,融入整体智慧生态布局,打造“重卡+城市超充”兼容,集充电、休憩、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综合驿站,实现“充电+多元服务”整体业务智慧焕新升级。 多方参与协同超充联盟生态赋能 新技术引领产业新未来。徐工集团新能源中心电控所所长裴崇利提出重卡电动化已进入快车道,兆瓦超充重卡以续航里程与补能时间的优势,向物流干线与开放场景不断突破。徐工集团依托自主化全产业链优势,完善新能源产品布局,实现公路物流、矿山开发、市政环卫、城市建设等核心运营场景全覆盖,为打造绿色交通运输提供全场景、成套化新能源运输装备解决方案,携手华为及超充联盟伙伴打造绿色物流新生态。 向新跃迁,转型突破。广汽领程CTO于维东提出电动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已优于燃油重卡。广汽领程作为新能源商用车生态运营服务商,将基于关键总成核心技术,赋能中长途干线物流、倒短运输与城际物流运输场景的不同车型。携手华为及超充联盟伙伴,促进新能源商用车高质量发展。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车桩协同,合作共建”为原则,围绕大湾区热点运力场景布局重卡超充站,试点先行,逐步构建大湾区重卡超充网络。 先发!深圳“超充之城2.0”兆瓦超充首站 会议期间,基于华为兆瓦超充打造的深国际坪深重卡兆瓦超充站正式投运。该场站为深圳“超充之城2.0”兆瓦超充首站,配置2套720-720主机,1个1.44MW兆瓦超充终端,5个自然冷快充终端,并支持双枪同充。兆瓦超充可大幅提高补能效率,为所在区域提供完善的供应链物流支撑服务,有助于超大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高效参与大湾区重卡超充网络构建。 兆瓦超充正伴随新能源产业发展广泛普及,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商用车向电动化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华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携手伙伴共同推进充电网络产业以先进技术高标准为导向,推进交通基础运输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促进新能源商用车从封闭场景驶向开放场景,助力全电物流,让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 《天津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出炉 2020年建设充电桩超9.2万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7-01-16
    • 为引导天津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天津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日印发实施。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建设各类充电桩超过9.2万个,力争达到15万个,满足约16万辆车的新增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桩,天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公交车充换电站,天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桩   分类配置适度超前建设   天津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首批试点城市,根据各应用领域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配置要求预测,2016—2020年需新建公交、环卫、物流、邮政快递等车辆专用充电桩约1.5万个,需新建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用车、企业通勤客车和私人乘用车自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