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充之城建设助推充换电赛道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0
  •  重庆密集建设超充站点,相关企业争相布局

      超充之城建设助推充换电赛道提速

      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的关键一环,在国家政策及创新科技引领下,充换电行业吸引更多企业加入,竞争也愈发激烈。

      近日,位于重庆悦来温德姆酒店停车场的重庆首个液冷超充站正式投用,给车主带来“一秒一公里”的极速充电体验,最快15分钟即可将电充满,畅享“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而这仅是重庆“便捷超充行动计划”的一个场景,预计到2025年,该市将建成2000座以上的超充站,超充桩超过4000个。

      “当前,重庆正从产业生态的高度,从充电站、桩等硬件设施,到技术、网络等服务,打造全国一流便捷超充城市。”重庆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说,通过打造“超充+快充+便充”的充电生态,从供给、需求、服务三端强化引导,多层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

      日前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大关!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同比上升19.8%,总保有量将近1200万台,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比达到了1:2.6。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充电桩相关企业约66万余家。其中,2024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15.8万余家。成立1~5年的企业占48.9%,近一年成立的相关企业占比25.8%。

      畅享无忧充电体验

      12月1日,市民王凤栗驾车驶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国能天街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然后将充电枪插入车身,再扫码、绝缘检测,短短一两分钟时间就给车充上了电。“之前充电至少要大半个小时,而现在用这台超充设备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充电90%。”他说。

      走进国网重庆渝北盘溪河八合一示范超级充电站,只见30多台充电桩整齐排列,充电棚顶铺设着蓝色分布式光伏板,整个充电站现代感十足,新能源车主刘丹霖正使用液冷超充终端为车辆快速充电。“体验太棒了,充电5分钟续航100多公里。”她向记者感叹道。

      随着超充站点日趋密集,重庆中心城区正加快形成“1公里超充圈”。新能源车主使用超充桩为汽车充电,逐渐变得像加油一样便捷。以两江新区为例,当地已建设超充站136座,广泛分布于居住区、办公区、工厂、商圈附近,可提供就近、便捷的充电服务。

      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3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6万个,个人充电桩28.6万个。目前,重庆市在建以及建成的超充站约500座,超充桩大约800个,数量规模居于全国前列,为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提供了新的台阶。

      在超充站点密集布局的同时,重庆便捷充电“一张网”也已织就。在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实时跳动着接入充电桩数量及充电电量等数据。负责平台建设的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松表示,该平台正加快接入重庆全市公共充电桩,新能源车主通过智能搜索即可就近快速充电;此外,平台还实现全市充换电设施数字化管理,助力充放电负荷“可视、可测、可控”,确保超充设备平稳、高效运行。

      成为又一蓝海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和补贴的双重推动下,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从101亿元增长到431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51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本年度全国各地出台的充换电政策合计约300条。在此背景之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充电桩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超快一体、功率双极池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技术,华为做到让电网放心配、用户放心买,让城市治理更高效安全。”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业务总裁刘大伟称,截至今年三季度,华为已完成5万根超快充电桩的部署,匹配充电电压在200V至1000V范围内的所有车型,真正做到“来车即充,即充即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更好地生存发展,充换电行业头部企业正谋求走出“充”的同质化竞争,向“储”“网”等综合服务要效益。

      “电动汽车可以实现早上插电、晚上开走,虚拟电厂自动计算,在负电价时段快速充入,遇到电价高峰放出。如此不仅能实现充电免费,还能利用车网互动获利,解决企业盈利和效益问题。”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如是说。

      近年来,继车企先后入局成为换电市场主力后,宁德时代、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也纷纷布局换电市场,投建了大量的换电站和“电池银行”。

      蔚来换电站相关负责人称,其换电技术不断突破,已经进化到第三代,不仅支持多种车型,还能实现智能预约、自动泊车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换电站可以预测用户需求,优化电池调度,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仍有难题需要破解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消协对外发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故障率居高不下,损害了用户体验,还大幅增加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负担。未来的充电模块,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效比,还需要具备智能感知、自我诊断、远程监控和自适应调节等能力。

      作为国内首推智能模块概念的星源博锐创始人兼总经理茹永刚表示,星源博锐已实现了模块产品的寿命预测、环境检测、异常预判、故障预警等智能化功能的接入。“未来,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系统商、运营商联合开发,共同推进模块产品在智能化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充电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健康地发展”。

      “充电桩的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老旧小区以及热门旅游线路等充电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仍显不足。充电桩的技术标准和兼容性问题也亟待解决。”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中心莫远明研究员说,政府部门应加速充电桩技术的迭代升级与标准化进程,确保各品牌、型号间的充电桩能够无缝对接。此外,我国尚需建立充电桩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数字化人才向新能源产业偏移,为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李国)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4/12/10/detail_20241210190924.html
相关报告
  • 《破解“充电焦虑”,大功率超充技术推进充电桩行业向纵深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9
    •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一直以来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就是续航和充电。此前央视财经报道,新能源电动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反映的还是充电难,充电慢的老问题。一时之间,从“里程焦虑”到“充电焦虑”,令广大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主们苦不堪言。 目前随着众多车企推出的新车电池容量做到100kWh,续航多在500km上下,甚至高达700km,1000km续航已不再是最大的负累。何况增加续航,仅仅是降低了车主充电焦虑的频次,若想彻底解决,尤其是长途出行、低温环境等场景痛点,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单次缩短充电时间,则成为目前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体验的重点和关键。 如今800V高压平台技术被认为能有效解决“充电焦虑”问题,能够带给车主更高效和便捷的充电体验。现在大部分主机厂已在进行相关布局,2019年保时捷的Taycan全球首次推出800V高电压电气架构,搭载800V直流快充系统并支持350kW大功率快充。 进入2021年后高压快充路线受到越来越多主机厂的青睐,先是现代、起亚等国际巨头发布800V平台,之后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小鹏、蔚来等国内主机厂也相继推出或计划推出800V高压平台技术。而且从量产时间看,各大车企基于800V高压技术方案的新车将在2022年之后陆续上市。 云图片 升级到800V高压平台之后,200kW的快充电流大幅减小,更有希望实现300-500kW的充电功率,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迅速补电。而且在充电功率相同的情况下,800V高压快充架构下的高压线束直径更小,相应成本更低,电池的散热更少,热管理的难度相对也低一些,整体电池成本更优。 华为的一项研究亦显示,采用了800V高压模式的快充支持30%-80%SOC最大功率充电,而低压大电流模式仅能在10%-20%SOC进行最大功率充电,在其他区间充电功率下降的非常迅速,所以800V高压模式能支持更长时间的快充。这样来看,车企或者都会最终走向800V高压充电的技术路线。 高电压平台的推出就是为了提高整车端充电效率,实现整车端快速补能。目前市面上的直流快充设施,大部分功率介于60kW-150kW之间。随着车企高压平台技术的应用,未来350kW以上的超快充电桩将逐步进入实际使用阶段。 其实在充电设备端,相对电池、车上部件而言,超级快充技术的发展也更为成熟。2021年国内ChaoJi 充电标准发布,ChaoJi充电技术源自中国大功率充电研究,并与德国、日本交流推进,可支持350kW-900kW大功率充电,充电电压1000-1500V,充电电流500-600A,10分钟增加续航 300公里以上。 新一代的 ChaoJi 充电技术路线发端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需求,但并不简单指大功率充电接口,而是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的核心是充电模块,桩的功率提升,实际与充电模块的功率提升息息相关。早在2020年初,电王快充已经推出1000V全电压无触点恒功率充电系统及产品,以适应超级快充技术的发展要求。2020年7月,[email protected]??无触点恒功率模块率先在业界全新上市。 云图片 电王快充40kW@1000V全电压无触点恒功率模块,能实现200-1000V超宽范围输出,300-1000V恒功率输出,满载最高效率超96%。高功率不仅覆盖乘用车、物流车、公交车、还助力重卡、特种车现在及未来车型的全电压段范围,可为各类车型进行恒定满功率充电。 同时电王快充40kW@1000V全电压无触点恒功率模块,采用纳米防尘技术,无需水冷,无需隔离风冷,独特的热设计管理,灰尘自动感应,采用无继电器触点安全切换输出,散热性和防护性二者兼得。模块还支持桩体同尺寸扩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单价成本,是支撑充电运营方提高设备效率和收益水平的重要核心部件。 当车企争相部署800V技术架构时,与之匹配的高压大功率充电桩的数量也势必联动增长。业内预计,国内市场高压平台车型将自2021年逐步上市,2023年密集增长,到2025年高压车型市场预计累计增长至393万辆+;相应的2021年铺设3000+超快充电桩,到2023年数量将扩充至10000+。再加上存量桩的升级,未来将有更多超级大功率的充电桩出现在路端。 因此,对于提早布局超级快充技术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和机会。2021年5月电王快充在细分充电场景化领域与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大功率高压超级快充桩—GPEV540-FA102-M2,超大功率、极速快充、智能操作、方便维护、经济实用,为超级快充领域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电王快充大功率高压超级充电桩可以根据充电时间、充电需求进行分配公里,最大充电功率可达540kW,还可平滑升级至720kW,这是目前业内一体式双枪直流充电桩中最高充电功率。研发工程师表示:“此款充电桩,在允许满额功率1000V高压充电状态下,1个小时可充540度电,最多可充720度电,实现恒功率快充体验,目前专门针对新能源重卡充电市场,特别适用于新能源矿车、泥头车、牵引车、自卸车等大型车辆充电。针对当下车企800V技术架构相继应用,也不用担心技术被淘汰的问题。” 云图片 据悉,深圳市电王快充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注解决客户痛点,凭借业内最领先的技术和最全面的产品系列,依托遍布中国核心城市的完整服务网络,为政府运营商、民营运营商、地产类、车企、换电站等客户带来真正的超级快充体验和可靠的质量保证,打造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一站式交钥匙”工程,提供充电桩建设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方案。 电王快充是全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及综合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坚持模块、监控、平台三位一体自主研发,为用户打造充电及运营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业界为数不多的掌握全产业链主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电王快充已经在800V平台架构下,超级快充技术发展的洪流中把握先机,脱颖而出。 当前为适应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需求,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体验是大势所趋,而大功率超级充电又是提升充电效率的重要路径。2021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达《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工信部发文指出,顺应动力电池大倍率充电技术提升,“大功率充电”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次标准修订将进一步提高充电电流电压,优化完善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功能,满足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可以预见,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有力扩大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量,从而推动全行业的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超充技术的发展对充电模块,充电枪、线,直流接触器和熔断器,电容等充电设备主要器件提出新的技术要求,重新选型和匹配的过程也将产生新的增量需求和市场机会,从而促使充电设施产业链条,在不断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道路上,向深度推进。
  • 《天津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出炉 2020年建设充电桩超9.2万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7-01-16
    • 为引导天津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天津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近日印发实施。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建设各类充电桩超过9.2万个,力争达到15万个,满足约16万辆车的新增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桩,天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公交车充换电站,天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桩   分类配置适度超前建设   天津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首批试点城市,根据各应用领域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配置要求预测,2016—2020年需新建公交、环卫、物流、邮政快递等车辆专用充电桩约1.5万个,需新建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用车、企业通勤客车和私人乘用车自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