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纳米振荡器,为量子材料和先进计算提供了新的见解》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1-24
  • 人体的许多功能都是同步运作的,比如走路时手臂和腿的协调,或者大脑的不同脑叶如何协同工作来处理信息。同步性也存在于工程系统中,如时钟和无线电电路中使用的谐波振荡器。然而,尽管脉冲振荡器在先进材料和神经形态或类脑计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它们的同步性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当二氧化钒制成的纳米振荡器出现峰值时,它们会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同步性。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这项工作是由五年级研究生Erbin “Ben” Qiu领导的。虽然Qiu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雅各布斯工程学院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但他是在物理学特聘教授Ivan K. Schuller的实验室里进行这项工作的。Qiu说,他很高兴有机会探索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利用工程和物理学的专业知识。

    这项研究计划使用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几个设备,包括一个溅射系统和舒勒实验室的x射线机,来制造薄膜并分析它们的晶体结构。利用无掩模激光光刻机和Nano3刻蚀机制备了尖峰型纳米振荡器。最后,利用先进的输运测量设备研究了这些纳米振荡器的独特行为,这些纳米振荡器是热耦合的,但电去耦的。

    在谐波振子中,如果你增加耦合强度,两个振子之间的同步性将变得更强,或者更稳健。对于尖峰纳米振荡器,预期会有类似的结果;然而,实验表明,通过增加电压而增强的耦合强度会导致同步模式的中断,从而导致随机状态或“状态”。

    根据定义,随机状态是基于随机概率的,不可能精确预测。然而,对于这些尖峰纳米振荡器,尽管随机同步模式不可预测地交替,但总是有一个同步模式。

    “我们的系统总是同步的,”Qiu说。“它从最初的固定同步模式转变为随机模式,但即使这样,它仍然是同步的。然后它会回到另一个固定的同步模式。”

    这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能在网络安全应用中被证明是有用的,特别是在实现真正的随机数生成器时。事实上,这些尖峰纳米振荡器已经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统计测试套件中通过了多次测试,以证明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可行性。

    除了网络安全,这项研究对人工智能和神经形态计算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表明基于量子材料的尖峰振荡器可以模仿神经元的行为方式。

    这项工作由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FA9550-22-10135)和美国能源部科学和基础能源科学办公室(DE-SC0019273)通过节能神经形态计算量子材料(Q-MEEN-C)资助。

相关报告
  • 《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实现高效光化学转化》

    • 来源专题:半导体工艺技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2-07
    •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设计了一种“脉冲式轴向外延生长”方法,成功制备了尺寸、结构可调的一维胶体量子点-纳米线分段异质结,利用ZnS纳米线对CdS量子点的晶面选择性钝化作用,可同时实现量子点表面的有效钝化和光生载流子的有效转移。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设计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以捕获太阳能并实现高效光化学转化,是解决当前全球能源与环境危机的一种理想途径之一。胶体量子点具有尺寸可调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因而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催化剂材料在太阳能转化领域备受青睐。 然而,胶体量子点的表面悬挂键会导致大量的陷阱态,从而将载流子强烈局域化并阻碍其进一步参与表面化学反应。目前,如何同时实现量子点表面钝化和电荷转移仍然面临挑战。 研究团队基于此前他们在液-固-固相催化生长一维纳米异质结构的工作基础,提出了一种“脉冲式轴向外延生长”合成胶体半导体纳米晶的新策略。理论计算表明,Zn和Cd原子在Ag2S固相催化剂中的嵌入能差异使得在Cd前驱物存在时能够优先生长CdS,因而可通过控制Cd前驱物的加入调控CdS量子点-ZnS纳米线的结构参数。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对量子点的尺寸、数量、间距和晶相进行精准控制。研究者发现ZnS纳米线选择性钝化CdS量子点晶面以后,降低了载流子局域化程度,延长了载流子寿命,有利于载流子迁移至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 这项研究为今后设计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新途径。此外,该合成策略还有望拓展到其他胶体量子点体系,并通过完善合成方法实现其结构参数的精细调控,预期在激光、单光子源以及单电子探测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 《基于碳纳米管的微分电阻脉冲传感器检测单个分子和离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06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CNT)的微分电阻脉冲传感技术在奈米射流芯片上检测单分子和碳原子的新方法。建立了多通道RPS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基于网络的RPS信号进行了评价。通过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可以成功地检测到单个阳离子、罗丹明B染料分子和ssDNAs。用15和30个核苷酸对ssDNAs进行区分。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CNT对带负电荷的ssDNAs进行移位,降低了CNT通道的电阻,而带正电的阳离子和罗丹明B分子的易位增加了CNT的电阻。本研究开发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流体装置为单分子/离子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DNA测序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策略。 ——文章发布于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