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将加强电池监管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16
  • 欧盟委员会上周四提议加强对投放到欧盟市场的所有类型电池的监管,以使其具有可持续性,持久性和可回收性。
    该提案是2020年3月通过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第一个倡议,欧共体旨在确保充分利用关键行业的循环潜力,其中包括包装,食品,电子和信息通信技术。
    对于电池,工业,汽车,电动汽车(EV)和便携式电池,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些要求,例如使用环保性材料,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可回收材料的最小含量,碳足迹,性能和耐久性标签等。
    欧盟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电池不仅将有助于实现欧盟《绿色协议》所设想的零污染目标,而且还将促进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根据建议,欧盟计划从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具有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被允许在欧盟市场上投放。从2027年7月1日起,它们必须遵守最大碳足迹阈值。
    从2027年1月1日开始,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将必须申报回收钴,铅,锂和镍的含量。三年后,这些电池将必须包含最低含量的可回收成分,从2035年1月1日起,其含量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的便携式电池回收和回收率需要达到45%,到2025年将提高到65%,到2030年将达到70%,而其他类型的电池则必须全部回收。
    “电池充满了宝贵的材料,我们希望确保不会浪费任何电池。电池的可持续性必须与在欧盟市场上不断增长的电池数量并驾齐驱”,欧盟环境,海洋和渔业专员Virginijus Sinkevicius说道。
    该规则还将适用于进口电池,无论其来源如何,有责任遵守进口商或分销商的相关要求,并且在碳足迹,可回收成分和原材料采购水平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第三方强制性验证。

相关报告
  • 《欧盟立法严格监管电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15
    • 欧盟去年开始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迫使汽车制造商加速向电气化转型,进而导致电池投资大幅提升,对电池行业的监管立法也随之提速。欧洲业界十分欢迎适用于整个欧洲的现代化电池法规,认为这将有助于释放大规模投资,并提高欧洲创新和可持续电池的生产能力,为欧盟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新法案旨在提升竞争力 欧盟日前公布了新的电池法规提案细则,这是继去年末更新电池立法之后的最新动作,目标是替代现行的《电池指令》将关于电池行业的监管从指令转变为法规,从而建立一个现代化、可持续的电池监管框架。 欧盟官网显示,这个新的电池法规(2020/353)提案长达100页,包括79条细则、14个附件和大约30条二级立法,是欧盟委员会提出的首批针对特定行业和产品立法的提案之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绿色协议》的关键一环。 这项关键立法,将为欧洲电池生态系统当前和未来投资确定法律框架,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电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该法案将有助于提高欧洲在电池产业链的竞争力。提案中将电池归类为“战略价值链”,并将电池置于经济和技术领导计划的核心位置,同时将电池重新划分为便携式电池、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及工业电池4类。 《光伏杂志》指出,作为欧盟首批按生命周期进行监管的产品之一,电池及其组件已受到从产品安全到运输和废物管理的全面立法的约束。因此,这个拟议中的新电池法规将监管程度提高到新的层次。 事实上,欧洲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方面明显落后于亚洲,为此欧盟不得不尽快制定助推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欧盟委员会指出,为了建立基于欧洲制造的创新和可持续电池的竞争生态系统,将努力确保与更广泛的国际监管框架保持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日前批准了一项价值29亿欧元的电池产业创新项目,这是其针对电动车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的第二大创新项目,来自12个欧盟成员国的公司将参与其中。据彭博社报道,该项目涵盖了从原材料提取、电池开发和生产,到处理和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电池产业链,随着欧盟加速落实新电池法规,该项目有望进一步巩固欧洲在电池投资领域的地位。 全面监管电池产业链 新电池法规(2020/353)提案对欧洲电池产业链实施了更为全面的监管,包括引入碳排放量、原材料供求、可再利用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体环保规定,同时要求2024年7月1日开始,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投放市场。此外,欧盟未来将只允许符合欧盟相关标准的产品在欧洲境内流通,最终目标是将欧盟电池标准确立为电池产业的国际标准。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Maros Sefcovic表示,原材料采购、电池回收再利用、碳足迹是提升欧洲电池产业链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 欧盟委员会表示,新电池法规(2020/353)提案对于投放到欧盟市场上的所有电池,包括工业、汽车、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池等提出了强制性要求,极大促进电池价值链的循环经济并促进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据德国财经新闻网报道,欧盟还计划将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最低回收配额写入法律条款,即从2027年开始,安装在电动汽车中的电池需要申报其回收的钴、铅、锂和镍含量,预计2030年开始正式实行最低回收量配额,钴建议配额为12%,铅为85%,锂和镍的建议配额为4%,2032年开始钴、锂和镍的配额门槛将分别提高到20%、10%和12%。 对此,研究和咨询机构Circular Energy Storage指出,欧洲目前的电池回收能力约为3.08万吨/年,略高于2.87万吨/年的美国,但远落后于中国70.7万吨/年的锂离子电池回收能力。 Circular Energy Storage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145吉瓦时相当于779.9万吨的电池将进入再利用领域,170吉瓦时即82万吨的电池将用于材料回收,但欧洲电池回收商只能回收其中16%,欧洲电池回收能力严重不足。 多种电池技术融合发展 对于欧洲的电池行业发展前景,欧洲蓄电池制造商协会(EUROBAT)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意见,即拓展多种电池技术融合发展路线。EUROBAT在最新发布的《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中指出,欧盟电池行业不应仅限于一项技术和应用,因为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多种电池技术结合发展,将有助于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 欧洲目前主流电池技术是铅、锂和镍基电池,研发重点则是通过设计改进提高充电能力和延长循环寿命。EUROBAT建议采用平衡的立法,支持所有技术,研发公共资金也应该针对不同应用研究,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平等分配。 EUROBAT认为,在电力系统的重大变革中,欧洲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和互联性,以优化能源资源。所有电池技术在电网的各个层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包括发电和输电、配电和家庭,电池将为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和稳定电网提供重要服务,也可以为环保、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系统提供灵活性,实现系统的分散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同时支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 《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3-1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又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浙江注重找准转化路径、强化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找准转化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是要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例如,杭州市富阳区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废弃矿山和坡地较多、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全域整治+”形式,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类实施中让资源利用更集中、整治效果更明显、生态环境有提升、村居建设有特点、村级经济有保障,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逐步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强化制度保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针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出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浙江坚持从法律、政策、规划、标准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环境资源产权、跨区域生态补偿、环境治理执法监督等领域的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既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发展,又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例如,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农村土地布局,释放农村土地存量,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精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以低碳环保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莫干山裸心谷生态度假区等“品牌高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优化营商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实践中,浙江多措并举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营商环境。一方面,着力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挖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注重吸引社会资本,加大生态投资力度,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孵化器”功能,开辟环境友好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鼓励支持科技含量高、节能减排效果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生态型企业和项目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努力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让生态环境效益更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