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机械力而非炎症是驱动哮喘的主因》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0
  • 2024年4月4日,伦敦国王学院Jody Rosenblatt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Bronchoconstriction damages airway epithelia by crowding-induced excess cell extrusion的文章。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虽然哮喘的炎症成分已被广泛研究,但驱动哮喘病理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研究人员调查了支气管收缩对气道上皮的影响,支气管收缩是哮喘的决定性诊断特征。使用小鼠肺切片,他们发现服用甲基胆碱(MCH)诱导的支气管收缩导致气道上皮细胞严重拥挤(crowd),导致细胞挤出(cell extrusion)显著增加。这一过程被称为拥挤诱导的细胞挤出,是一种保守的机制,当细胞密度过高时,上皮细胞会被无缝挤出所在的单细胞层。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这种过度的细胞挤出在用卵清蛋白(OVA)或屋尘螨(HDM)引发哮喘样炎症反应的小鼠肺切片中更为明显。对挤压事件和完全上皮剥脱(denuding)的量化分析显示,支气管收缩程度和上皮损伤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逆转支气管收缩并不能阻止过量的细胞挤出或随后的上皮脱落。这一观察结果表明,即使在气道松弛后,对气道上皮的机械损伤仍会持续,可能会损害愈合过程,并导致哮喘恶化的持续炎症特征。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过程的机制基础,研究人员研究了典型细胞挤压途径的作用,该途径涉及拉伸激活通道Piezo1和随后产生的S1P(sphingosine 1–phosphate)。通过使用药物抑制剂六水合氯化钆(gadolinium hexahydrate chloride, Gd3+)和鞘氨醇激酶抑制剂靶向该途径,研究人员能够在离体肺切片和活体小鼠中有效阻断支气管收缩诱导的细胞挤出和上皮剥脱。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气管收缩过程中抑制细胞挤出不仅保持了气道上皮的完整性,还防止了随后的炎症反应。在活体小鼠模型中,Gd3+或鞘氨醇激酶抑制剂与沙丁胺醇(albuterol)联合给药,显著减少了支气管收缩激发后免疫细胞流入气道的量。这一发现表明,气道上皮的机械损伤,而不是下游炎症信号,可能是哮喘炎症循环的主要驱动因素。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对细胞挤出途径的抑制,特别是Gd3+的抑制,也阻止了哮喘恶化的标志性粘液分泌过多。这一观察结果进一步强调了机械力在引发哮喘相关病理反应中的重要性。为了验证他们的发现在人类临床中的相关性,研究人员检查了接受肺叶切除术的哮喘患者的气道活检样本。值得注意的是,与小鼠模型中的发现相比,他们在这些患者样本中观察到了更明显的气道上皮挤压和损伤。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同时接受皮质类固醇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这突出了当前哮喘治疗在预防气道上皮机械损伤方面的局限性。

    总之,此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与支气管收缩相关的机械力是哮喘病理的关键驱动因素,导致过度上皮细胞挤出和随后的气道损伤、炎症和粘液分泌。这些发现挑战了哮喘主要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主流观点,并表明靶向上游机械机制,如细胞挤压途径,可能提供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以防止哮喘恶化的衰弱后果。后续有必要在人体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挤压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探索其作为一类新型哮喘治疗药物的潜力。

相关报告
  • 《Cinqair获批用于治疗重症哮喘》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03-29
    • 2016年3月23日,美国FDA批准Teva 公司研制的Cinqair (reslizumab)与其他哮喘药物联合使用维持治疗重症哮喘(≥18岁)。Cinqair获批用于治疗有严重哮喘史并正在接受哮喘治疗的患者。 哮喘是一种引起肺呼吸道炎症的慢性疾病。哮喘发作期间,呼吸道变得非常狭窄,致使呼吸困难。严重的哮喘发作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住院治疗。 Cinqair每四周静脉输注一次,需要由健康护理专业人员操作,以防发生过敏反应。Cinqair是一种白人源化的细胞介素-5拮抗剂单克隆抗体。Cinqair 通过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来减少严重的哮喘发作。 四个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了Cinqai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在原有的哮喘治疗的基础上,额外接受Cinqair 和对照组治疗,与对照组相比,Cinqair组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减少,并且与第一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更长。此外,一秒钟内由病人呼出的空气量表明,Cinqair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Cinqair可以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过敏(超敏)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危及生命。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癌症和肌肉疼痛。
  • 《Science | 电子活菌设备调控皮肤炎症》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31
    • 2024年5月30日,芝加哥大学Bozhi Tian、Jiping Yue,罗格斯大学Simiao Niu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Active biointegrated living electronics for managing inflammation的文章,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活性生物集成生活电子(ABLE)”平台,将生物电子与活细菌成分相结合,用于管理银屑病等炎症性疾病,提出了一种在电子设备和生物组织之间建立无缝接口的新方法。 ABLE平台的特点是由生物电子布局和人皮肤共生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组成的活水凝胶界面。这种活的生物界面能够在微生物与哺乳动物之间进行多模式信号转导,弥合合成材料与活组织之间的差异。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水凝胶基质,以支持细菌的生存能力、生物电能力和生物力学特性。他们以明胶(gelatin)作为蛋白质基质,木薯淀粉(tapioca starch)作为多糖成分,模仿生物膜的自然组成。这种创新方法延长了细菌的生存能力,并使设备能够冷冻储存,增强了其实际应用。 ABLE设备在监测和治疗银屑病(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方面表现出非凡的能力。通过记录电生理信号并无线探测皮肤电阻抗、体温和湿度,ABLE平台可以有效诊断和跟踪银屑病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界面内的活细菌成分调节了皮肤的免疫环境,导致特征性银屑病症状(如红斑、硬结和脱屑)显著减少。 通过全面的机制研究,研究人员揭示了基于ABLE的治疗的潜在机制。他们发现,治疗效果是通过toll样受体2(TLR2)途径介导的,活菌产生TLR2配体,调节免疫反应。基因表达分析揭示了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相关基因的实质性调控作用,包括与免疫反应、表皮增生、炎症和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ABLE平台通过结合消毒电极解决了与使用活体材料相关的潜在生物危害问题,消毒电极在治疗完成后有效地消除了活体界面内的细菌。 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代表了生物电子学领域的重大进步,有望彻底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ABLE平台在电子和生物组织之间建立无缝接口的能力,加上其免疫调节能力,为开发各种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治疗策略开辟了令人兴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