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 中国“向世界履约”》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10
  •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刚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闭幕,196个缔约方为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等目标而集结。大会选址内蒙古,因为这里既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防沙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区。 时间:2017-10-19 16:42:41 来源:中国网 编辑:张林
相关报告
  • 《防治荒漠化,有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纪实》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10
    • “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日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这也是鄂尔多斯市首次承办高级别国际大型会议。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其间召开了3次部长级圆桌会议和3次交互式国际对话。为了保证大会期间的用频需求以及各类无线电设备安全运行,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的电波卫士,辛勤付出、密切协作,圆满完成了此次大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成立保障机构,周密筹划部署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鄂尔多斯市筹备工作委员会的相关工作要求,无线电管理部门被列为筹委会信息通讯保障工作组成员单位。鄂尔多斯市无线电管理处及时向内蒙古自治区无委办汇报有关情况,经过自治区无委办统筹部署,提出了“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属地负责”的工作原则,成立了以自治区无委办副主任刘兴志为组长的无线电安全保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此次大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鄂尔多斯市管理处牵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自治区无委办和西部邻近盟市抽调16名骨干组成综合协调工作组、频率管理工作组和监测检测工作组。各小组设组长1名,同时细化内部分工,规定时间节点,将责任落实到人。 为了全面高效地推进大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无线电安全保障领导小组总结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无线电安全保障的宝贵实战经验,研究制定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按照频率统一协调、秩序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大会期间使用无线电安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会期间用频需求为目标,重点保障大会主会场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开闭幕式、高级别晚宴、高级别会议、民航机场以及重点酒店的各类无线电设备安全运行,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无线电干扰事件。 撸起袖子实干,细节落实到位 无线电安全保障各工作组于7月25日全面启动了大会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工作方案,综合协调工作组开始与筹委会及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沟通,协调推进无线电安全保障相关工作;协调广电部门在大会期间关停无线数字电视,避让大会话筒等无线业务频段;走访民航部门,建立无线电干扰查处协作机制。 监测检测工作组对重点地区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清频,对大会所用重点频段进行24小时频率占用度统计,对未知信号进行定位和排查,并配合频率管理组检测各类无线电设备。 频率管理工作组根据监测检测组提供的实时数据开展频率指配工作,核实具体频率使用情况,为各用频单位办理《缔约方大会无线电频率临时许可证》,登记发放《无线电设备准用证》标签,协助监测检测组查处无线电干扰,对未登记单位补办无线电管理相关手续。 此次大会的活动地点集中,保障部门众多,且有国际参会机构,使用的无线电设备多样复杂,给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为了合理规划大会各项无线电业务,确保各类无线电设备正常有序使用,保障团队主动联系筹委会,通过正式文件的方式向筹委会信息通讯保障组报送《关于协调开展调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使用无线电设备的函》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无线电设备调查表》,并由筹委会信息通讯保障组自上而下向相关单位统一发放,限期报送。 通过此项举措,保障团队在时限内收到了22家用频单位报送的无线电设备调查表,快捷高效地了解到大会相关部门的用频需求,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使频率管理组和监测检测组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相关工作组通过联系调查表报送的负责人,一站式完成设备检测、频率临时许可证发放、设备准用证标签粘贴等手续。对不方便携带的无线电设备,保障人员上门登记办理,现场完成设备检测、频率指配、证件发放等一系列工作。22家单位的无线电管理相关手续在一周内全部办结。 经过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各小组的协作配合与共同努力,大会筹备期间共为35家单位办理大会临时频率许可证,抽样检测无线电设备119台,指配频率109个,发放无线电设备准用证(核心区域)425个、普通317个。协调解决场馆内话筒同频干扰两起、酒店对讲机干扰保障单位对讲机1起,为大会期间和谐的电波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障扎实有效,电波井然有序 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无线电管理安全保障小组全体成员16人、4台监测车、1台检测车全部就位。按照工作方案,刘兴志带领负责会场内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会场周边3台监测车及6名工作人员对大会所用频率进行保护性监测并随时待命;鄂尔多斯国际机场派驻1台监测车、工作人员两名,保障机场无线电频率安全。 9月15日,随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闭幕,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安全保障小组圆满完成了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其间共出动监测人员 265人次,出动监测车84辆次,日常监测信号562个,查找未办理设台手续台站7个,会议全程未收到干扰申诉,电波秩序井然,内蒙古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为本次大会的保障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此次保障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无委办提升了电波卫士应对复杂无线电管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处置高规格大型活动无线电安保任务的信心,总结出在多部门配合协作环境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展示了他们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精于业务的精神风貌,也为进一步管好资源、管好台站、管好秩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联合国秘书长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警告说,每年有240亿吨肥沃的土地流失》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6-25
    • “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主要威胁,”联合国秘书长说,“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古特雷斯说,现在是“迫切”改变这种趋势的时候了。他补充说,保护和恢复土地可以“减少强迫移民,改善粮食安全,刺激经济增长”,并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紧急情况”。世界防治荒漠化日是25年前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一起设立的,该公约是唯一一项将环境与发展与可持续土地管理联系起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2019年世界日的口号是“让我们共同创造未来”,关注与土地相关的三个关键问题:干旱、人类安全和气候。 确保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在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宣称“我们决心保护地球免于退化,包括通过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可持续地管理其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采取紧急行动,以便它可以支持现在和未来的一代”的需要。具体来说,目标15表明了我们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的决心。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Ibrahim Thiaw在致辞中说,关于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这是关于恢复和保护仅占地球三分之一面积的脆弱土地层,但这既可以减轻也可以加速我们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的双重危机。然而,世界已经下定决心,到2030年,我们将从破坏地球转向让地球变得有足够的生产力,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采取行动恢复退化的土地,每天将节省13亿美元,用于教育、平等和清洁能源的投资,这些可以减少贫困、冲突和环境移民。虽然,更好的土地管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为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目标提供了一块踏脚石,并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自然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