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科后备人才的质量,各学科都很注重领域内的高等教育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目标及其实现路径问题。此类研究大都借鉴教育学及认知科学理论,但从图书馆信息学的角度看,这些理论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即它们都很少解释为什么高等教育目标实现需要依托学生充分的信息获取利用。这个空白或许不能期待教育学或认知科学领域率先填补,因为信息获取利用并非这些学科的基础概念,不太可能唤起他们对其指称的现象的关注。本研究以图书馆信息学的内生发现为基础,以“图书馆信息学概论”为案例课程,通过准实验方法,考察知识理解目标作为独特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及信息获取利用对实现这一目标的作用,以期进一步验证已有图书馆信息学发现对这对“目标—手段”的教学法地位的预示,解释信息获取利用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机理,进而凸显信息获取利用及图书馆信息服务在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为“图书馆信息学概论”课程、本专业其他课程甚至其他学科的课程提供教学改革启迪。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学生的主观感知还是从实现目标的客观路径来看,知识理解目标都显著区别于已有的其他教育教学目标,而信息获取利用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其基础作用就是助力客观知识向学生的主观意识显现(可称之为“信息对客观知识的主观曝光效应”),此外还可辅助老师和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支撑为达成理解而开展的其他教学活动;知识理解目标的独特性以及信息获取利用对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可或缺性赋予这对组合独立的教学法地位,要求教师和图书馆在课程设计环节和教学支持服务中,分别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还从图书馆信息学的角度对相关的教育学理论提出了跨学科反思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