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信息交易网: "重载之最" 助力 "北煤南运" 新布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6-05
  • . 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国内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蒙华铁路控制性工程--大中山隧道提前5个月顺利贯通, 为后期无砟轨道施工以及蒙华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蒙西至华中铁路是我国继大秦铁路、神黄铁路和瓦日铁路之后新建的又一重载铁路, 其营业里程、运营规模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处于前列, 堪称我国的 "重载之最"。在蒙华铁路开通后, 这个 "重载之最" 铁路规划年输送能力将超过2亿吨, 对我国的煤炭运输、资源开发, 能源布局优化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受煤炭生产与消费格局的影响, 我国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对于煤炭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而煤炭产地却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等西北部省份, 煤炭运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而对于煤炭来说, 铁路运输一直是煤炭运输的中坚力量, 一直以来, 我国铁路煤运量占全国煤运总量的60%以上, 煤炭运输量也占到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   由于之前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省, 其输出量占全国省际煤炭流量的近二分之一, 因此, 我国煤炭的基本流向是 "西煤东运", 由山西出产, 经大秦铁路运往东部..。

相关报告
  • 《煤缺价高、 电厂日子难过引发连锁反应:煤炭保供战再次打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16
    • 摘要:从加快煤炭产能置换步伐、增加铁路运力、调整进口煤限制政策等方面入手,相关部门再次打响煤炭结构性保供战。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虽然当前全国煤炭总体供需平稳,但区域性煤缺价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受此影响,电厂普遍日子“难过”,同时还引发整个工业经济的连锁反应。后续随着煤炭迎峰度夏时节到来,区域供需矛盾或进一步凸显。今年既要坚定不移去产能,又要防止出现结构性、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对此,从加快煤炭产能置换步伐、增加铁路运力、调整进口煤限制政策等方面入手,相关部门再次打响煤炭结构性保供战。 区域性煤缺价高问题凸显 去年3月份,七大火电企业“联名上书”似乎并未让宁夏煤炭紧缺的问题有所缓解。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按照国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总体部署,宁夏加大了落后产能煤矿和自然保护区内煤矿关闭退出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关闭煤矿37处,退出产能1327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煤矿关闭退出任务。 然而,作为西电东送的网架枢纽以及国家确定的火电外送基地,随着宁夏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供应缺口不断扩大。2017年全区原煤产量7645万吨,煤炭消费量1.1亿吨,缺口超3300万吨。进入2018年,神华宁煤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宁东至浙江输电配套电源等依托煤炭资源布局的项目全面投产、投运,年新增煤炭需求2000万吨以上,全区煤炭供应缺口或超过5000万吨,煤炭稳定供应面临较大压力。 重庆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在去产能推进、区域协调不畅和上下游产业失衡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这个本就缺煤的直辖市煤炭供需差距进一步扩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指出,目前全国煤炭总体供需是平稳的,但气候因素、煤炭转运能力及市场预期对短时供需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煤电需求来看,统调电厂1月下旬日均耗煤644万吨,4月上旬仅470万吨,相差174万吨,短时波动幅度加大。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去产能步伐加快,南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退出较多,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晋陕蒙地区集中,区域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5月份,国内动力煤消费进入淡旺季交替的关键时期,虽然大型煤企当月长协降幅较大,但部分产区煤价、公路运价主动探涨,而沿海火电厂日耗居于高位,港口场存增加有限,结构性缺货加重,在售货源稀缺,尤其是优质山西煤最为紧俏。中泰证券分析师李俊松认为,5月过后逐渐进入暑期旺季,动力煤价格有望开展季节性反弹,未来三个月预计煤价将呈现向上趋势。 高煤价引发产业连锁反应 受益于较高的煤炭价格,煤炭行业的好日子还在延续。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7家煤炭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合计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44亿元和235亿元,同比增长5.5%和3.4%,环比2017年四季度分别增长46%和55.1%。 电力行业则是另一番景象。在38家上市电企中,有16家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9家电企净利润同比下滑,只有3家电企净利同比有所增加。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在电煤价格同比继续提高、市场化交易导致电价下降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煤电企业经营形势仍然较为严峻,部分大型发电集团煤电板块仍然整体亏损,亏损面接近50%。受煤电企业持续亏损、煤电新开工项目减少等因素影响,发电设计、建设施工等企业经营形势也较为严峻。 煤炭短缺和价格上涨还引发整个工业经济的连锁反应。据了解,去年宁夏13家煤电企业累计亏损十几亿元,致使电力直接交易的让利能力下降,原来执行的优惠电价空间不断压缩。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家用电企业反映,虽然参与了电力直接交易,但优惠幅度很小。“现在只比标杆电价降了3厘钱,企业成本明显上升。”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公司副总经理杨勇说,在煤价高企的情况下电厂能继续给企业让利实属不易。 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宁夏工业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比大,很多企业用电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高达50%以上,如果这部分成本不能向下游产业链传导出去,企业就会面临关停风险。 迎峰度夏保供战打响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已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继4月19日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之后,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召开会议部署迎峰度夏的保供工作。“主要还是希望通过新产能的释放、增加铁路运力、较为宽松的进口煤政策等,保障夏季用煤高峰供需总体平衡,使得煤炭价格能稳定在每吨500元至570元的合理区间。”有业内人士透露。 近期煤炭产能置换步伐加快。5月7日,河北发布2018年煤炭退出产能置换指标公开交易公告,32处退出煤矿年产能1035万吨置换指标(按规定折算产能),定于2018年5月19日15时在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以“公开挂牌、集中竞价”方式进行交易。 湖南发布的2017年关闭退出煤矿产能指标交易信息(第一批)涉及11个煤矿,产能118万吨,折算产能118.3万吨。福建去产能指标交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关闭退出煤矿均按享受中央财政奖补,此类退出煤矿指标折算比例统一按退出产能的30%计。黑龙江也明确企业可以在公共资源交易网进行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 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则是解决运力问题。发改委明确要推动加快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加强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保障重点区域电煤运输需求。而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新增发运量2亿吨。有业内人士介绍说,铁路运输主要干线大秦线、朔黄线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难有大的增量,主要还是挖掘蒙冀线和瓦日线的潜力。 此外,进口煤政策或有所调整。南方沿海地区煤炭需求近8亿吨,其中约25%依靠进口。4月初,福建、广东、浙江等几个主要煤炭进口省份都对进口煤重启限制措施,在此之下,我国4月份进口煤炭2228.3万吨,同比减少249.7万吨,下降10.08%;环比减少441.7万吨,下降16.54%。有消息称,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对直接进口到电厂的煤炭实施倾斜政策。
  • 《让煤炭利用出“新”出“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1
    • 产煤大省山西近日发布《关于促进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该省着重强调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将分区域推进产业布局。例如,在太原打造以高性能碳纤维、超级电容炭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在长治打造以煤基精细化学品、尼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在阳泉打造以聚酯和可降解塑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等。 走系统化、集约化道路是业内公认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趋势。相比以项目为主的“单打独斗”模式,基地成规模、好管理,域内项目还可共享物流、环保等配套设施,减少单体能耗、物耗及成本。在同一基地,多种能源资源耦合利用更具优势,诸如“煤炭+新能源”等组合方式,有助于带动煤炭利用更加清洁高效。据了解,这一思路正在多地铺开。 基地化发展成趋势 “荆州本地不产煤,但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的日渐成熟,让我们从煤炭紧缺地区转为富集地区。为此,荆州专门建设了大型铁水联运煤炭储配基地,规划每年落地煤炭8000万吨以上。”荆州市招商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缺煤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又是新问题——消纳不了的余量煤炭怎么办? 该人士介绍,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在荆州应运而生,拟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制甲醇及下游、煤制合成氨及下游等八大产业。“基地目前初具规模。比如,总投资500亿元的华鲁恒升荆州基地一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6月前就能投产。” 为何选择基地化发展?该人士称,除了煤炭,荆州周边石油、磷矿石、卤水等资源丰富,系统发展有助于促进煤炭加工利用与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产业融合,实现原料产品互供,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园区低碳化发展,依托大基地,若干节能降碳措施将更好落地。” 该思路得到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杨东元的赞同。“组团不仅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实现煤与多种能源资源的协同、梯级利用,促进原料低碳化利用、废弃物源头减量,与‘双碳’工作要求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