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浮游生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9-02-25
  •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海洋学家和工程师合作修改了一种常见的物理海洋学仪器,使其能够在海洋中滑行时对浮游动物成像。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月的《湖沼学与海洋学:方法》(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Methods)杂志上。

    机器人是在Scripps开发的名为Spray的滑翔机的基础上改造的,海洋生物学家Mark Ohman将其命名为ZoogliderTM。Scripps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制Spray滑翔机。可以通过手机对这个2米(6.5英尺)长的机器人进行编程,用于检测和监测加利福尼亚州的厄尔尼诺、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以及所罗门海的环流。之所以选择Spray作为基础平台,是因为它能够通过负载更复杂的传感器实现最小化功耗并能在海洋中漂浮50天或更长时间。此外,它的设计对其要观察的微观群落造成的破坏程度最小。

    Ohman和Scripps的仪器开发人员给Spray滑翔机配备了相机(称为Zoocam),给ZoogliderTM安装了声学传感器和声呐系统。研究人员称Zonar以声纳仪器的方式收集有关浮游动物—自由漂移的微观海洋动物的声学数据。

    在将海水输运到船上采样隧道的同时,ZoogliderTM可以每隔5厘米(2英寸)下潜至400米(1300英尺)或更深的地方捕获浮游动物图像。新仪器实现了一项技术突破,即能够观察栖息地的微观生命,并提供有关生命的信息,提高了科学家获取特定区域内微观生命的定量数据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大型海洋进程—碳循环、渔业生产、有害藻华、海洋酸化和海洋脱氧,都与开放海域中的浮游动物有关”,Ohman说道,“这是人类首次通过一个完全自主的机器观察它们的世界。ZoogliderTM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观察和研究自然环境中不受外界干扰的生物,我们对此兴奋不已。”

    ZoogliderTM收集的数据将提供有关浮游动物动力学的知识,从而获得有关浮游动物赖以为生的浮游植物和以浮游动物为食的生物体的间接信息。ZoogliderTM还提供了一个了解海洋生物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无价视角。研究人员正在设计通过机器学习可以分析ZoogliderTM图像数据的方法。

    ZoogliderTM的研发设计由戈登与贝蒂-摩尔基金会(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 提供资金支持。

    (张灿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ripps.ucsd.edu/news/new-robot-can-sense-plankton-optically-and-acoustically-0
相关报告
  • 《NASA和NSF将联合开展微型浮游生物的碳循环作用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7-16
    • 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成的100多人的联合团队将于今年8月乘坐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瑞普斯海洋研究所(SIO)的R/V Roger Revelle 和R/V Sally Ride号前往东北太平洋,调查研究在海洋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微型浮游生物的生存情况。研究人员将利用科考船上配备的水下机器人、实验室和各种分析仪器分析探索浮游生物以及几乎没有光照的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 浮游植物在水中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生活在有光照的海洋上层,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从大气中进入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浮游植物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浮游植物被浮游生物吃掉或死亡时,它们的残骸会下沉,从而将一部分碳带到深海。 目前人们对碳从海洋中的输出路径比较了解,但对不同海洋路径中碳流量的大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却知之甚少。这次联合考察的目的就是调查有多少碳从有光照的海洋上层输送到无光照的海洋区域,以及海洋生态进程对碳去向和封存的影响。这项研究对预测有多少碳经过多长时间又循环回到大气中以及又有多少碳被带到海洋深处是十分必要的。NASA的卫星记录表明这些生态进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海洋中大大小小生物的食物来源,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海洋食物网有着深远影响。已知的海洋储汇生物学机制是“生物泵”。NASA卫星数据能够提供最上层海洋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等数据,这次联合考察将为浮游植物在生物泵和碳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对规划未来卫星观测任务和技术需求有重要作用。 (张灿影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 《Nature:在世界海洋中发现了感染浮游生物的新型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4-28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由海洋学家、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宣布发现了几种新的病毒,它们感染了世界上所有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4月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irusviruses link herpesviruses to giant viruses”。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如何从塔拉海洋(Tara Ocean)考察期间收集的水样中发现这些病毒的证据,以及他们迄今为止对它们的了解。 病毒被定义为由蛋白外壳包裹着的核酸构成的传染因子。它们只有在感染宿主时才能增殖。病毒已经在广泛的环境中发现,从南极到偏远的岛屿,从大片陆地到大多数水源,包括世界上的海洋。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发现了一类全新的、以前未知的病毒群体,它们通过感染浮游生物生活在世界所有的海洋中。 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在海洋中的病毒,这些作者正在分析塔拉海洋探险期间获得的数据---这是一项大型工程,目的是更好地了解看不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程度。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从全球各地收集了近35000份水样。除了海水之外,这些样本还含有藻类、浮游生物,而且事实证明,还有以前未知的病毒。 对这些病毒的仔细观察表明,它们是感染浮游生物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帮助它们调节海洋中碳和其他营养物的流动。这些作者将它们命名为mirusviruses。他们认为,这些病毒是浮游生物和海洋表面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又有助于养活生活在下面的生物。 这些作者还能够观察到,这些病毒属于Duplodnaviria病毒家族,这意味着它们与导致人类疱疹的病毒有关。但是他们也发现它们在其他方面与Varidnaviria病毒组有关,他们认为,这意味着它们是嵌合体。 这些作者还表示,这一发现不仅增加了有关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浮游生物如何发挥作用的知识,而且还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疱疹感染背后的病毒根源。 参考资料: Morgan Gaïa et al. Mirusviruses link herpesviruses to giant viruses.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5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