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精确"装订"石墨烯膜可用于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10-11
  • 精确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达到十分之一纳米精度,是其在水处理、离子/分子分离以及电池/电容等应用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方海平团队、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团队和浙江农林大学学者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用水合离子自身精确控制石墨烯膜的层间距,展示了其出色的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性能,并用理论计算、上海光源的X射线小角散射(BL16B1)和精细吸收谱(BL14W1)实验阐明了机理,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对像纸一样的石墨烯纳米片,要精确“装订”成石墨烯膜,保证其层间距固定并精确到十分之一纳米这么小的尺度,其困难可想而知。更具挑战的是,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溶胀导致分离性能严重衰减。研究人员曾利用纳米技术操控、膜间修饰小分子等技术做了诸多努力但仍不能如愿。方海平团队在水合离子与芳香环结构上π电子相互作用的系列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溶液中离子本身可以有效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距,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模拟计算加以验证。他们还利用上海光源的X射线小角散射(BL16B1)、精细吸收谱(BL14W1)以及紫外等表征手段,证明了离子与石墨烯片层内芳香环结构之间存在水合离子-π相互作用。这样的作用像“桥墩”一样支撑石墨烯片层,精确控制了石墨烯膜的层间距,不同大小的水合离子相当于不同大小的“桥墩”,对应不同的层间距。吴明红团队在方海平等协助下通过实验,实现并观测到石墨烯膜与不同的离子溶液作用后确有特定的层间距,间距可小到一纳米左右,不同离子对应的间距差异小于十分之一纳米;当石墨烯膜与水合直径小的离子溶液结合后,具有更大水合直径的离子难以进入石墨烯膜。因此,通过离子选择可以实现对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达十分之一纳米的精确控制。金万勤团队在方海平团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水合离子控制的多孔陶瓷支撑的石墨烯复合膜,从实验上实现了不同离子间的精确筛分;对具有最小水合直径的钾离子,由于钾离子的水合层较弱,进入石墨烯膜后水合层发生形变,导致特别小的层间距。经过钾离子溶液浸泡的石墨烯膜能阻止水合钾离子自身的进入,有效截留盐溶液中包括钾离子本身在内的所有离子,还能维持水分子通过,实现一边是离子溶液一边是纯水的水处理效果。研究团队申请了相应的国内和PCT专利。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上海光源以及上海超算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超算中心和广州超算中心的资助。

相关报告
  • 《美国日本共同研发新型脱盐膜 可用于海水淡化》

    • 来源专题:水体修复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9-14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原子中心主任与日本信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脱盐膜,比目前的各种过滤膜更坚固耐用、效率更高。这一技术未来可用于海水淡化、蛋白质分离、废水处理,以及制药和食品工业等。 “我们的梦想是研制一种智能膜,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长寿命、自修复等特点,可为缺水地区消除水体中的生物污染和无机污染、获取清洁水提供解决方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化学与材料科学工程教授毛里西奥·特罗内斯(MauricioTerrones)介绍说,“这项研究工作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本研究开发的杂化膜采用简单的喷涂技术将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和少量层状石墨烯包覆在聚乙烯醇改性聚砜的骨架支撑膜上。支撑膜增强了杂化膜的牢固性,使其能够承受强烈的横流、高压和氯接触。尽管目前该技术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膜样品已可过滤掉85%的盐,制取的水虽还不能直接饮用,但已可用于农业灌溉。研制的膜还能够过滤掉96%的染料分子,因此可以用于纺织工业的废水处理,防止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污染环境。 氯通常用于降解废水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但它也会使目前的各种聚合物膜的性能迅速降低。而这种基于石墨烯的新型膜具有很强的抗氯能力。 众所周知,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多孔石墨烯具有很强的过滤能力,几乎可以100%过滤掉水中的盐分,是一种潜在的理想的脱盐膜材料。然而,将石墨烯扩展到工业量方面还有许多挑战,包括控制缺陷和处理二维材料需要复杂转移技术等。研究团队正在试图克服可伸缩性问题,并在生产规模上提供廉价、高质量的膜。 这项成果发表在8月28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亚伦·莫雷洛斯·戈麦斯(AaronMorelosGomez)说:“我们研制的过滤膜克服了氧化石墨烯的水溶性问题,用聚乙烯醇作为粘合剂,使它能抵抗强烈的水流和高压冲击。通过将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混合,我们还可以显著提高其耐腐蚀性化学制剂(如氯)的腐蚀。”
  • 《壳聚糖交联石墨烯的氧化物/二氧化钛的复合薄膜的反渗透海水淡化》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5-30
    • 凭借过硬的质量传输性能,氧化石墨烯(GO)基片层膜被认为其具有的海水淡化潜力很大。以量化基于GO-膜是否确实适合用于反渗透(RO)脱盐,三个子微米厚的基于GO-层状膜:GO-只,减少GO(RGO)/二氧化钛(TO)纳米片和RGO / TO /壳聚糖(CTS)被制备,并且它们的反渗透脱盐演出自制反渗透试验装置进行评价。 GO的通过向光还原提高了盐排斥,这与膜厚度缓慢增加。的RGO / TO / CTS杂化膜表现出的只有约30%更高的拒绝率这仍然是低劣相比其他商业反渗透膜(比具有仅GO-膜相比三倍的改善更大)。低拒绝率主要来自离子GO夹层相互作用的压力引起削弱。尽管简单,低成本制备,高导磁率和基于GO-层状膜的选择性,因为目前的脱盐性能都不够高,得到实际应用的优点,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实现对水的高性能的分离膜脱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