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部。传统上,渤海海盆被认为是一个新生代盆地,边界为胶东半岛、华北平原、燕山山脉、辽河湾平原和辽东半岛,整体属于渤海湾盆地(BBB)的一部分。渤海湾盆地由华北平原、渤海海盆及辽河下游平原组成,总面积约为200,000平方公里。通常认为其为陆内伸展裂谷盆地,形成于弧后构造环境,是由于晚中生代和新生代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所致。渤海湾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同时也是东亚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地壳和岩石圈减薄,同时伴随着地温梯度升高,这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地幔隆升的结果。虽然渤海平均水深仅约18米,但新生代沉积物在渤海湾盆地和渤海海盆内广泛分布,总厚度分别超过8000米和11000米,是重要的油气源岩层系。
关于渤海海盆和渤海湾盆地的成因,学术界仍存在较大争议。以往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几种观点:渤海湾盆地(1)是一个受岩石圈伸展控制的弧后陆内裂谷盆地;(2)是一个由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发郯庐断裂带和太行山断裂带右旋走滑形成的拉分盆地;(3)是受一个直径约600–800公里的活动地幔柱影响形成的;(4)是多期伸展与走滑构造叠加效应的结果。因此,渤海湾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反映出多期弧后伸展与走滑变形的叠加效应。
关于渤海海盆和渤海湾盆地的成因,目前仍有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未解:(1)渤海海盆的形成是否受郯庐断裂带活动或其他构造因素控制?(2)究竟是郯庐断裂向北延伸穿过渤海地区,还是渤海海盆的形成扰动了郯庐断裂,使其在渤海区域出现了不连续的间断?本研究基于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边界几何形态和断裂系统的详细分析,以及胶东和辽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对比,提出了一个关于渤海海盆构造成因的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