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国际标准“中国定”!国产柔性屏未来可期》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1
  • 近日,据韩国媒体报道,京东方首批次的on-cell OLED面板将向华为出货,这是国内首家向华为供货on-cell OLED的屏幕厂商。除了京东方外,华星光电和维信诺这两家国内面板厂商也在生产on-cell OLED面板。实际上,On-Cell OLED显示屏常见于三星等屏幕大厂,早在Galaxy S2上,三星就采用了On-Cell的技术。随着屏幕成为终端产品创新的突破点,终端厂商对屏幕技术的需求也在升级。而屏幕厂商也在根据终端厂商的需求,进行屏幕形态的创新,推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变革。

    柔性屏成为终端产品创新的关键

    On Cell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由于On-cell 技术只需在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形成简单的透明电极图案等,因此容易确保成品率。虽然On-Cell封装技术更简单,但良率是一个问题。此次京东方将On-Cell的OLED面板商用化,代表着京东方又在OLED技术追赶中取得了重要一步。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智能终端的价值在于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显示,而柔性屏幕恰好可以依靠自身可弯曲的形态,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尤其是5G商用化带来的手机“换机潮”,柔性面板手机渗透率快速上升。根据研究机构Omdia《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追踪报告》显示,随着5G智能手机采用柔性AMOLED的趋势,2020年智能手机用柔性AMOLED预计将出货2.38亿片,较2019年同比增长51%。

    近两年来,5G+柔性屏逐渐成为主流品牌高端机型的“标配”。近日,三星发布了最新柔性屏折叠手机Galaxy Z Flip,采用了三星超薄柔性玻璃技术,使得屏幕更薄、更光滑。国内华为、OPPO、小米等手机厂商同样相继采购了超薄柔性屏,用于制作折叠屏和环绕屏等超大曲率产品。

    其实,5G所带来的不只是手机终端显示的升级,可穿戴设备、电视、车载领域也在5G技术的加持下,为柔性面板带来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国内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高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5G万物互联时代,柔性屏将成基础设备。

    国产柔性面板显示产业崛起正当时

    事实上,面对可观的市场规模,国内显示面板厂商早已发力布局柔性OLED 产线,以便抢先占领未来市场高地。有业内专家预测,到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面板总产能占比将近46%,届时中国将成功取代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供应商。

    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主体厂房于今年7月封顶,进入投产倒计时。据悉,该生产线项目是京东方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建造,将采用全球领先的主动有机电致发光AMOLED技术进行柔性显示屏生产。

    此外,据廊坊日报报道,国内OLED面板厂商维信诺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G6全柔AMOLED生产线已经实现单品KK级交付,交付的柔性AMOLED屏幕搭载On-Cell TP技术,这是维信诺为满足国内终端客户高端柔性屏幕需求的大批量交付。此外,维信诺与三星联合制定的柔性显示国际标准近期已进入最终国际标准草案,发布在即。这既是中韩首次联合制定柔性显示国际标准,也为我国显示产业发展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对国内柔性面板显示行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不只京东方、维信诺,后起之秀柔宇科技、华星光电等面板企业也在不断扩宽新赛道。

    今年3月,柔宇科技推出了第三代柔性屏。据悉,新产品在弯折的次数、可靠性、对比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此外,柔宇科技还宣布与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向中兴提供柔性显示技术解决方案。而华星光电在今年年初就在官微正式发布,武汉华星光电6代柔性AMOLED产线量产出货,这是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同类生产线。

    尽管近几年在政府政策鼓励、产业资本持续投入、终端应用领域需求提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国内主要厂商陆续建成AMOLED生产线并已经实现出货。但是,整体而言,全球AMOLED产能目前仍主要集中在韩国的三星、LG等企业当中,国内知名智能手机品牌对韩国企业AMOLED产能依赖较大,OLED面板具有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相关报告
  • 《柔性电子的未来》

    • 来源专题:半导体工艺技术
    • 编译者:zhaohuimin
    • 发布时间:2014-09-26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Ananth Dodabalapur教授与研究人员一起,在美国西北大学已经证实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CNT)来提高晶体管和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的新方法。碳纳米管(CNT)是一种更小,更快和更便宜的电子器件材料,所以一直以来被科学家认为是半导体最有前途的接班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IP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 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中。 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研究了含氟聚合物涂层(PVDF-TrFE)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在晶体管和环形振荡器电路的作用,并证明了这些涂层可显著改善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器件的性能。 PVDF-TrFE的也被称为polyvinyledenedifluoride - 四氟乙烯。
  • 《柔性材料大热,聚焦柔性OLED技术下的“热门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1-03
    • 柔性OLED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 基于此,TrendBank势银全新策划《2020全球显示触控技术与材料应用趋势峰会》,带您走进OLED世界,探讨OLED关键技术与材料创新新动态。 参会前不妨先同膜链小编看一看OLED都有哪些关键材料: ◤ 柔性PI膜 OLED取代LCD已是大势所趋,柔性基板材料取代传统刚性玻璃基板是实现柔性的关键点之一。聚酰亚胺PI基板材料以其优良的耐高温特性、力学性能及耐化学稳定性成为当前最佳的柔性基板材料。 聚酰亚胺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核心技术掌握在全球少数企业中,OLED发展初期,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PI膜市场。我国PI膜产品大都集中在低端的电工级PI膜,而高端的电子级P膜则依赖进口。 (资料来源:OFWEEK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不少PI膜厂商已经有了丰富的研发经验,也培养了不少技术人才,正试图打破海外巨头的垄断。除了研发和技术人才的积累,OLED、柔性电路板、石墨膜等下游重点市场的主要客户均在中国大陆,这意味着上游PI膜厂商会有更多机会和本土客户沟通、了解产品技术要求、尝试走向高端市场。 未来,高性能PI薄膜在柔性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一代柔性LCD、OLED显示器产业以及锂离子等新型动力蓄电池技术和产业均有着广阔的市场,我国应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生产工艺技术,推动PI薄膜及其制品的国产化进程,促进高性能PI薄膜扩大产业化生产规模。 ◤ 封装薄膜 对于需要柔性显示的OLED而言,薄膜封装逐渐取代不可弯折的传统封装。薄膜封装一般都是以塑料为基材,将无机氧化物沉积在衬底上形成水汽阻隔膜。 OLED发光层的多数有机材料对水、氧气及其他污染物极为敏感,这对OLED封装材料的的水汽阻隔性能和耐冲击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全球主要的薄膜封装材料的供应商为韩国的Samsung SDI、LG Chem;美国3M;日本的Mitsui Chem等企业。国内企业以康得新、万顺股份和乐凯光华为主。 随着柔性OLED屏幕需求量的提升,其薄膜材料的需求量达到4400 K.m2 ,同比增长95.4% ,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约为12000 K.m2 , 2016至2020年CAGR达96.38%。 ◤ FPC 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可挠性的印刷电路板,是实现OLED柔性显示的重要材料之一。 2018年全球FPC产值规模达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从全球FPC产值分布情况来看,按厂商所属地划分,全球FPC生产企业主要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主,FPC产值分别占比37%、28%和17%,而中国大陆仅占16%。 而按制造地划分,随着FPC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国际厂商纷纷在国内投资设厂,大陆的FPC产值不断上升,2018年中国大陆FPC产值占比达56%。 随着FPC生产重心逐步向中国转移,国内厂商纷纷加速建厂扩产,目前中国FPC厂商主要包括弘信电子、景旺电子、上达电子、珠海元盛、安捷利、精诚达和三德冠。 ◤ OLED发光与通用材料 OLED材料是OLED现实技术的核心,是OLED实现自发光的基础。OLED材料主要包括传输层材料(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注入层材料HIL以及有机发光材料OLL。 全球OLED材料供应受控于海外厂商,其有机材料专业布局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OLED荧光材料专利由出光兴产、默克、LG、陶氏、德山、斗山等海外公司拥有,小分子磷光OLED染料由美国UDC公司拥有。超敏荧光材料( TADF )技术刚刚起步,德日领先。我国企业技术积累薄弱,无核心专利产品,以仿制或者技术含量较低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为主。 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从发展历程来看, OLED发光材料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为荧光材料,第二代为磷光材料,第三代为TADF材料(目前尚在研发)。第一代荧光材料的极限效率是25% ,第二代磷光材料可将单台的激发状态转换到三重态,效率接近100% ;目前蓝光主要使用第一代荧光,红光、绿光用第二代磷光。 OLED通用材料包括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 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数据, 2017年全球OLED通用材料市场规模是4.52亿美元,2018年将增长到6.98亿美元。 OLED通用材料生产主要还集中在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厂商手中,这些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基本上都有对口合作的、稳定的OLED前段材料供应商。 国内企业目前主要从事OLED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生产。国内OLED中间体、单体粗品的供应商主要包括万润、瑞联、惠成、阿格蕾雅、奥来德等,目前已实现规模量产并进入全球OLED材料供应链。 随着国内产业链的日趋成熟,优秀的国产企业如强力新材、万润股份等,逐渐突破封锁,已经具备生产部分OLED终端材料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有望从前端材料代工厂迈入终端材料设计制造商的转型。 ◤ FMM 精细金属掩模版是OLED蒸镀工艺中的消耗性核心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OLED生产过程中沉积RGB有机物质并形成像素,在需要的地方准确和精细地沉淀有机物质,提高分辨率和良率。 由于蒸镀工艺中对FMM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要求较高,因此每种组分的材料亦有所不同。 FMM材料目前主要供应商是DNP,此前DNP与Samsung Display签署垄断性合约,至2018年合约到期,BOE才能够与DNP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WQHD级手机用的FMM材料。 2018年全球FMM材料市场规模是4.2亿美元,同比增长79.9% ;预计到2020年全球FMM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9亿美元, 2016- 2020年CAGR为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