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化石记录了下颚关节向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变变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06
  •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Fossils document evolutionary changes of jaw joint to mammalian middle ear的研究论文,

    Morganucodon(摩根兽)的双颌关节包括外侧的牙鳞关节和内侧的关节方关节。关节骨-方骨及其相关的牙后骨构成哺乳动物中耳的前体。记录从这种前体到哺乳动物中耳过渡的化石很少,导致对哺乳动物进化最早阶段这一标志性器官的解释不一致。

    该研究报道了两种侏罗纪哺乳动物的下颌中耳:一种新的类似摩根兽-杨氏滇尖齿兽。类似摩根兽物种显示出许多以前未知的后牙状骨形态,并显示出其关节骨-方骨丧失承重功能的特征。杨氏滇尖齿兽的中耳接近哺乳动物的状态,因为它的特征只适合于听觉功能,尽管后牙骨仍然附着在牙上。随着下颌关节骨的缩小,两种哺乳动物的方骨相对于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内移。这些变化为关节骨-方颚关节骨的负重功能逐渐丧失提供了证据,这是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牙后骨脱离牙体的先决条件和最终的 Meckel软骨破裂。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235-0
相关报告
  • 《Nature | 侏罗纪少年化石揭示了早期哺乳动物漫长的生活史》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26
    • 2024年7月24日,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Jurassic fossil juvenile reveals prolonged life history in early mammals 的研究论文。 哺乳形类(Mammaliaformes,早期哺乳动物及其已灭绝近亲)成体体重很小(不到100克),但比今天的小体型哺乳动物寿命更长,生长速率更慢。但由于缺少幼年化石,理解这种模式的出现及其何时发生一直很难。 这项研究表明,小型早期哺乳动物的寿命和发育期可能比体重相近的现代哺乳动物更长。这些发现基于在苏格兰发现的一个小鼠大小的生物的化石骨骼遗骸,其年代可追溯至中侏罗世(约1.66亿年前),表明哺乳动物的发育在此期间经历了重要转变。该研究报告了在苏格兰斯凯岛发现了名为Krusatodon kirtlingtonensis的幼年和成年柱齿兽(docodontans,一种中侏罗世哺乳形类)的部分骨骼。 为了研究这些标本的生活史,研究团队分析了牙齿的生长增量。研究团队发现,成体约有7岁,幼体死亡时大约只有7-24个月大,正处于乳牙被恒牙替代的过程。基于牙齿长度以及前肢和大腿骨的周长,研究团队估计成年的Krusatodon的体型介于倭树鼩(约58克)和八齿鼠(约158克)之间。他们还估计,幼体大约在成体体重的51%-59%之间。该研究还发现,Krusatodon的发育期较长,在相近的体重下,它的最大寿命明显长于现生哺乳动物,其中包含更长的发育期。
  • 《Nature | 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复制时间的出现》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4
    • 2023年12月20日,慕尼黑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Emergence of replication timing during early mammalian development的文章。 DNA复制使生命王国之间的基因遗传成为可能。复制的发生有一个确定的时间顺序,即复制时间(RT)程序,导致基因组组织成早期或晚期复制区域。RT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与基因组的三维核组织紧密相连,被认为是一种表观遗传指纹。尽管RT在维持表观基因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发育调控尚未被探索。 该研究使用单细胞复制序列,生成了小鼠胚胎从受精卵到囊胚期的全基因组RT图谱。该研究的数据显示,RT最初不明确,但从细胞期4开始逐渐明确,与A和B区室的强化相一致。研究人员发现转录有助于RT程序的准确性,并且A和B区室之间RT的差异取决于合子基因组激活时的RNA聚合酶II。该研究的数据表明,核组织的建立先于定义的RT特征的获得,并启动基因组划分为早期和晚期复制结构域。该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发育初期表观基因组的建立,揭示了基因组组织的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