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革命使全球石油供应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4-01
  • 在美军驻伊拉克基地遭到伊朗攻击后,特朗普当地时间 2020年1月8日上午在讲话中表示: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我们的能源是独立的,我们不需要中东石油。美国在2019年超越沙特、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油气生产国,是全球能源行业的重大事件,一举改变了全球石油市场格局。  美国石油产量在近些年来的快速上升,得益于页岩油气革命。自 2011年以来,美国页岩油行业得到蓬勃发展,页岩油产量迅速提升。截至2019年12月,美国二叠纪盆地、巴肯、鹰滩等七大产区页岩油产量已突破900万桶/天,在原油总产量中比重达到70%。根据最新数据,目前美国国内原油产量达到1290万桶/天,为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美国本土轻质原油产量的持续增加以及铁路和管道运输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轻质低硫原油流向墨西哥湾沿岸炼厂,从而导致美国低硫原油进口量大幅下滑。美国本土炼厂炼油工艺较为复杂,以加工重质原油为主。但近些年美国本土炼厂也在逐步提高轻质原油加工比重。不过,与产出增量相比,美国市场轻质原油仍然出现严重的供应过剩现象,由此推动美国原油出口量的大幅增加。 2015年底,美国解除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的原油出口禁令,原油出口量逐年递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美国原油出口量达到446.2万桶/天,创历史新高。  随着美国原油产量及出口量的持续攀升,沙特和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市场份额受到持续挤压,尤其是多年来主导全球石油市场的欧佩克受到很大冲击。 2017年以来,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实施联合减产政策,导致原油产量受到压制,欧佩克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受到挤压。根据BP全球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8年,欧佩克原油产量为3933.8万桶/天,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为42%,连续第二年下滑。随着2019年欧佩克进一步减产,欧佩克原油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滑。  从原油产量对比来看,美国、俄罗斯和沙特是当下全球前三大产油国,但由于近些年减产政策的影响,沙特和俄罗斯原油产量整体受到限制。与沙特相比,俄罗斯减产配额相对较小,原油产量大体保持稳定。而美国页岩油生产并不受减产条件约束,在钻井效率稳步提升以及新钻油井数量稳步增加的推动下, 2019年,美国先后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晋升为全球最大产油国。美国原油产量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原油市场供应格局由此前的欧佩克一家独大,逐步形成美国、俄罗斯和沙特的“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近几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逐年下滑,导致原油长期呈现供应过剩状态,而页岩油产量逐年攀升,欧佩克逐步成为供应端的被动调解者。  与此同时,巴西、挪威等国近期也有诸多原油项目陆续投产,同样在侵蚀欧佩克减产所让出的市场份额。 2019年11月,巴西将其海上4个盐下层石油区块进行公开拍卖,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近海盐下层石油区块拍卖。巴西政府希望通过盐下层石油产能的提升,在2030年前将巴西本土石油产量从日均300万桶提升至700万桶。挪威2019年10月投产的Johan Sverdrup油田在2020年产量有望持续增加,预计在2020年中达到45万桶/日。  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强势崛起,全球原油市场供应格局多点开花,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和南美,均是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区。而相比之下,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则愈发集中。近些年欧洲地区原油需求增速进入瓶颈期,北美地区原油需求保持低增速态势,全球原油需求重心逐步转移至以中印为主的亚太地区。所以,当下全球原油市场呈现 “供应多极化、需求中心化”的演变态势,全球原油买方市场加速形成,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在全球原油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

相关报告
  • 《改变能源结构 发展页岩气刻不容缓》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7
    •       页岩气革命推动下,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是过去三十年来世界能源生产端最大的成就之一。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118亿立方米,随着页岩气勘探开采技术的突破,特别是2007年之后优质页岩资源相继开发,美国页岩气产量大爆发,2013年产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而同年中国天然气总消费量仅为1700亿立方米。由于页岩气的放量增长,美国在2011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开采使用的国家,其他国家到目前为止产量都不大。但是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和商运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刺激了全球开发页岩气的热情。中国亦制定雄心勃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两轮页岩气招标、页岩气补贴、相对市场化的页岩气销售定价等,旨在刺激页岩气发展,但是,201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行导致中国页岩气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仅为7%。《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提出要求——力争提高到10%左右,使得页岩气发展重归视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如果按天然气10%的比重,天然气消费量折算约为3700亿立方米,在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基础上按照复合增速算,年平均需求增速要达到约13%。        中国在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国内产量增长一直跟不上需求增长,导致进口量持续攀升,2016年对外依存度大致为33%,而2020年对外依存度则可能超过40%。目前,国内的天然气需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满足:第一是自产天然气;第二是中亚和俄罗斯等通过长输管网进口的天然气;第三是从东南沿海进口的LNG。由于天然气主要依靠管道进口,受区域分布的影响,天然气管道进口基本上局限在周边几个国家,受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的影响很大,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对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影响将更甚于石油。        对于中国来说,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发展非常重要。美国页岩气成功的诱惑力很强,如果中国页岩气能有美国2013年产量,就可以满足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结构10%的要求,不仅有利于雾霾治理,还可以支持低碳经济转型。 中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       根据EIA的2011年调查结果,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达31.6万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一,占全球14.3%,是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的近10倍。但目前仍处于页岩气开采的初级阶段,很多勘探信息还不明朗,加上技术薄弱、水资源不足、基础建设滞后和体制机制制约,以及近年来国际油气价格低迷、页岩气投资庞大等原因,2015年产量仅为46亿立方米。 美国页岩气开采的成功经验、中国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以及即将到来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为中国页岩气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要把页岩气革命从美国复制到中国,中国需要探索走出自己的页岩气开发之路。目前页岩气技术可能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适合的商业模式来降低成本。投资(参与)是否踊跃,直接决定了技术和商业模式进步的速度。 政府需要从政策上鼓励页岩气投资,还需要通过体制和价格改革配合投资鼓励政策。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天然气管网问题,这包括基础设施和监管体制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管道建设起步较晚,据估算到2015年管道长度也仅达到10万公里左右。而美国已有天然气管道55万公里。中国需要加快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减缓迅速上升的天然气需求对管网运输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页岩气外输利用和开拓下游市场。二是要克服体制障碍,实现气源无歧视准入。未来民营企业在页岩气开采出来后,如何能够顺利运输到终端是一个影响投资因素。管网分开、管运分离是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现阶段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既包括运输商对供应商实施无歧视准入的监管,也包括对管道运输价格的监管。 其次是开发产权必须得到理顺和保障。页岩气开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按照《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测算,未来几年内可能需要投入2000亿元。目前确立了页岩气独立矿种的地位,同时允许民企参加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确实有利于各种资本投入。        但从2011年以来进行的两轮页岩气招标看来,招标区块的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都难以激起民营企业的进入热情。因此,进一步推进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应用,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矛盾,防止出现有开发权的企业缺乏积极性、有积极性的企业却又开发不了的局面,煤层气发展就经历过这样的问题。 第三,页岩气发展需要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减少页岩气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着手。从技术层面上看,研究水力压裂的替代技术,防止页岩气开采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采用更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控制甲烷及其他气体污染物的排放。从政策层面上看,一方面要完善环境影响的评价机制,将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估开发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确保将污染物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及时公开监测信息,消除大众对环境的担忧。
  • 《攻关开采关键技术 让页岩油不再是“沉睡的宝藏”》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3-22
    •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并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记者了解到,这一消息传出,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 页岩油有着特殊的价值   页岩气是指富含有机质、成熟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或岩石中存在着裂缝和基质孔隙,使之储集和保存了一定具商业价值的生物成因、热解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极大地改写了世界能源格局。页岩油则是储存在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或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的石油。这种石油在天然情况下没有自然产能或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需要采用压裂、蒸汽驱动等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才能获得工业石油产量。   页岩油中,包含了大量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尽管页岩气可以部分替代页岩油作为燃料,但是因为页岩油中含有更为丰富的烷烃和烯烃,所以可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很好的化工原料。例如可以用于生产增塑剂;可以用于生产作为清洁剂的十二烷基苯;还可以生产各种低分子质量的烯烃或沥青等产品等。   我国的页岩油储集层主要为陆相湖盆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初步估计,我国的陆相页岩油资源量约1500×108吨,可采资源量约30×108—60×108吨,但是因为我国页岩沉积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热演化程度低,页岩中原油含蜡量高、流动性差,所以开采难度比较大。 大规模商业开发仍面临挑战    如果这类页岩油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能够突破,将有望开启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增强国内石油供应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问题,深化地质基础理论研究,攻关适应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新技术新装备;落实资源保障,查明我国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规律;强化管理方式创新,探索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融资新模式;做好政策保障,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沉积盆地加大了页岩油的风险勘探投入,并将大港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长庆油田列为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除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已成立了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整合了国内多家政产学研单位,着手联合攻关页岩油开采核心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等地的页岩油藏获得了重要新发现。总体上看,我国页岩油开采前景光明,但是大规模的商业开发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