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致病Henipavirus物种 雪松病毒 的重组》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5-30
  • 背景: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是动物传染病毒,它们在家畜和人群中造成严重致命疾病。分离与高致病性Hendra病毒和Nipah病毒密切相关的Henidvirus病毒非致病病毒物种Cedar病毒,为研究这些病毒在发病机制和受体取向上的差异提供了机会。

    方法:我们从合成的寡核苷酸构建了雪松病毒的全长cDNA克隆并拯救了两种复制型重组雪松型病毒变体:重组野生型雪松病毒和重组雪松病毒,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从插入之间的开放阅读框磷蛋白和基质基因。两种病毒的复制动力学和干扰素途径的刺激在体外表征。通过显微镜定量研究ephrin-B型配体的细胞取向,并通过分裂荧光素酶融合测定定量研究。

    结果:与重组野生型雪松病毒相比,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雪松病毒的成功拯救不显着影响病毒复制。我们证明,重组雪松病毒刺激干扰素途径并利用已建立的Hendra病毒和Nipah病毒受体ephrin-B2,但不利用ephrin-B3介导病毒进入。我们用已知的henipavirus受体ephrin-B2和ephrin-B3进一步表征了雪松病毒的病毒介导的膜融合动力学。

    结论:重组雪松病毒平台可用于表征跨越henipaviruses发病机制的决定因素,调查它们的受体向性,并鉴定新型全胰腺外病毒抗病毒药物。而且,这些实验可以在BSL-2条件下安全进行。

相关报告
  • 《新出现的手足口病研究循环柯萨奇病毒A6的发散性致病性》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6-19
    • 柯萨奇病毒A6(CV-A6)是与手足口病(HFMD)相关的新兴病原体。其遗传特征和致病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本文报告了2013年在中国东北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39个循环CV-A6毒株。鉴定了CV-A6的三个主要簇,并且与CV-A6相关,主要来自上海,表明国内CV-A6毒株是造成中国东北地区出现手足口病的原因。对代表每个簇的四个全长CV-A6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进一步分析。启动扫描检测表明,所有四种CV-A6-长春株最有可能是CV-A6原型Gdula与原型CV-A4或CV-A4相关病毒??之间的重组体,而重组模式与菌株相关但不同与中国其他地区隔绝。此外,不同的CV-A6毒株在小鼠模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病毒复制,释放和发病能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病毒蛋白2C通过引起自噬和诱导细胞死亡来促成CV-A6的多种致病能力。这项研究报道了与手足口病相关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CV-A6株。 2C蛋白质区域可能在CV-A6毒株的致病性中起关键作用。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的基因特征探索》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梁晓贺
    • 发布时间:2017-11-28
    • 2016年12月15日,日本农·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国家动物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nimal Health NARO)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 HPAI)病毒的亚型病毒 。这种病毒是从11月28日发现的青森(Aomori)和新潟(Niigata)禽流感病毒中分离出来的。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展全基因组技术分析,从基因层面研究该病毒的起源和致病性,及其对人可能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分别在青森市和新潟市分离出的HAPI致病病毒(青森菌株和新潟菌株)是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对青森病毒株99.5%的核苷酸序列和新潟病毒株100%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后发现,两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在全部8个RNA片段中表现出了99.2%以上的同源性。此外,这两株病毒和从鹿儿岛出水市白头鹤栖息地的水里分离出的一种病毒有99.3%以上的同源性。进一步对这8个RNA片段和公共基因数据库中的流感病毒基因做对比发现,青森、新潟的病毒株和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即韩国病毒株)在所有片段上有97.4%的同源性。此外,8个基因片段中的7段以及剩下一段分别与2015年流行的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其它禽流感病毒有97%以上的同源性。 但是,此项研究结果无法直接指明病毒起源。根据对比测量过的核苷酸序列,日本动物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氨基酸排列顺序进行了推测,并基于此评估了人类感染的风险大小。由于青森、新潟的病毒株均没有发生氨基酸突变,而氨基酸突变是人类感染的条件之一,所以研究人员认为该病毒直接感染人类的可能性很低。 (编译 梁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