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ature: 从四个维度观测晶体成核》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28
  • 成核现象在包括结晶化、云层的蒸发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启动等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成核早期阶段的实验研究一直是一项关键而又极具挑战的工作,因为正是在这个阶段,数个原子或者分子开始形成新相。虽然已有一些实验以及计算方法对成核过程展开研究,但三维原子结构以及早期成核动力学的实验测定到目前为止均未实现。 成果简介 近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Jianwei Miao(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利用原子电子断层扫描(AET)对早期成核进行了四个维度(包括时间)的研究。研究人员利用铁铂(FePt)纳米颗粒作为模型系统,研究发现早期核是无规则成形的,每一个核心都由一个到数个具有最大序参量(order parameter)的原子组成,并且序参量从成核的核心到边缘呈梯度变化。研究人员还捕捉到了早期成核在生长、分解、融合等过程的结构和动力学变化,发现这些过程由序参量的分布及梯度变化进行调节。通过对铂的液-固相转变中异质/均质成核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上述实验观测被进一步证实。这些研究成果显示,经典成核理论已经不足以描述原子尺度的早期成核阶段。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工作为研究材料科学的基础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2019年06月26日,相关成果以题为“Observing crystal nucleation in four dimensions using atomic electron tomography”的文章在线发表在Nature上。

相关报告
  • 《最新Nature:二维晶体中质子通过纳米尺度波纹的快速输运》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2
    • 来自材料牛 【导读】 无缺陷石墨烯在环境条件下对所有原子和离子都是不渗透的。能够解析每小时几个原子通过微米尺寸膜的气体流动的实验发现,单晶石墨烯对最小的原子氦气是完全不渗透的。这种膜也被证明对所有离子都是不渗透的,包括最小的离子- -锂。相比之下,石墨烯被报道对质子,氢原子的核具有高渗透性。然而,无论是关于出乎意料的高质子渗透率背后的机理,还是关于它是否需要石墨烯晶格中的缺陷,都没有达成共识。 【成果掠影】 2023年8月23日,英国华威大学P. R. Unwin和曼彻斯特大学M. Lozada-Hidalgo、A. K. Geim课题组合作,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发现虽然通过机械剥离的单层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的质子渗透不能归因于任何结构缺陷,但二维膜的纳米波纹极大地促进了质子传输。本工作通过SECCM观察到的质子电流的空间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这些不均匀性与纳米波纹和应变积累的其他特征密切相关。本工作的结果强调了纳米尺度的形貌是实现质子通过二维晶体传输的重要参数,大多被认为是平面的,并且表明应变和曲率可以作为额外的自由度来控制二维材料的质子渗透性。相关论文以题为“Proton transport through nanoscale corrugations in two-dimensional crystals”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成果启示】 总之,本工作的实验表明,在没有缺陷的二维晶体中,应变诱导的形态特征与周围质子传导率的增强有关。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石墨烯褶皱不需要任何晶格缺陷,但会导致高质子电流,这与CVD石墨烯中晶界的情况并不相同。本工作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在2D膜中普遍存在的纳米波纹会导致相当大的应变,加速质子在名义上平坦区域的传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石墨烯通常被建模为完美平整的无应变晶体。由于二维薄膜中的应变和曲率通常可高达10%,理论预测平板无应变石墨烯的E0高达1.5?eV,这与实验报道的势垒约为1.0?eV是一致的。最后,应变和曲率可以用来增强二维晶体的质子传导性,这对于涉及质子传输的各种应用是有意义的。 文献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247-6
  • 《长城钻探四个维度要效益》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4
    • 5月18日,长城钻探公司承钻的威204H14-1井顺利完钻,成功实现了四开造斜段+水平段“一趟钻”,用时14.58天完成进尺2204米,刷新川渝深层页岩气四开钻井周期最短纪录。   年初以来,为保证生产经营稳定向好、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长城钻探公司成立了提质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强调“国内单位要精准施策”“海外项目要直奔效益”,从市场开拓、质量效率、精益管理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提质增效工作。   “统筹优化国内市场布局,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尽快实现恢复性增长。”这个公司对国内、境外的生产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1至5月,这个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服务优势,一方面巩固传统市场,在内蒙古、辽河区域取得市场扩容,在乍得、苏丹、科威特等国家新增大包合同;一方面主动出击,在新疆、大庆、山西等区域取得市场突破,并在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实现了专业公司的首次进入。   “临华2X井钻完井周期51.08天,将区块施工最快纪录缩减29天;Ga-H110P井全井平均机械钻速17.64米/小时,远超同区块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等国际大石油公司。”这是这个公司打造的模板工程,也是提速提质工作的缩影。技术和流程的升级极大地提升了质量和效率,这个公司控压钻井技术的推广,钻头的优化选型,LWD和旋转导向的应用,实现了钻井持续提速、井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年初以来,钻井整体提速5%,其中4000米以深深井提速8%。坨1井创新采用无源井磁导向技术,轨迹控制精度达到厘米级别,成功完成老井眼重入,驾102井、马探1井创新采用控压尾管固井技术,实现技术新突破,这个公司的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开展资产分类评价,提升资产创效水平”,公司在财务方面制定不同类型资产评价、管控策略,用好高效资产,强化常效资产,转化低效资产,加快处置清理负效资产,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效益。“科学调配资源,统筹业务布局”,生产协调方面有序调整青海、山西、四川等市场钻机资源,完成13部钻机的调配,生产资源得到科学优化。“一事一议,一商一策”,承包商管理方面通过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终止非急需合同、更换承包商、设定降价目标、逐个谈判等五种措施,对境外项目764项服务类采购进行了全方位的复议,预计节约支出6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