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冶金矿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相关报告
  • 《碳达峰碳中和倒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4
    •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要求会更加刚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产业和碳排放重点行业,应强化对碳减排共识,将挑战转化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动力。 李高在20日举办的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他指出,钢铁行业要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统筹谋划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行动方案,推动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释放的信号同样很“刚”。记者了解到,工信部今年将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完善产能信息预警发布机制,实施产能产量双控,组织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逐步研究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等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在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看来,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步,在吨钢耗能与碳排放量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粗钢产量巨大造成了全行业碳排放总量仍然较大。 而与高位震荡上行的粗钢产量相比,钢铁行业利润率提升却相对乏力。如何进一步脱碳、减量、增效?空间有多大?着力点在哪?这些是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绕不过的问题。 “不要孤立地看待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牵动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毅中的观点在钢铁行业体现尤为明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高炉—转炉为主的流程结构、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等能源、产业、产品结构性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反过来看,低碳发展也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高增长,国家提出压缩粗钢产量,就是要求钢铁行业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移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2月,中钢协发布倡议书,呼吁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一是尽早实现粗钢产量达峰,二是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三是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工艺,四是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应用。 钢铁企业积极响应,从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近日发布的2021年经营计划中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企业发展关键词。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介绍,钢铁行业正在加快研究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包括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等内容。 “钢铁行业将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业,地方落实碳达峰的关键环节,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李新创说。
  • 《推进绿色发展铜业大有可为 "城市矿产, 创新发展" 论坛举行》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9
    • 2017-11-24 作者: 赵京燕 来源: 中国矿业报 .   在11月20日至22日举行的2017年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及论坛期间,由国际铜业协会协办的“城市矿产,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区总裁周胜在致辞中表示:铜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的金属乃至所有固废料的回收都面临着挑战,如何既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又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需要所有人的智慧和努力。期待大家共同推进有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探讨科学的衡量和评价方法,推广更先进的技术,为行业和国家的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周胜介绍,1990年以来,全世界生产的5.5亿吨铜,有2/3还在使用。因此,铜金属和其他金属相比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它是少数可以100%重复循环利用的金属。而且,再次加工生产之后的铜在质量和性能表现上没有任何损失和影响。在铜的回收加工过程中,其能源效率也非常高,比原始开采加工的能耗低了80%~90%。这些数量庞大的含铜产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终端用途中,相当于20年的铜矿产量。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能源转型,既从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过渡,以及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铜的需求量和使用量。据有关方面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累计用铜量将达到历史高峰,循环利用生产的铜将满足全部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教授认为,我们国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行业附加值的下游。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吴玉锋教授对我国再生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全球铜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分布不均,我国铜资源人均量不足,仅为21.9千克/人,远低于世界平均量97.1千克/人。因此,利用铜再生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生金属产业的节能环保效应明显,与原生铜相比,科学回收一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标准煤,节水395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37吨。铜工业是一个非常关注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一直以来,铜工业企业积极投资先进工艺和技术,用来回收开采和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废热、废水、废料,这些资源的回收既有助于行业的绿色发展,也带来了经济价值。   据介绍,国际铜业协会于1989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是一家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致力于研究并推广铜的社会价值和有效使用,使其为国家经济及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作出贡献。国际铜业协会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协助中国政府规划和实施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际铜业协会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广节能变压器、高效电机、高效空调、节能热水器;促进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开发和推广新技术,降低产业链成本,促进资源减量化应用,包括铸铜转子电动机,小管径空调换热器等;研究和推广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科学及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