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以 DNA 为符号记录信号和顺式调节元件的活动》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20
  • 2024年7月17日,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了题为Symbolic recording of signalling and cis-regulatory element activity to DNA的文章。

    测量基因表达或信号转导活性的传统方法需要在感兴趣的时间范围内破坏生物样本或对其进行实时成像。该研究展示了另一种将此类生物活动稳定记录到基因组中的范例。增强子驱动的基因组记录转录活动(ENGRAM)是基于信号依赖性的质粒编辑引导核糖核酸(prime editing guide RNAs)的产生,这种引导核糖核酸介导信号特异性条形码(符号)插入基因组编码的记录单元。该研究展示了这一策略如何用于多路记录数十到数百个顺式调控元件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活动,并具有高保真、高灵敏度和高重现性。

    利用信号转导通路响应顺式调节元件,研究人员还展示了 WNT、NF-κB 和 Tet-On 活性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基因组记录。通过将 ENGRAM 与 DNA Typewriter1 的顺序基因组编辑相结合,研究人员将两种正交信号通路的时间动态信息稳定地记录到基因组 DNA 上。最后,研究人员应用 ENGRAM 综合记录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胃体(哺乳动物早期发育的体外模型)过程中近 100 个转录因子共识主题的瞬时活动。尽管这些只是概念验证实验,要完全实现这些可能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以符号方式记录细胞内的生物信号或状态、基因组和时间,对我们如何在生物系统中进行测量的当代范式具有广泛的补充潜力。

相关报告
  • 《Nature | 结构动态性调节GluA1 AMPA谷氨酸受体的信号传导》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6
    • 2023年9月13日,英国MRC-LMB的Ingo Greger研究组在Nature上发表了文章Structural mobility tunes signalling of the GluA1 AMPA glutamate receptor,报道了首个GluA2缺乏的AMPA受体,即GluA1同源四聚体的冷冻电镜结构。 研究结果揭示了GluA1同源四聚体的结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在其他已发表的AMPARs结构中尚未被观测到,且在序列保守性最低的N端结构域(NTD)中尤为突出。NTD的结构动态性有助于受体亚基的重排,并导致受体门控动力学减慢。此外,这种动态性也影响了突触对受体的募集。通过将突变引入具有稳定NTD构象的GluA2受体,降低其NTD的结构稳定性,研究组发现突变的GluA2受体表现出了和GluA1相似的结构动态性,且功能特性也向GluA1转变。这表明NTD在决定受体门控动力学和组织突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记忆的形成涉及突触的激活,而这一过程需要GluA1同源四聚体的募集和积累。此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提供了新依据。此外,谷氨酸受体的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如癫痫、中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对AMPARs功能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其NTD是否可作为疾病治疗干预的潜在药物靶点。 编译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URn_93pJqTL0cFZJvLKLSw
  • 《Nature | 将同种异体目标转换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转向信号》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8
    • 2024年2月7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Converting an allocentric goal into an egocentric steering signal的文章。 与空间导航相关的神经元信号已在许多物种中描述。然而,缺乏对这些信号如何相互作用以指导导航行为的电路级理解。 该研究表征了果蝇中枢复合体中的神经元回路,该回路比较了内部生成的对苍蝇航向角和目标角的估计值——两者都以世界为中心(同种异体)坐标编码——以生成以身体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转向信号。过去的研究表明,EPG神经元的活动代表了苍蝇在导航过程中的瞬间角方向或航向角。然而,动物的瞬间航向角并不总是与其目标角对齐,即它希望前进的同种异体方向。 研究人员描述了FC2细胞,这是果蝇大脑中的第二组神经元,其活动与果蝇的目标角度相关。FC2神经元的局灶性光遗传学激活诱导果蝇在向前行走时沿着实验者定义的方向定向。EPG 和 FC2 神经元单突触连接到第三类神经元,即 PFL3 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目标导向导航期间,单个 PFL3 细胞对航向角和目标角都表现出结合的尖峰率调整。根据这三个细胞类别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模型,解释了该电路如何比较同种异体航向角和目标角,以在 PFL3 输出端子中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转向信号。PFL3活性的定量分析和光遗传学操作支持该模型。最后,使用新的导航记忆任务,研究人员表明,在PFL3细胞的子集中表达突触传递干扰物的果蝇沿任意目标方向定向的能力降低,其效应大小与模型的预测定量一致。这里描述的生物回路揭示了如何在大脑中比较两个群体水平的同种异体中心信号,以产生适合运动控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输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