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M燃料电池电极的表面覆盖》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董璐
  • 发布时间:2016-01-15
  •         对光电磁效应燃料电池的Pt-Pu 催化剂的氢气,水与一氧化碳表面分子浓度进行定量研究。结合牢固的氢分子能够在50℃条件下经受100ppm的一氧化碳曝光,计算得出在纯氢气吹扫下催化剂表面总氢键的54%。能够被纯惰性气体去除的结合非常弱的氢分子没有被考虑在内。此外,针对不同的温度(25℃,50℃与75℃)和相对湿度值(25℃,35℃与45℃下的露点温度)下,对催化剂层表面的水分子与氢分子含量进行比较。此外,在50℃干燥条件下10ppm 一氧化碳曝光时间从30秒到1小时不等。大多数弱吸附性分子在最开始的十分钟300sccm条件下便溢出了Pt-Ru催化剂层。解析过程在十分钟后停止,氢分子在50℃10ppm一氧化碳曝光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吸附于表面。键合氢分子中的66-67%为10ppm一氧化碳曝光下的10至60分钟内计算出。

相关报告
  • 《研究了基于鳍状电极表面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和传质耦合特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4-03
    • 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因其环境保护和高效利用而得到广泛应用。在本研究中,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电极表面结构。为此,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翅片间距和压力对PEM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情况相比,阴极或两侧的压力增大,性能提高,在两种情况下功率密度的最大值为1/1,其次为fin密度1/12,最后是基本模型。分析表明,增加CL表面积与阴极增压相结合是燃料电池性能优化的最佳策略。在阴极加压条件下的翅片结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有效地降低燃料电池的传输阻力和潜力,这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文章发布于2018年3月28日
  • 《大表面积PEM燃料电池内部水转移行为的建模与分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7-07-26
    • PEM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交通、电站等领域。燃料电池的表面面积增大,提供了足够高的功率,但内部含水量行为分析问题却紧紧跟随。许多学者对小型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此外,交流阻抗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发现水含量与膜电阻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研究大表面积燃料电池内部水含量行为的方法。针对大表面积,根据阴极出口的实际运行状态,对三种特殊情况进行了研究。第一个例子适用于在两个出口都没有饱和水汽的燃料电池,而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燃料电池被分为电化学反应区和无反应区,由于出现了液态水。模型的指标是膜内含水量剖面和总膜阻力。仿真结果表明,净水传递系数对膜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阳极侧的成分容易变化。此外,当燃料电池在逆流模式下运行时,由于出现了液态水,从阴极到阳极的唯一反向扩散有助于改善膜的状态。 —— 文章发布于2017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