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渤海油田启动“新优快”钻完井创新工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30
  • 3月30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渤海油田正式启动“新优快”钻完井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节省油田开发工期与成本,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渤海油田历经五十余年的开发,正面临“边、小、碎、深”的挑战,技术难度大、经济门槛高。“十四五”时期,渤海油田确定了上产4000万吨目标,年均钻井量较“十三五”期间平均增加70%。

    中国海油总经理李勇表示,“新优快”试点是推动钻完井技术进步、提升钻完井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勘探开发“急、难、险、重”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

    据介绍,“新优快”钻完井创新工程将以垦利16-1油田为试点,该油田地质油藏条件复杂、经济效益边界,是“低边稠”油田的典型代表。渤海油田成立了“新优快”试点项目工作专班,攻关三项技术体系,建立四项创新机制,深化提速、提质、提产和提效,以期实现钻完井工期节约100天、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多贡献产量10万吨、节省费用1.5亿元“四个一”目标。

    据了解,渤海油田自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优快钻完井,并形成了敢于突破、科学求实、追求卓越的“优快精神”,为油田稳产上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优快钻井在岐口18-1油田初试身手,建井周期从57天缩短到18.8天,节省了2/3的时间。在绥中36-1油田二期开发中,平均井深1920米的定向井,最快的一口井建井周期仅1.6天。到2005年年底,渤海油田通过优快钻完井节约作业天数16000余天,作业效率是常规钻完井技术的2-4倍,钻完井工程质量全优,直接节省成本近百亿元,“一次优快”助力渤海油田实现上产3000万吨。

    随着勘探开发难度增加,成本不断提高,2012年初,以歧口18-1综合调整项目为契机,渤海油田开启了“二次优快”,钻完井作业效率提高30%。在随后的推广应用中,打破14项中国海油钻完井纪录,节约工期近半,为渤海油田3000万吨稳产十年夯实了基础。

    此次“新优快”建立在前两次优快钻完井基础上,难度更大,既要考虑技术难度问题,又要保持作业高效率,对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试点项目顺利开展,渤海油田统筹方案编制,推进各单位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落实激励机制,坚持定期回顾,科学评估总结。渤海油田还成立了新优快“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优快”氛围,为增储上产贡献价值。

    李勇表示,目前,中国海油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已跻身国际钻完井技术先进行列,并得到国内外钻完井同行的高度认可。未来,渤海油田将在试点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新优快模式”,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调整井破纪录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5
    • 近日获悉,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2021年调整井研究申报井位较上年同比增长29%,投产井数同比增长8%,年增油当量同比增长21%,并创下114万工时无可记录事故的优异成绩。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不仅实现了调整井计划产量目标翻番,调整井申报井数、实施井数、投产井数和年增油气等多项纪录均被打破,为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全年产量历史性突破2000万方贡献了力量。 调整井是南海东部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法宝”之一。2021年初,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围绕调整井四个“一批”、三个“早”、二个“最大化”和一个“推进”的工作思路,控安全风险,解作业难题,补资源短板,压茬推进调整井作业,保障全年目标完成。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积极实行调整井井位研究一批、审查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策略,聚焦老油田开发后期挖潜技术难题,坚持“聚焦难点,潜心研究,整体申报”,在稠油小井距挖潜、底水油藏边部弱井控区、双特高后期井间剩余油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2021年全部井位目标在第一季度就完成了申报,为后续钻完井、采办留足时间窗。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生产作业部按照“早启动、早准备、早实施”的三早原则准备,同时明确核心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根据产量贡献大小,作业难易,滚动制订发布调整井作业计划,打通各作业节点。通过探索环评备案制和创新推动水基钻井液重复利用、规避渔业产卵期等方式提前调整井投产进度。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及国产化工具应用,在创新驱动下,定向井导向工具、随钻测井工具、一次多层压裂充填防砂工具和电泵机组等一系列国产工具成功实现应用。同时,项目组紧密围绕“两提一降”目标,开展总监区块承包,“一井一策”,实现钻前协调、作业实施、钻后分析总结的闭环管理。作业计划一月一滚动,重难点井的实施以党员承包井模式开展,有力提升了调整井全年作业质量和效率。其中,恩平油田提速20.86%,平均机械钻速高达49.08米/小时,生产时效高达96.68%,累计节省工期66天。全年调整井2500米当量井深钻井周期、完井周期、钻井成本再创近5年最好纪录,实现了南海东部油田调整井作业质量效益新突破。
  • 《渤海油田:CMUR钻完井技术开辟低产低效井剩余油挖潜治理新路径》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4-11-28
    • 渤海油田首口应用CMUR(可控轨迹短半径分支井)技术的油井完成钻完井作业并顺利投产,较原井提产50%。 CMUR技术作为少井高产体系的重要技术分支,通过高造斜率套管开窗侧钻,迅速着陆储层,成功破解了薄差油层开发难度大、近井地带剩余油开发建井成本高等难题,开辟了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剩余油挖潜治理的全新技术路径。 原有的老井眼好比一条连通地面与井下的“高速公路”,而CMUR技术通过开辟大弯角“匝道”,新建一条连通近井地带的“高速公路”,助力井周剩余油挖潜“抄近路”,跑出增产“加速度”。该项技术共获得三项钻完井技术突破,包括下入可溶式空心斜向器实现老井眼暂时封堵与开窗侧钻,利用高造斜率螺杆和钛合金钻杆实现短半径造斜与水平段一趟完钻,以及柔性筛管配合轻质颗粒砾石充填防砂,三管齐下,保障分支井眼长效稳产。 投产井为旅大10-1油田A4M2井。该井原井眼生产效果不佳,采出程度低,边水能量强,若采用常规侧钻工艺存在作业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为推进CMUR技术在A4M2井落地应用,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一路积极践行工程地质一体化理念,联合渤海石油研究院、中海油服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开展集体攻关,召开多轮次桌面推演与实验模拟,攻克分支井眼造斜率高、筛管下入风险大、钻具易疲劳等难题,量体裁衣定制作业实施方案,实现一趟钻完钻,并顺利下入柔性筛管实施砾石充填防砂完井。 该井全角变化率相较常规侧钻技术提高近8倍,节省进尺1400米,创造了渤海油田短半径分支井眼的最长进尺、海上首次6寸井眼高造斜率一趟钻完钻和国内首次应用可溶式空心斜向器结合柔性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工艺的三项纪录。 本次CMUR技术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技术在渤海油田实施的可行性,开辟了“中低渗油藏低成本提产”的全新技术思路,为渤海油田老井重新迸发青春活力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渤海油田将持续锚定降本增效目标,以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具有渤海油田特色的“少井高产”新模式,持续打造锐意进取工技铁军,在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征程上劈波斩浪、勇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