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CMUR钻完井技术开辟低产低效井剩余油挖潜治理新路径》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 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4-11-28
  • 渤海油田首口应用CMUR(可控轨迹短半径分支井)技术的油井完成钻完井作业并顺利投产,较原井提产50%。

    CMUR技术作为少井高产体系的重要技术分支,通过高造斜率套管开窗侧钻,迅速着陆储层,成功破解了薄差油层开发难度大、近井地带剩余油开发建井成本高等难题,开辟了渤海油田低产低效井剩余油挖潜治理的全新技术路径。

    原有的老井眼好比一条连通地面与井下的“高速公路”,而CMUR技术通过开辟大弯角“匝道”,新建一条连通近井地带的“高速公路”,助力井周剩余油挖潜“抄近路”,跑出增产“加速度”。该项技术共获得三项钻完井技术突破,包括下入可溶式空心斜向器实现老井眼暂时封堵与开窗侧钻,利用高造斜率螺杆和钛合金钻杆实现短半径造斜与水平段一趟完钻,以及柔性筛管配合轻质颗粒砾石充填防砂,三管齐下,保障分支井眼长效稳产。

    投产井为旅大10-1油田A4M2井。该井原井眼生产效果不佳,采出程度低,边水能量强,若采用常规侧钻工艺存在作业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为推进CMUR技术在A4M2井落地应用,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一路积极践行工程地质一体化理念,联合渤海石油研究院、中海油服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开展集体攻关,召开多轮次桌面推演与实验模拟,攻克分支井眼造斜率高、筛管下入风险大、钻具易疲劳等难题,量体裁衣定制作业实施方案,实现一趟钻完钻,并顺利下入柔性筛管实施砾石充填防砂完井。

    该井全角变化率相较常规侧钻技术提高近8倍,节省进尺1400米,创造了渤海油田短半径分支井眼的最长进尺、海上首次6寸井眼高造斜率一趟钻完钻和国内首次应用可溶式空心斜向器结合柔性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工艺的三项纪录。

    本次CMUR技术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技术在渤海油田实施的可行性,开辟了“中低渗油藏低成本提产”的全新技术思路,为渤海油田老井重新迸发青春活力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渤海油田将持续锚定降本增效目标,以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具有渤海油田特色的“少井高产”新模式,持续打造锐意进取工技铁军,在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征程上劈波斩浪、勇立新功。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74181.shtml
相关报告
  • 《塔河油田开辟剩余油挖潜新天地》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3-14
    • 2018年3月12日, 从塔河油田TP199井场传来喜讯, 对该井奥陶系目的层酸压完井测试, 3毫米油嘴生产, 日产油39吨, 含水6%, 生产状况稳定, 展示出塔河油田在2018年碳酸盐岩剩余油挖潜领域取得了喜人成绩。tp199井位于塔河油田托甫台工区的1号区块的分支断裂带上,以评价塔河奥陶系剩余油的富集规律和开发潜力为主要地质目的。2017年12月15日, TP199井正式开钻, 在奥陶系目的层钻进过程中, 共钻遇6层三类储层、合计厚61.5米, 从测井综合响应曲线图分析, 该井奥陶系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中上部, 同时与下部鹰山组储层在纵向上具备一定的分割性, 2018年2月10, 该井顺利完钻。
  • 《长庆安塞油田首口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完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7-20
    • 7月7日,长庆安塞油田王南作业区王加42-0261井顺利完井。采油工艺研究所负责人介绍:“该井油藏发育稳定,试油产量较高,前期生产稳定,完善了老井开窗侧钻技术系列,发挥了侧钻井的技术优势,助力安塞油田持续稳产。”  近年来,安塞油田针对加密井钻井受限、长停井低产井增多等情况,以“提高单产、突出效益”为主线,历经开窗侧钻工艺技术探索试验、优化调整、规模应用三个阶段,构建了井筒处理、开窗、钻井、完井、储层改造和机械采油配套在内的老井开窗侧钻工艺技术体系,逐步形成了安塞油田老井开窗侧钻五类技术系列十三项配套技术,实现了老井挖潜。  相比加密井,开窗侧钻利用原井筒、原井场及地面系统,减少了单井30万元的实施费用,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实现了油田增产增效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