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及改进方案》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20-07-02
  • [目的/意义]为推进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的广泛开展和方法体系的形成,梳理期刊评价的不同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将定量评价指标按学术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引用和被引用质量、被引时间、被引离散度划分为4种,综述国内外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特征,并针对4种分类研究中现存的不足给出未来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改进方案。[结果/结论]已有的期刊评价指标融合性较差,未来应重视被引频次与被引频次均衡性的结合、被引频次与引用时间异质性的结合、引用质量与被引质量的结合、引用频次与学科分类的结合等。

相关报告
  • 《【公示】2023年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于彰淇
    • 发布时间:2023-12-01
    • 日前,中国科协课题成果《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版(以下简称《WJCI报告》)已预发布,报告的研制说明及评价指标详见http://wjci.cnki.net网站。 《WJCI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联合研制,是一份对全球科技期刊的评价报告。 该报告从全球正在出版的6万余种科技学术期刊中精选1.5万种为统计源,体现了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在遴选统计源期刊过程中,课题组参考了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机构参与度等客观数据,并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期刊评价机构成果,优化了统计源期刊的国家分布,更加客观呈现全球科技创新实景。 《WJCI报告》坚持期刊分类评价,分类体系在充分借鉴国际各数据库分类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细分学科进行期刊评价,并突出了前瞻性和实用性。为了反映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现状,今年新增5个跨文理的学科类目,使期刊学科类别达到296个。在此分类标准下,《WJCI报告》2023版对中外期刊采用了统一的引证数据统计源、统一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定量评价。 该报告发布的期刊评价指标——“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是基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网络浏览和下载、新媒体关注量等数据的综合评价指标。详情请参见《研制报告》。 根据《WJCI报告》2023年版,收录中国期刊1772种,中国期刊的WJCI指数均值为1.487,居世界第八位。中国有130种期刊WJCI、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排名位居全球TOP5%或学科排名TOP3。以下为130种期刊名单。
  • 《基于共引网络的出版物影响力评价新指标:相对引用率》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luoluo
    • 发布时间:2020-08-13
    • 2020年,《情报理论与实践》出版了一篇名为“基于共引网络的出版物影响力评价新指标:相对引用率”的文章。近年来在科研基金分配和学术成果评价中,应用规范化评价指标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计量评价领域的共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基于共引网络的评价指标——相对引用率(Relative Citation Ratio,简称RCR)。为了证明这种新指标的优势,探究与其他类型的归一化指标的异同,文章分别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学科期刊文献、交叉学科文献及单学科文献,检验RCR与学科规范引文影响力(CNCI)指标是否正向显著相关。该文章利用InCites数据库分别检索2016年全球、中国、美国地区的共计22个ESI学科期刊文献,8种交叉学科期刊文献和ESI的8个不同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单学科期刊文献,分别计算文献的RCR与CNCI,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不同学科期刊文献、交叉学科文献及单学科期刊文献,RCR与CNCI均显示正向显著相关,交叉学科文献的相关系数低于单学科文献。对于跨学科文献的影响力评估,RCR指标避免以往归一化算法因多个学科属性归属问题导致的干扰,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