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 智食科技】陕西师范大学孟永宏教授:从苹果渣中分离出的含果胶的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制备可食用的生物纳米保鲜涂层》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04
  • 2024年8月24日,食品科技、应用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Q1,IF=7.7)在线发表了题为 “Fabraction of edible bio-nanocomposite coatings from pectin-containing lignocellulosic nanofibers isolated from apple pomace” 的研究文章。该文章为中国西部果品资源高值化利用jiaoyu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苹果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成果,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荣强为论文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孟永宏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张帅讲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通过碱脱甲基化改性和高压均质剥离,成功地将苹果渣(AP)重构为可食用的生物纳米涂层。本研究不依赖于复杂或昂贵的纤维素改性,通过果胶组分碱性去甲基化修饰,AP纤维表面-COO-含量增加至1.23 mmol g-1。经进一步剥离,AP纳米纤维(AP- NFs)的平均宽度减小到18 nm。AP-NFs通过铸膜法可制备出均匀无毒的薄膜,具有600 nm 下56%透光度,优越的机械强度(6.4 GPa杨氏模量和81.7 MPa强度)和较高的氧屏蔽性能(79 mL μm m-2 day-1 bar-1)。此外,AP-NF涂层通过抑制褐变和呼吸作用,有效延长了苹果片的保质期。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将加工废弃物WPs高值利用作为水果可食用纳米涂层的方法。 文中主要图表 图一(Graphic abstract). 果胶的碱性去甲基化AP-NF薄膜的制备及其保鲜示意图。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AzMjY1OQ==&mid=2247586622&idx=1&sn=82eea2f475ca73fe23c6fc2430083421&chksm=fd3b10a1e80dbc75a54205b025610914426fd62aaa62f75632fcecf76c53328ae52dfb46d05a#rd
相关报告
  • 《木材衍生的纳米纤维素纸半导体制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5-06
    •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纳米纤维素纸半导体,其展现了3D结构的纳米—微米—宏观跨尺度可设计性以及电性能的广泛可调性。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核心期刊《ACS纳米》上。   具有3D网络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材料拥有高表面积和大量孔隙,使其非常适合涉及吸附、分离和传感的应用。然而,同时控制电气特性、创建有用的微观和宏观结构并实现出色的功能和最终用途的多功能性,仍然具有挑战性。   纤维素是一种源自木材的天然且易于获取的材料。纤维素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素)可制成具有与标准A4纸张尺寸相似的柔性纳米纤维素纸(纳米纸)片材。纳米纸不导电,但加热可引入导电特性。不过,这种受热也可能破坏纳米结构。   大阪大学研究人员与东京大学、九州大学和冈山大学合作,设计出一种处理工艺,使纳米纸能够加热,又不会破坏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纸结构。   “纳米纸半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调性,因为这允许为特定应用展开设计。”研究作者古贺博隆副教授解释说,碘处理对保护纳米纸的纳米结构非常有效。将其与空间控制的干燥相结合,意味着热解处理不会显著改变设计的结构,并且可使用选定的温度来控制电性能。   研究人员使用折纸和剪纸技术来提供纳米纸在宏观层面的灵活性。他们将鸟和盒子折叠起来,冲压出苹果和雪花等形状,并通过激光切割产生更复杂的结构。这证明了新工艺可能达到的细节水平,以及热处理没有造成损坏。   成功应用的例子是,纳米纸半导体传感器结合到可穿戴设备中,以检测穿过口罩呼出的水分和皮肤上的水分。纳米纸半导体也被用作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产生的能量点亮了一个小灯泡。   古贺博隆表示,新研究展现的将纳米材料转化为实际设备的结构维护和可调性非常令人鼓舞,新方法为完全由植物材料制成的可持续电子产品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编辑圈点】   纳米拥有神奇的魔法。当一切深入到微观层面,事情就会起变化,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材料,将纳米纤维素制成纸张,你就拥有了一个可持续电子产品的雏形。怎样让这种纳米纸产生电性能?答案是加热。日本的科研人员用了碘处理的方法,让纳米纸在被加热后仍能维持其微观和宏观结构,而根据温度的不同,这种纳米纸还能产生不同的导电性能。研究人员已将其初步应用到了可穿戴设备中。虽然功能还不是特别完备,但未来若能拥有一件来自大自然的电子产品,也是很酷的一件事吧。
  • 《由单宁酸-纤维素纳米纤维实现金属-酚醛网络泡沫的多功能组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5
    • 植物基纳米材料和生物基聚合物以及它们丰富的胶体相互作用被视为未来生物经济材料的关键促成因素。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已被用于制备多孔气凝胶和泡沫等高性能材料。纤维素泡沫具有无毒隔热、催化环境修复和轻质材料等潜力。虽然纤维素提供了坚固的多孔支架,但其固有的化学惰性限制了应用。金属-酚网络(MPNs)是一类非晶态金属-有机配位体系,利用植物基多酚螯合金属阳离子的能力组装金属中心结构。单宁酸与纤维素纳米材料结合,形成了具有优异强度和绝缘性能的轻质多孔材料。然而,在单宁酸和多价金属阳离子(MPN前驱体)存在下处理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形成金属中心均匀分布的低密度MPN泡沫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的Bruno D. Mattos团队通过对含单宁酸的CNF进行冻融干燥(FTD)来合成坚固的MPN泡沫,从而得到真正均匀的轻质MPN-CNF泡沫。特别地,在乙醇解冻介质中加入金属硝酸盐,使MPN原位形成。与纯CNF泡沫相比,在冰模板CNF上形成内聚MPN涂层可产生更强的泡沫,特别是在潮湿条件下。进一步讨论了在CNF存在下MPN的组装,并研究了单宁酸类型和浓度对MPN泡沫的形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所使用的金属离子类型的影响。 图文解读 首先研究了单宁酸-纤维素的相互作用和MPN在水悬浮液中的组装。如图2a所示,与缩合物相比(CT结合基团部分受到空间位阻) (图2d),单宁酸与纤维素的结合更强,且后者更广泛使用,更具成本效益。从图2b-c可以观察到,含TA的纳米纤维素(CNF/TA)的紫外光谱显示TA的峰有明显的蓝移(从275 nm到260 nm)。CT和CNF/CT系统的UV-Vis峰值位置保持不变(图2e,f)。CNF/TA和CNF/CT悬浮液比纯TA和CT溶液具有更高的非特异性吸光度;然而,TA与纤维素的结合能力要高得多,这主要是氢键、范德华力和CH-π相互作用。随后的MPN组装在含有单宁酸的CNF表面上,剪切稀化行为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图2g-i 显示,CNF/单宁酸和CNF/MPN水凝胶的存储(G’)和损耗(G″)模量比纯CNF悬浮液高一个数量级,其中单宁酸存在时变化最显著。粘弹性性质和流动行为表明(在使用的CNF浓度为0.85 wt%时),TA或CT的加入通过二次相互作用使CNF网络交联,并由于MPN的组装而使纳米纤维网络相互交织。 Figure 2. Assembly of the MPN on cellulose nanofibers using a) tannic acid (TA) and d) condensed tannins from black wattle (CT). UV–vis spectra displaying MPN assembly with Fe(III) in the absence b) for TA, e) for CT) and presence of CNF c) for TA, f) for CT). Storage (G′, filled symbols) and loss (G″, empty symbols) moduli were obtained via oscillatory rheology of CNF, CNF/tannin, and CNF/tannin–MPN using g) TA and h) CT. i) Work of adhesion (AFM force mode) measured on CNF and modified CNF, as indicated. 在高度互联的凝胶网络中生长的冰晶不能在前驱体悬浮液中均匀地引入孔隙和内聚细胞壁结构。如图3a所示,从CNF/单宁酸-MPN前驱体获得的冷冻骨架在解冻-干燥(空气中)阶段后坍塌,导致>体积收缩率为80%的泡沫。当单宁酸-CNFs已经模板化后组装MPN时,即在解冻过程中(图3b,c),缩水率大幅降低(<10%),并形成具有明确孔隙的泡沫(图3d-g)。进一步研究了解冻溶液中Fe(NO3)3浓度(0.001-1 g L?1)对MPN组装和空气干燥后形状保真度的影响。单宁-CNFs泡沫在解冻干燥后收缩率≈20%(图3a),形成了清晰的孔隙结构(图3d),是泡沫材料的特征。MPN组装时,在Fe(III)-乙醇溶液中解冻后,加入5-10%单宁酸,可获得密度最低、形状保真度最高的泡沫(图3e)。将冷冻单宁酸-CNF前体在纯乙醇中解冻,单宁酸含量上限为10%,在此之后,泡沫细胞壁的局部密度急剧增加,并克服了在较低质量分数下观察到的单宁酸的交联 (图3a),从而导致40-60%的收缩和泡沫破裂(图3f)。通过在富含Fe(III)的乙醇中解冻单宁酸-CNF悬浮液,MPN可以原位形成,并导致强大的细胞壁,即使在单宁酸含量高达50%的CNF/TA和25%的CNF/CT体系中也能承受干燥应力(图3g)。 Figure 3. Phys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MPN foams. a) Effect of MPN assembly conditions on the foam shrinkage. b) Shrinkage of CNF/ tannin and c) CNF/tannin–MPN foams with increased tannin cont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of d) pure CNF, e) CNF/TA10%–MPN, f) CNF/TA50%, and g) CNF/TA50%–MPN. 将TA和CT含量固定在10%,观察到金属离子对MPN泡沫的机械强度有明显影响。从图5a 中可观察到,Fe(III) CNF/TA-MPN泡沫的收缩率≈6%,而其他离子形成的MPN泡沫的收缩率在6%~9%之间。在与二价金属阳离子组装的MPN泡沫中观察到最高的值。CNF/CT-MPN泡沫也得到了类似的观察结果,尽管它们导致了更高的收缩率(≈15-22%)。尽管比压缩强度范围为5-15 MPa,但所有MPN泡沫都具有机械稳定性,并显示出较高的形状保真度,如Cu(II) CNF/CT-MPN, Al(III) CNF/TA-MPN, Ce(III) CNF/TA-MPN和Fe(III) CNF/TA-MPN所观察到的(图5b)。唯一变化的因素是MPN组装过程中发生的离子-配体相互作用(图5c)。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来评估所选金属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宁酸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这种相互作用导致MPN的形成并影响所生产泡沫的力学性能(图5d)。当使用3价金属离子和硬度为12至16 eV时,MPN泡沫的强度最大,这一范围被认为是金属离子与配体中OH?(硬度为6.8 eV的硬基)之间的硬-硬相互作用的最佳匹配。利用原始数据建立MLR模型,以化合价和化学硬度为自变量来确定强度。图5e1-e2表明金属离子的价态和硬度可以很准确地预测所得到的MPN泡沫的强度。模型中存在一定的异常值,可能是由于MPN网络形成较为复杂,以及局部pH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Figure 5. Versatility of the freeze–thawing–drying (FTD) method to fabricate MPN foams. a) Normalized strength of MPN foams prepared at TA. b) Visual examples of MPN foams obtained with the FTD method, including Cu(II) CNF/CT–MPN, Al(III) CNF/TA–MPN, Ce(III) CNF/TA–MPN and Ce(III) CNF/CT–MPN, and Fe(III) CNF/TA–MPN. c) The cohesion of the MPN network and, consequently, the foam depends on the ligand–metal binding, which was assessed using d) 3D map of specific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valency and chemical hardness. e) MLR model, accounting for valency and chemical hardness, can predict with high accuracy the cohesion of the e1) CNF/TA- and e2) CNF/CT-based MPN foams. 总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坚固而通用的框架来制备MPN泡沫,其物理力学性能可以通过选择多酚配体(即单宁酸或缩合单宁)的类型和浓度来定制。该方法包括在含单宁酸的CNFs已经被冰模板化后促进MPN的原位组装。采用该策略,可以获得抗压强度高达250 kPa,收缩率低至≈5%的泡沫。单宁酸的含量和类型可以很容易地控制,以调整泡沫结构和金属离子的密度。CNF/缩合单宁基MPN泡沫较弱,这是由于缩合多酚结合多价金属离子的能力较低。总体而言,本工作描述了一种制备MPN泡沫的冻融干燥方法,以及用于MPN组装的单宁酸类型、含量和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所得到的泡沫可进一步应用于Fe(III)基Fenton反应的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