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私享】渤海大学刘贺教授团队:高吸水性、抗菌性和抗氧化性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牛肉保鲜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04
  • 渤海大学Kejin Yu等在Food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Superabsorbe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nt nanocellulose aerogel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beef preservation》文章(通讯作者:Lina Yang,He Liu)

    本研究以大豆壳纳米纤维素(SHNC)、聚乙烯醇(PVA)、乳清分离蛋白(WPI)和肉桂精油(CEO)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气凝胶基保鲜垫。研究了气凝胶保鲜垫的理化性质,并对其在牛肉保鲜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气凝胶单体通过氢键、酯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交联,气凝胶中存在三维孔隙;同时,SHNC/PVA/ WPI/CEO-3(用2g SHNC制备的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伸长率:251%;抗拉强度:33.97 MPa),超高吸收性能。此外,该气凝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83.74%)。保存实验表明,在4℃下,气凝胶保鲜垫抑制了牛肉表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抑制了脂质氧化,有效地保存了牛肉的颜色,使牛肉的保质期从4天延长到12天。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c4MTA4MQ==&mid=2247569461&idx=3&sn=eb3d3aee43f6374fccb1010578f07339&scene=0
相关报告
  • 《超弹性抗疲劳碳纳米纤维气凝胶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26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研究团队与梁海伟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热解化学控制,将结构生物材料热转化为石墨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其完美地继承了细菌纤维素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结构,具有显著的热机械性能,并实现了大规模合成。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上。   具有超弹性和抗疲劳性的轻质可压缩材料,是航空航天、机械缓冲、能量阻尼和软机器人等领域的理想材料。许多低密度的聚合物泡沫是高度可压缩的,在重复使用时往往易疲劳,并在聚合物玻璃化转变和熔融温度附近发生超弹性退化。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虽具有固有的超弹性和热机械稳定性,但涉及的复杂设备和制备过程使其只能制备毫米级尺寸的材料。另一方面,大自然中从几亿年进化而来的复杂层次结构生物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它们是纯有机或有机/无机复合结构,通常只适合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因此,将这些非热稳定的结构生物材料转化为具有固有层次结构的热稳定石墨材料,有望创造出热力学稳定的材料。   该团队发展了一种利用无机盐对细菌纤维素进行热解化学调控方法,实现了大规模合成、形态保留的碳化新工艺,研制的碳纳米纤维气凝胶较好地继承了细菌纤维素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结构,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不随温度改变的超弹性和抗疲劳性能。由于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机械性能并可实现宏量制备,在诸多领域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适合极端条件下的机械缓冲、压力传感、能量阻尼及航天太阳能电池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豌豆分离蛋白-多酚-铁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Fabr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a protein isolate-polyphenol-iron complexes with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豌豆分离蛋白-多酚-铁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2024年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学波团队、刘夫国教授(通讯作者)和Wenhan Li(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JCR一区,IF=10.7)上发表题为“Fabr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a protein isolate-polyphenol-iron complexes with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的研究论文。 摘要 研究开发了豌豆蛋白分离物-多酚-铁复合体,并对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进行了表征。通过简单的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了豌豆蛋白分离物(PPI)、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铁(Fe3+)的三元复合体。结果表明,PPI、EGCG和Fe3+可以自发结合形成由氢键、酚羟基配位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维持的纳米片网络。Fe3+的加入降低了蛋白的二级结构有序性,降低了热变性温度,并增加了粒子大小,改变了蛋白质表面电位。优化EGCG至Fe3+的比例(1:2 w/w)可以形成具有改善表面、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蛋白复合物。 引言 食品工业正努力用植物源替代动物源和合成功能性成分,豌豆蛋白因其广泛的功能属性和均衡的氨基酸组成而被广泛研究。豌豆蛋白分离物通常通过等电点沉淀和膜分离制备。研究旨在探讨通过与多酚和金属离子复合改善豌豆蛋白的功能性,特别关注EGCG和Fe3+的添加对豌豆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研究内容 研究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豌豆蛋白-多酚-铁复合体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发现,Fe3+的加入显著影响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和热稳定性的降低方面。此外,还探讨了这些复合体的乳化和发泡性能以及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发现这些复合体展现了优异的功能特性,可能作为植物基食品中的多功能成分。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功制备了豌豆蛋白-EGCG-Fe3+三元复合体,并详细表征了其结构和功能性质。Fe3+的加入促进了复合体的形成,并改善了其功能特性,如乳化稳定性、发泡性和抗氧化活性。这些发现为豌豆蛋白在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复合体在实际食品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通过调控配方和加工条件来优化其功能性。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8005X24000031?via%3Dihub 免责声明「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水平有限,仅供学术交流,本平台不主张原文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献解读如有疏漏之处,我们深表歉意,请作者团队及时联系NSTL《食品安全与健康》平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或撤稿重发,感谢您的谅解!投稿链接:https://www.wjx.top/vm/h47lAc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