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装置用于药物传递》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7-11-15
  • 以微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技术和社会的障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旨在以时空和剂量控制的方式递送药物,目标是解决从口服递送和皮下注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本篇文章对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总结了尚未解决的问题。设计新型给药系统的创新机会依然很高,结合先进的显微技术,先进的生物材料制造技术和生物技术,新型药物递送将成为替代大量候选药物的口服和皮下注射的替代方案。

相关报告
  • 《胞外囊泡 用于药物传递》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03-01
    • 胞外囊泡 (EVs) 是细胞源性的膜囊泡,并且参与胞间通讯的内生机制。自从发现EVs 有功能性生物信息传递的功能,EVs作为药物传递工具而获得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目前使用的药物传递囊泡,EVs有多项优点,例如它们能够克服自然屏障,具有固有的细胞靶向属性以及在循环中稳定性较好。然而,EVs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临床应用一直受到限制,这是因为EV 隔离和有效载药量方法的缺乏。此外,为了实现药物靶向传递,应该对其固有的细胞靶向属性进行调整。本篇文章中,我们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和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 《ESMSV用于肿瘤组织的药物传递》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6-09-19
    • 多种纳米传递系统被设计为药物与特定酶接触后立即释放。然而,酶触发释放通常发生在组织间质,从而导致药物的细胞外传递。本文中我们设计了酶促多级矢量 (ESMSV),用于刺激触发封装于纳米粒子的药物的释放。具体而言,表面是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肽底物的高分子纳米粒子与多孔硅微粒表面形成共轭。在MMP2的存在下, 高分子纳米粒子被释放到肿瘤间质。这个平台可以用来实现触发药物释放,同时促进药物的细胞内化。结果表明纳米颗粒释放是MMP2特异性的,并且MMP2可改善疏水性药物的细胞内吸收。